旅行
地理
人文地理
中国地理
甘肃

你眼中的甘肃是什么样的?

题主南方人,莫名喜欢西北菜,听过太多遍《兰州兰州》,一直对西北有一种向往,尤其是甘肃,但又觉得很多人对甘肃存在偏见。想知道不同的人眼中的甘肃是什么样的…
关注者
8,499
被浏览
7,694,697

1,616 个回答

多图长文,请保持耐心.......

从一个小段子开始......

大学的时候听到个关于甘肃的笑话,具体是这么说的:

小 A 同学刚进校园认识了一个藏族朋友,

小 A 便问:你是西藏的还是青海的呀?

答曰:我是甘肃的……

不久小 A 又认识了一个回族朋友,

小 A 又问:你是宁夏的吧?

答曰:我是甘肃的……

过了一段时间,小 A 同学又认识了一个粗犷的黄土高原汉子,

这次他又问了:你是陕北的吧?

答曰:我是甘肃的……

小 A 同学很郁闷,最近他又认识了一个哈萨克族朋友,

他觉得这次肯定错不了了,便问道:你肯定是新疆的吧?

答曰:我是甘肃的……

……

从那以后,小 A 同学再也不问这样的问题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甘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接下来我们帮小 A 同学解答这个问题。

题要

2018 年 4 月我从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离职,回到老家甘肃天水,准备了一辆自行车、一台相机、一台无人机,独自一人蹬着车子走遍了甘肃的每个地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县城没去。接下来我将以游客的身份为大家揭开甘肃的面纱。

甘肃四大区域

甘肃四大区域划分

从地理上来看,甘肃可以分为四大区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陇南山地

陇南山地

陇南山地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西汉水注入嘉陵江最后注入长江,除此之外还有白龙江、白水江等水系,这里是甘肃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秦岭西段从这里经过,造就了这里繁杂庞大的山体。

陇南复杂的水系

西汉水
西汉水

陇南境内的西汉水,流淌在高山峡谷之间。

陇南市
陇南市

白龙江从陇南市区流过,将城市切为两个部分。

陇南不知名雪山
陇南十二道拐

除了复杂的水系,还有秦岭西段庞大的山体,置身陇南地区,山水随处可见。

众多的山脉造就了陇南极致的山地风景

陇南不知名山体
陇南高楼山
铁楼藏族乡的山
铁楼藏族乡的山

山水造就了无与伦比的风景的同时,她也给了陇南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当地的交通带来了极为棘手的问题。

山水带给人民的生活问题

陇南高楼山
铁楼藏族乡村庄
西汉水流域村庄

陇南地区遍布高山,因而大多数村庄只能依山而建,或者坐落在峡谷中,或者趴在半山腰,加之这里水系复杂,导致泥石流灾害频发,多数农村每年都要接受雨水的考验。

山脉带给陇南的交通问题

陇南十二道拐
陇南某盘山公路
陇南某盘山公路

在这里,盘山公路随处可见,部分地方的盘山公路极其考研老司机的车技,像我这种骑行党就惨了,动不动就的推着车子上山,记忆中耗时最久的一次发生在高楼山,高楼山横亘在陇南市和文县之间,当天历时五个小时将车子推到高楼山山顶,然后一路下坡来到文县县城,上坡有多累下坡就有多爽。

你以为陇南只有山水风景吗,那你又错了。

陇南礼县大堡子山秦人墓葬被确认为秦公西陲陵墓区,通过挖掘考古陇南地区被确认为秦人早期的生活地,在这里秦人长期与戎狄部落杂处,生活习俗彼此影响,造就了秦人粗犷豪迈的性情,并且从戎狄部落那里习得了骑兵技术,再后来的故事人人皆知,秦人利用一流的骑兵技术荡平中原,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在陇南文县有一个铁楼藏族乡,这里人自称“白马藏族”,与青藏高原的藏族略有区别,不信奉藏传佛教,崇拜当地的自然神“白马老爷”。

白马老爷木版画

上图为白马老爷木版画,图中骑着白马带领自己的手下冲锋陷阵便是白马老爷,他为白马藏族人谋求了幸福的生活。

白马藏族小姑娘
白马藏族阿姨

今天,白马藏族人依旧生活在这里。

跳锅庄舞ing

在铁楼乡的那几个晚上,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出去和村里人一起跳锅庄舞,虽然彼此不熟悉,但是跳舞的时候欢快异常。

同时在这里我也结识了两位藏族朋友,他们俩是兄弟,弟弟叫扎西,哥哥叫曹煜,从文县回到陇南市是他们兄弟俩开车回捎我过来的,还邀请我去煜哥的婚房里住了一宿,当时煜哥快要结婚了,最近看到他在朋友圈晒妻子怀孕了,在这里恭喜一下。至今我们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没有来过陇南的人可能永远都难以想象在甘肃还有像陇南这样的地方,这里的山水可能会颠覆一般人对于甘肃的认知。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舟曲县

2010 年 8 月 7 日 22 时左右,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从县城后面的山谷中冲出的泥石流淹没了县城大部分地区,县城中间的白龙江河道也被淤泥堵塞。

那一段时间,电视机前的镜头揪着每个国人的心,自然灾害面前,人真的太脆弱了。

今天,舟曲县比以往更加繁荣了。

泥石流博物馆

在舟曲的泥石流博物馆中,一幅幅照片直击人的内心深处,出来的时候我已经红了眼眶。

泥石流带下来的巨石

被泥石流带下来的巨石如今被安置在山脚下,供人们纪念那些在泥石流中失去生命的人。

扎尕那

迭部县扎尕那,藏语“石匣子”的意思,一个群山包围的小村子,因拍摄《爸爸去哪儿》而出名。早上起来,在晨雾的笼罩之下确有人间仙境之感。

尕海湖

高原之上,山高云低,尕海湖明珠一般镶嵌在这里。

敬畏白龙江源头的藏族同胞
郎木寺
拉卜楞寺

藏族是这里最大的民族群体,藏传佛教是这里最大的宗教体系,拉卜楞寺和郎木寺是这里最著名的寺院,拉卜楞寺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虔诚的信仰往往让人变得特别善良,有好几位藏族大哥一路帮我驱赶牧民家的猎狗。

骑行

晒一张当时骑车的“靓照”,还望见谅……

黄河第一湾
尕海湖旁边
河曲马群

玛曲县,因河曲马而出名,玛曲即藏语“黄河”的意思,这里是中国有名的赛马之乡,湿地草原养育了高大结实的河曲马。

赛马
河曲马

赛马是这里最常见的休闲方式,两三个朋友约出来一起跑一跑,就在这里,认识另一位藏族朋友,他叫道吉仁青,当时我苦于无处拍马,后来遇到仁青大哥,他带着我去看他赛马,拍马。

甘南陷车

开着自家的车子在草原上帮我找马群,中途不小心将车子陷进了湿地,折腾了一下午才将车子从湿地里拖了出来。

仁青大哥和他的骏马

这就是仁青大哥和他的骏马,晚上的时候仁青大哥邀请我去他家吃了顿晚饭,至今印象深刻。

甘南高原,也足以颠覆一般人对甘肃的认知。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甘肃的黄土高原区域包含的地区较多,主要有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天水、庆阳、平凉、兰州大部分地区等。

临夏,因濒临大夏河而得名。

老华寺
八坊十三巷
临夏砖雕

今天这里以回族为主,伊斯兰教为这里最主要的宗教,雄伟的清真寺,精美的临夏砖雕,以及八坊十三巷。

手抓羊肉

还有这里的手抓羊肉,如果你有机会去临夏,一定要品尝一下手抓羊肉。

有两个事情记得特别清楚,去太子山的时候骑车进到一个村子里,由于村子里的路比较陡,推车上去都很吃力,后来有一位回族大哥一直帮我推着车子,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路。

还有一次是在一个村子里遇到一位回族大爷,当时正值斋月,跟那个大爷聊了一会,大爷问我要不要水,当时我确实水不多了,就说可以来一点,大爷跑回家拎着一个塑料袋、一个盒子、一个保温壶出来了,塑料袋里装着的是饼,盒子里是茶叶,保温壶里是开水,写到这里真的有点泪目,至今难忘,大爷给我泡了茶,还让我带些饼在路上吃,我知道当时他们在封斋,当着他面喝水不太好,我在自己的瓶子里泡了一点茶,大爷实在盛情难却,最后我也带了一点饼。

一瓶珍贵的茶水

这就是那位大爷给我泡的一瓶茶水,至今记忆犹新。

送茶大爷的家

走远之后回头拍了一张照片留个念想,这就是那位大爷的家。

刘家峡大桥
刘家峡大桥

刘家峡水电站可能大家都听过,上图便是刘家峡水库上的刘家峡大桥,没有流过黄土高原腹地的黄河在太阳的直射下,一片碧绿,配以周边泛红的山体,大自然的神奇真是无处不在。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林

炳灵寺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这里不止有石窟,还有黄河孕育的石林。

曾经,活跃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界处的脚户和马帮们,她们携带着皮货、茶叶、生活用品、各自的文化习俗穿梭在河州地区的茶马古道上,促进贸易的同时也加强了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交流。今天,我们还能想象到那太子山上曾经不绝于耳的清脆铃铛声。

除此之外,临夏还有着丰富的古动物化石。

铲齿象头骨
按年龄段排列的铲齿象头骨
铲齿象

铲齿象,一种史前的古动物,因其下牙齿如铲子一般而得名,在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陈列着众多的铲齿象化石。

和政羊

和政羊,因在世界范围内,仅出土于甘肃省临夏市和政县而被命名为“和政羊”,可谓古生物化石界的钻石。

三趾马
披毛犀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古生物化石,他们共同诉说着史前的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未隆起之前,印度洋的水汽顺利到达黄土高原,那时候黄土高原是一派非洲大草原的景象,各种大型动物活跃于此。

后来青藏高原隆起,阻隔了印度洋的水汽,黄土高原便慢慢变得干旱无比,各种大型动物纷纷灭绝并深埋于此,历经百万年形成了今天“黑色的金子”,也就是黄土高原上出产的石油。

定西,根据字面意思便可知取“平定西方之意”。

定西黄土高原梯田

定西地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风貌,曾经植被稀少,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林业,植被逐渐多了起来。同时发展起了花卉产业,在定西的街头,总能看到大量的出售花卉的店铺。

天水,有水自天上来也,和定西一样,这里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风貌。

黄土高原梯田

大家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一眼就能认出是黄土高原,确实,黄土高原就意味着沟壑纵横,雄伟壮观的旱梯田是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智慧结晶。

伏羲庙
伏羲庙
伏羲塑像

人文始祖伏羲的传说于天水发源,今天,伏羲大典每年如期举行,海内外华人同在这里祭祀伏羲。

史上前秦大帝苻坚驻兵今天平凉地区,发兵西北攻打前凉政权,前凉灭亡,于是今天平凉地区被取“平定凉国”之意。

道教名山崆峒山便坐落于此,还记得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崆峒派吗?这里就是他们的道场。

庆阳黄土高原

来到庆阳,这里是黄土高原的腹地。

庆阳黄土高原
使用中的窑洞
废弃的窑洞

随处可见的窑洞,有的已经废弃,有的经过装点之后还在使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环境造就一方人的生活智慧。

庆阳香包
庆阳剪纸

早期生活在这里的劳动人民,在农闲的时候,坐在炕头,聊着家常,一针一线一剪刀,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香包和剪纸艺术,至今,人们仍旧用这种艺术来装点自己的家园。

周祖陵
周祖陵

庆阳也是中华文明农业的孕育之地,周人在这里发展农业,发展壮大,后来走出庆阳步入中原,建立周朝,今天庆阳市庆城县的山上屹立着一座周祖陵。

黄河古象
环江翼龙

出土于庆阳地区的黄河古象、环江翼龙等古动物化石与出土于临夏地区的古动物化石遥相呼应,一起见证了黄土高原的历史。

长庆油田陇东生产指挥中心大楼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为新中国工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长庆油田”,长庆油田一经发现便震动中南海,就连毛泽东都说“庆阳那块地方真是个宝地啊”,而这些宝藏均有赖于上文中说到的各类古动物。

还有很少为人知的白银地区。

永泰古城的居民
永泰古城的牧羊人

这里干旱异常,常年降雨稀少,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从前基本靠天吃饭,今天有了现代灌溉系统,这里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么难了。

白银部分地区地貌

大大小小的土丘之上因缺水而导致植被稀少,公路就在这土丘之间穿行,看多了眼睛都会觉得干渴。

戈壁中的村庄

今天,在白银地区仍旧能看到这种坐落在戈壁中的村庄。

生在哪里并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有人一出生就是金宝宝,有人一出生就得在土里找吃的,所以收起那不知所谓的优越感,睁眼看看这个世界。

就在这干燥无比的地区,黄河却带给了这里一片惊艳的绿洲,这就是黄河石林。

黄河不止造就了这里奇特的自然构造,还带给了这里人求之不得的绿洲,使得生活在这一片区域的人民不再受困于水资源的匮乏。

兰州

中山桥上的酷小孩

兰州,一座因牛肉面而出名的城市,不过在外面,牛肉面通常被称为“兰州拉面”,告诉怎么装本地人,去面馆记得要说“牛肉面”,千万别说“兰州拉面”,那样太没有“兰州范”了。

在兰州,我最喜欢的还是甘肃省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里,你可以看到各种文明的文化结晶,不止有中原王朝的产物,还有西北各个大大小小王朝的文化结晶,更有中亚、西亚甚至更远的罗马文明的结晶,丝绸之路绝非浪得虚名。

回鹘文书
藏文文书
西夏文书
阿拉伯文文书
《古兰经》手抄本
佉卢文刻板
八思巴文符牌

以文书为例,这里包含了各种语言的文书,有藏文、八思巴文、西夏文、阿拉伯文等,他们静静的躺在博物馆里,叙述着曾经丝绸之路上的辉煌。

汉朝仪仗队
马踏飞燕

汉朝时期的青铜陪葬品,以马踏飞燕最为出名,更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胡人牵骆驼塑像
胡腾舞者塑像
胡人乐舞塑像

各种胡人塑像,以及胡人乐舞,其中以“胡腾舞”最为著名,唐朝时期的安禄山更是“胡腾舞”的高手。

在这座博物馆里,你能看到的不止中华文明,更有各种文明的结晶,虽然可能不是精品,但也是各种文明在中国留下的印记。

兰州夜景

到了兰州,怎么也得去夜市逛一逛,吃点小吃。

炒年糕、鸡蛋醪糟、羊肉串......现在回头看这些图片的时候还想再去吃一吃。

炒年糕
牛奶鸡蛋醪糟
辣子
羊肉串

有机会再去兰州吃一吃。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乌鞘岭
乌鞘岭

东起武威乌鞘岭起,西至星星峡,南靠祁连山,北倚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因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故而被称为河西走廊,这便是河西走廊名称的由来。

丝绸之路从西安分多路出发,到这里便汇聚为一条,各个民族你来我往,各个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给河西走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最早生活在这里的是乌孙人,后来被月氏人赶走,匈奴来了又赶走了月氏,后来汉朝又将匈奴赶走,这里上演了多少英雄故事,从一代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到汉武大帝,他们各自指挥着自己的将领在这里挥洒热血,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了一幕幕的英雄故事。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并称“河西四郡”。

武威取“武功军威敲震河西”之意。

“凉州”城门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渡玉门关。

名留青史的凉州城便是今天的武威市。

天梯山石窟

武威的天梯山石窟,石窟界的鼻祖,后来的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莫高窟均受天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影响。

鸠摩罗什塑像

这位佛教的世界级翻译家,稳居译经大师首席,他就是鸠摩罗什。在武威,至今供奉着他的舌舍利,今天我们挂在嘴边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出自他翻译的经书,还有“苦海、未来”等一系列我们今天正在使用的词汇。

“凉州会谈”塑像

蒙古人阔端和藏族人萨班在这里进行凉州会谈,从那时起,青藏高原和中原合起来称之为“中国”。

武威白塔寺

在今天的武威白塔寺中仍旧供奉着当年与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藏人领袖萨班的舍利。

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

“秦中川,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十六国时期,中原战火纷飞,一大批文人雅士开始逃亡河西,同时也为河西带来了儒学,从此凉州便有了孔庙。今天武威文庙是中国“三大孔庙之一”,悬挂着的一张张匾额彰显着她的荣耀。

武威西夏博物馆
凉州碑

清代学者张澍于凉州清应寺发现“凉州碑”,通过“天祐民安”几个字敲开了尘封百年的“西夏王朝”历史。没错,就是《天龙八部》中的西夏。

李元昊创西夏文、引入佛教,将西夏王朝推向巅峰,其领土包含今天河西走廊以及宁夏大部分地区,都城为今宁夏银川市,当时称“兴庆府”,后被蒙古军队灭亡。

西夏印刷场景塑像

今天,通过武威的西夏博物馆,我们仍旧可以领略到当年西夏王朝的光辉岁月。

马踏飞燕
雷台汉墓墓穴

在兰州那部分我们说到了“马踏飞燕”,这里就是它的出土地——武威雷台汉墓。

武威以西便是金昌。

位于金昌的“金川铜镍矿床”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她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在行。

张掖,取“张国臂掖”之意,以示汉帝国权力到达河西。

祁连山
祁连山
祁连山

河西走廊南侧的祁连山脉为河西走廊提供着血液,这里的雪山融水对于河西走廊就像血液对于人一样重要,孕育了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养育着河西走廊的人民。

镜铁山

在祁连山深处,有一座色彩丰富看起来极其独特的山峰,它就是镜铁山,可能是祁连山山脉中蕴藏铁矿石最丰富的山峰。顺理成章,“酒钢集团”依靠着镜铁山的资源于嘉峪关建厂。

张掖七彩丹霞
张掖七彩丹霞
张掖七彩丹霞

祁连山不止孕育了繁杂的水系、肥美的草场和丰富的资源,更有五彩缤纷的七彩丹霞山,这里是色彩的天堂。

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延时摄影https://www.zhihu.com/video/1048208733947076608

为控制祁连山下的这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乌孙、月氏、匈奴、汉可谓耗尽心思,最终汉帝国一举拿下,直到今天这里的人还会开玩笑说“我们军马场的第一任厂长便是霍去病”。

兰新高铁张掖段

祁连山下,兰新高铁飞驰而过。

兰新高铁从兰州出发,上青藏高原至西宁,穿祁连山而至张掖,过新疆百里风区,再经天山到达终点乌鲁木齐,这一路也有着恢弘壮丽的风景。

大岔牧场
甘肃垭口

在肃南县,沿着祁连山一直向上,这里有着广袤的草原,最高处在甘肃垭口,海拔 4000 多米。翻过甘肃垭口便是青海,前方山谷中是黑河和二嘎公路,远处为祁连雪山。

酒泉,因“城下有泉、泉水似酒”而得名。

酒泉钟鼓楼

“葡萄美酒夜光杯”说的便是这里。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扼守着旧世界中原王朝的西北边界。

嘉峪关
嘉峪关

每当中原王朝强盛,嘉峪关便打开,当中原王朝衰弱时,嘉峪关便关闭,他就像中原王朝的晴雨表,今天仍旧屹立在那里。

玉门,建国初期因“玉门油田”而声名大噪。

玉门风力发电厂

这里走出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早期石油工人,他们转战全国各个油田,王进喜也因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一举夺得“铁人”的称号。今天,这里最大的资源是风力资源,行走在这一片区域里,高大的风力电机常伴你左右。

安西极旱自然保护区公路
安西极旱自然保护区

你有听过“极旱”自然保护区吗?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这里植被稀少,干旱异常,像是一个垂危的病人,脆弱的不敢伸手去触摸她。

敦煌,取“墩大辉煌”之意。

这里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以“莫高窟”为代表的历史遗迹遍布敦煌境内。

莫高窟壁画

“莫高窟”蜚声国际的同时,也为这里吸引来了众多的游客,即使如此,她在我心里的地位也无可动摇。世界级的艺术风格在这里融合,最后创造出莫高窟中无数壁画与塑像,她足以撼动每一个人的心灵。

鸣沙山月牙泉

大自然在这里造就了弯月一般的泉水,同时又在其周边造就了侵蚀泉水的沙漠。鸣沙山月牙泉就是这样的存在。

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这是中国最早的游驿体系,也就是今天中国邮政的鼻祖,在河西走廊上曾经有着众多的类似这样的驿站,供旅人歇脚,也为官方传递书信。

阳关遗址

“西出阳关无故人”,今天,我们还能在阳关景区内看到当年的遗迹。

阳关绿洲

在茫茫沙漠和戈壁之中,一股水解救了阳关,在这里形成了一篇绿洲。放眼望去,总感觉她被死神包围着。

阳关沙漠臭美的我
玉门关沙漠

这里有多干旱,看看这茫茫无垠的沙漠便能分晓。风将沙子吹到公路上,在公路上形成了一个个的小沙堆,这种小沙堆是非常危险的,车子在上面非常容易打滑。

玉门关日出

玉门关,因新疆“和田玉”在此进出而得名,“春风不度玉门关”近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雅丹地貌

那些边塞诗人曾经讴歌的地方就在这里,这里因粗犷豪迈而博得了无数人的青睐,这种趋势至今还在延续。

戈壁公路

戈壁滩上的公路,这可能是目前旅行的人最喜欢拍的照片之一,确实,路的尽头总会带给人无限的瞎想。

连霍高速
星星峡

走过连霍高速,来到星星峡,便来到了河西走廊的终点。

骑行的大致轨迹图

我用了七十天,一个人蹬着自行车,在甘肃地图上画出了这样一条自认为不太丑的路线,拍了千余张照片,把我的故乡看了个遍,现在,我把她献给大家。

甘肃,因其地域狭长而出现了千姿百态的自然风景,山地、高原、荒漠、雪山、河流等等,这里几乎包含了除海洋之外所有的地形地貌。

同时甘肃也因夹在中原和西域之间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类型。文化的单一性往往会诱发统一性,统一性则泯灭创造性,现代社会需要的恰恰是创造性。而在甘肃,恰恰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类型,藏族、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哈萨克族、撒拉族、裕固族等多种民族在这里共存;藏传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共同发展。这就是甘肃最有意思的地方,我的家乡,她就像一杯陈酒,需要你慢慢的去品尝。

甘肃除了自然风景和民族文化,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从建国初到现在,从石油到稀有金属,她为祖国奉献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今天,我们生活在各自的文化体系里,因为压力或者时间问题导致我们无法理解与我们不同的文化体系,仅有的一点认识可能来源于道听途说。当每个人习惯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时,便会形成固有的认知,这种认知是极其难以改变的,并且当事人很难跳出来看待自己所处的文化体系以及公正的看待其他文化体系,所以多数人一直抱着自己固有的认知生活着,却不知固有的认知里不乏错误。比如我们今天会觉得原始人从裸体到穿上衣服是因为要遮羞,殊不知这只是我们今天的看法而已,试想,如果你还处于一丝不挂的原始社会时,有人给你一块布,你首先想到的会是遮羞吗?我们的生活里类似这样的经不起思考的认知可能还有很多,所以有时候放下自己固有的认知出去看一看,认识一下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也许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还有很多故事和照片我没有办法在这里一次性向大家叙述完,在这里道声抱歉。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沟壑棱角”了解更多关于甘肃以及旅行的故事。

关于骑行甘肃的前期思想准备的故事可以在这里查阅, 2018 年骑行思想准备。

最后,一曲王月明《出塞》专辑里的 《玉门关》送给大家,望着无垠的大漠,唯余苍凉与悲壮。

感谢大家的驻足阅读,好多朋友私信说想交个朋友,索性就把微信留在这里:gjl1401715652

编辑于 2019-03-09 20:16

有人说我过誉、抬高了甘肃省,其实我在甘肃省内的时间不过五天,这五天里我很安全很快乐,吃到了美食,见到了美景,这就够了,我就可以给这里打满分。或许是我很幸运,我见到了甘肃美的一面,我把这一面写在了这里,就这么简单。有人说甘肃经济不行,城建不好等等等等,我并没有否认每个城市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是我作为一个旅人并不会接触到,自然也不会写出来。我所见所写就是我眼中的甘肃,我愿意给他极高的评价。

此行因为各种原因只去了几个城市,感谢大家的建议和邀请,以后我会去甘肃更多的地方走一走,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以下为原答案 —————————————

作为一个南方人,在从未去过甘肃之前提起甘肃想到的更多是茫茫大漠与戈壁。

十天前,我去过最西的城市是宝鸡,

而现在,我已经一个人去过了兰州、嘉峪关、敦煌,再由乌鲁木齐经过甘肃返回西安,也算是穿行过甘肃了。

我由西安出发坐火车前往兰州,这是第一次踏入甘肃省。与印象中的戈壁沙漠完全不同,由西安到兰州一路上看到的更多是下图的风景。蓝天青山黄河水。再往西,大山就变了样,看起来很荒凉,但也很有气势。即使这才刚刚踏入甘肃,沿途风景也已经让我对甘肃的印象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

在兰州。
一座悠闲的西北城市。
不得不说夜色下的中山桥十分漂亮,一个人慢慢走在中山桥上,看桥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们,看桥下奔腾的黄河水,任由兰州的风吹过脸颊,再点上一支黑兰州,真的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兰州的夜空上还有很多发亮的小东西,像小星星一样,后来走到黄河母亲像附近才发现原来是大叔们放的夜空风筝,把夜色兰州点缀的特别好看。黄河母亲像的旁边坐着一群老爷爷老奶奶们,有个爷爷在弹着一种很民族风情的乐器,驻足听了会儿,很好听。第二天上午再次来到中山桥,沿着黄河缓慢的骑单车,在水上清真寺对面的广场上坐着,看黄河水奔腾而去,看小朋友们嬉戏打闹。此时距我到达兰州不到一天,我已经喜欢上这座西北的城市了,没有漫天风沙,没有茫茫戈壁,在兰州,有的是悠然自得。





兰州同样也是一座吃货的城市。
兰州网红店“放哈咖啡”,甜胚子奶茶酸酸甜甜,特别好喝,而且是超大杯,离开兰州前特意又来带走了一杯。正宁路夜市确实名不虚传,很小但也挤满了人,美食特别多,老马家的鸡蛋牛奶醪糟一定不能错过。似乎知乎上并不推荐马子禄,但是作为游人,马子禄的牛肉面还是非常好吃的,牛肉很香。再回首的酿皮子和灰豆子也很棒,兰州的酿皮和西安的凉皮相似又有不同,酿皮更软,凉皮更弹。








作为历史爱好者,甘肃省博物馆是我必去之地。由于提前一个小时到了省博,很幸运的我成了今天的首个参观者。


由省博看外面的兰州中心,恍惚间以为到了上海外滩。


如果说以前的兰州印象是西北沙漠里的城市,现在的兰州印象就是一座繁荣而悠闲的城市。

未来我会再来。


在嘉峪关。
很多人知道嘉峪关,但很少人知道嘉峪关是个地级市。嘉峪关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这里的天特别蓝,是我见过最蓝的天。早上的嘉峪关景区风很大,但也吹不走我见到天下第一雄关的激动。虽然是翻建的,但是在这里能望到祁连雪山,看到黑山。想到一百多年前,左宗棠抬棺出嘉峪关,收复新疆,平定回乱,不由得在长城上喊出,西北这片大好河山,谁都别想拿走!

在嘉峪关,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想到河西走廊千百年来的金戈铁马,

想说, 西北这片地,一点儿都不能少!

由此对于甘肃,我有了一片热爱。


在敦煌。
敦煌在世界的知名度很高,我为莫高窟慕名而来。到敦煌以前,也曾以为这里就如鸣沙山那般,在沙漠之中,寥寥几个村庄,到了敦煌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作为酒泉市下的一个县级市,敦煌在全国的县级市中都算是繁华。到沙洲夜市附近,还以为自己到了某个城市的城区。敦煌夜市吃的很多,步行街上卖的更多是工艺品,推荐尝尝敦煌特色的驴肉黄面。


到这里我还想把我在敦煌的青旅遇到的一只小猫也写出来,一只五个月大的小猫,叫小毛蛋,特别听话。对我而言,能慵懒的在敦煌的沙发上撸猫可以说是很奇妙的一件事了。



莫高窟是人类艺术的宝库,很高兴在游览过程中大家都特别安静的听导游讲,没有任何人拿出手机拍照。在到敦煌之前,已经看了三部相关的纪录片,但是在窟内亲眼见识了维摩诘经变图,三世佛,曹家窟,藏经洞等等文物古迹还是觉得非常震撼。希望营造了千年的莫高窟能被保护好,继续流传下去,让更多人看到属于我们的文化魁宝。也是在莫高窟,我一个南方人第一次接触到了沙漠。

由此,我继续一个人西行,在敦煌到柳园的汽车上,欣赏了戈壁日落。后来经由柳园到了新疆,从乌鲁木齐返回西安的途中仍穿行了甘肃,在张掖的山丹军马场看到了日出。

甘肃真的太美了。

此行让我改变了对甘肃的印象。对于题主所说的偏见,我在旅途中也遇到过:


我希望踏遍祖国的黄沙海洋,也想通过我的足迹所至改变一些人对某些地域的看法。对于因为没有来过而产生的偏见,我会告诉他不是这样的。但是固执的恶意的诋毁某个地域,我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说我要去太原,你问我是去那里吸雾霾还是看煤炭,可是你知道么,四月的太原天特别蓝。

我说我要穿甘肃,你问我去那种穷乡僻壤的地方干嘛,可是你知道么,这里城市的建设比你的家乡好。

我说我要进新疆,你叮嘱我要活着回来,可是你知道么,只要我付出笑容,收获也必是笑容,不分信仰民族。

你觉得外国对中国的误解无知又可笑,可你对自己国家的偏见同样显得无知又可笑。

所以请你,少点偏见,少点偏见,少点偏见。”

最后,作为一个外乡人,我也仍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来甘肃走一走,改变对甘肃固有的看法印象,这里有我国的大好河山,这里有厚重的历史,这里有西北的美味。我很喜欢这里,希望你也能喜欢上这里。

甘肃,我会再来的。


= = = = =

这篇回答写于2017年10月,现在是2019年3月,中间隔着一个2018年。在2018年,我去了大西北和西南的很多地方,想告诉那些邀请我再来转转的朋友,我悄悄又来过了。等有时间了我再慢慢写下来,把最新的故事告诉大家。



感谢各位善意的评论和祝福!

编辑于 2019-03-25 23:49

有个段子,一个新疆的学生在西安上学,放假回家跟家里通电话:
“已经上车了,快到甘肃了。”
第一天晚上:“已经到甘肃了”
第二天早上:“还在甘肃呢,不着急。”
第二天晚上:“妈,不要那么急,还在甘肃呢。”
第三天早上:“妈,给我去买烤馕,刚刚出甘肃了。”
第三天中午:“妈,开门,我回来了!”

···················

应大部分新疆老铁的要求改动了之前不地道的说法(烙馕)。


上个图,港真,我甘肃比大比不了新疆,比长比不了内蒙。然而甘肃的牛逼之处在于,不管你是谁,你要去新疆,必须完全穿过甘肃全境,这样的话你几乎会路过甘肃的所有地市。

而这个距离是多长呢?
国内高速公路的长度与电气化铁路的长度一般来说差不多。我拿高速来举例。



就问你怕不怕!!!


上班的时候回答问题抖了个机灵,刚吃完,待会儿开黑,趁着空子说说我要说的。

甘肃是一个很大的地理概念,抖的机灵里面就说了其幅员之辽阔。甘肃分成非常典型的四块:河西、陇西、陇南、甘南。

1:汉武以来的河西,自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到敦煌一直到出了星星峡的新疆。在祁连山雪水沃灌下的河西走廊是秦汉至隋唐的前线,然而,历代在此戍守的士兵耕农,往往随着朝代覆灭,与王朝一起,葬生于时代变革之中。而几十年后重新在此戍守的新人,百余年后又会走向同样的道路。所以从来不曾听闻酒泉,张掖是哪个世家大族的郡望。

2:陇南:秦岭向西的延伸,与川北的群山相接,山大沟深,与世隔绝。

3:甘南:藏人的甘南。

4:陇东陇西(好吧,如了你们意了):自兰州向东一直到与陕西交接的庆阳。庆阳、平凉、天水、定西、兰州,白银。这片土地在黄土高原的边缘,是400mm等降水线的额外恩赐,也是秦汉隋唐帝国的摇篮,曾经关陇军功豪族的龙兴之地,而今衰落了一千多年,只留下雄壮苍凉的秦腔梆子.

说说陇东陇西:


陇是甘肃的简称,其实指的是陇山,也就是六盘山脉,将黄土高原西部分成了泾河流域和渭河流域。

我们说的陇东陇西,是不同时空的两个概念。



陇西是一个比较早的地理概念,由秦时陇西郡而来,后来两汉隋唐虽然在这里设置了不同的郡县,但是一直还是把六盘山西部一直到河湟谷地的这一大片区域称为陇西,包括唐代李家,也自称是陇西李氏。当有陇西概念的时候,并没有陇东的概念,那时候的平凉庆阳作为环关中的屏障区域,向来都是关中平原的附庸。

而我们习惯说的陇东地区的由来,是建国后划分了宁夏自治区之后,甘肃省在六盘山东侧的平凉庆阳两市几乎成为夹在宁夏和陕西之间的飞地。我去平凉我姐姐家一趟,还得穿过宁夏才能到。
现在与陇东相对应的,六盘山西侧的这片广大的黄土高原区域,天气预报中一般叫甘肃中部。而原来的陇西,变成了一个县城。

总得来说,陇东陇西从历史到现在,都是关中平原的辐射区域,互相之间交流频繁,文化传承和风俗习惯一致,口音相通,一个环县的老农与一个渭源的老农能够互相用交流的。并且都是黄土高原西段,地貌气候特征差不多。所以这个区域是应该放在一起的。攀附个祖宗,就叫陇西吧,毕竟上千年来传承未断。

当然你非要分成陇东和甘肃中部,我也没辙。(当然人兰州和白银是工业城市,文化风貌与其他地方差别较大,可以另说。)



我眼中的甘肃是什么样的?甘肃于我是什么呢?

题主提到《兰州兰州》对于我来说遥远得跟纽约一样,对于我来说,宁夏人苏阳时常念叨着的一句:那儿的人们像草一样,才是我的甘肃。

  像草一样

我要带你呀去我的家乡
  那里有很多人 活着和你一样
  那里的鲜花呀开在粪土之上
  干枯的身子呀埋在地下哟
  像草一样 像草一样
  陌生的人呀 经过我的村庄
  听我像风中的树叶为你歌唱
  这歌声啊 是黑夜做的衣裳
  你听见我的心跳和血在流淌
  血在流淌
像草一样http://www.iqiyi.com/w_19rrb4ybhp.html

对于我的故乡,苏阳说得更贴切一些:

这里所有的朋友来到我的家乡,那有很多人活着,还有很多人生长,当然还有些人死亡,那儿的花儿开在粪土之上,像草一样,像草一样。那儿有新鲜的空气和新鲜的土地,还有一些新鲜的花儿,开着……


曾经答过这个题:

为什么兰州、银川这些不太发达的地区能出现读者、看天下这种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杂志? - 知乎

在我们的土地上积淀着两千年来数不清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如同白鹿原上的黑娃和田小娥。


我有个哥们在肯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下搬砖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大河写过一个传:

葫芦河传 (一)

我的家乡有两条河。
一条叫大河,另一条叫小河。从我记事起就这这么叫。大概大河水多,小河水少。后来才听奶奶说,你姨奶奶家就在甘位子河。原来小河叫甘位子河。而大河,读书之后才知道叫葫芦河。葫芦河离家近,映像深,因此就自然而然将葫芦河称之为“母亲河”。甘位子河,却没有这待遇。除了到山上偷杏子路过撒泡尿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

葫芦河之所以叫葫芦河,好像没人知道。反正它就在镇西边的山底下流着。太爷爷时在流,爷爷奶奶时在流,爸爸妈妈时在流,我小时候也流着。至于再远点,我就不知道了。读了书才知道,葫芦河发源于宁夏的月亮山,因流经区域像葫芦,才叫葫芦河。也没有弄的很明白,反正现在别人问起来,也能搪塞一二。不像我的奶奶,一问就是,我家那会儿是地主,五几年打土豪的时候,你舅太爷被判死缓抓去坐牢。我那会还小,连夜跑到河边,挽起裤子扑通通就往对岸跑。说着挽起自己的裤管,说,腿就是那会儿被水惊了,再就没好过。然后用手沾口唾沫,快速的在膝盖以下来回搓。奶奶说的河,就是葫芦河。救了她的命,却留了个老寒腿,疼了30多年。
母亲河叫葫芦河,家乡却叫威戎镇。这也符合常理,跟母亲姓的子女总是少数。

叫威戎镇,也是有典故的。

高中时有个地理老师。个头不高,年纪不大,但显老,总见嘴角挂着积攒下来的唾沫星子。

地理老师书本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经常被问的满脸通红。“这个问题嘛,我下午研究研究。”此时嘴角的唾沫星子就格外显眼。

但他善课外实践。记得有次嘎吱窝里夹本《史记》“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去紫禁城看看。”

紫禁城离家不远,就在小学背后的一块高地上。说是城,倒更像想象。就一片高地,长满了草。旁边是医院,经常有“死娃娃”被抛到草丛里。那会儿一个人是不敢去的。除非四五个拜把子,一个怂恿一个,紧紧提着裤子,生怕一哄而散赶不上大部队被荒草绊倒。末了还要向女生吹嘘,我今儿在医院背后见死娃娃了。女生也配合,好像很崇拜,又很惊恐,不敢往下听。

站在满是垃圾的巷子内,地理老师翻开《史记》,用粗短的手指指着高地说,“同学们,这就是紫禁城,是犬戎王建都的地方。”我们看着高地,没有看见所谓的紫禁城,也没有听见紫禁城与《史记》的关系。便问“《史记》上有记载吗?”地理老师脸又红了,“这个倒是没记载,不过咱们这儿古代有很多少数民族,像匈奴。《史记》里说,匈奴在周时叫猃狁。”终于联系起来了。不过后来专门查过,似乎不完全这么说,史学界还存疑。

犬戎王,倒是个很光辉的名字,是能为地方增色的历史,正统的民族偏见也一扫而光。地理老师接着说,后来周王大破犬戎,遂流传“威镇戎人”的事迹,久而此地被命名为“威戎镇”。周王大破犬戎,犬戎王的王也被我们省略,一下子沦为大汉民族勇武的参照。

这是我第一次听见家乡名字的由来。那年我16岁,正在图谋追求第二个女朋友。

之前从没听说,爷爷奶奶没说过,爸爸妈妈没说过,周围人也没说过。因此,总会想起地理老师来。不知道是先想起嘴角白花花的唾沫星子再想起他,还是反之。总之我会想起他。

家乡人对家乡的感觉,就像对天空大地,对日夜星辰,对山川河流,对生命轮回一样,保持着一种貌似司空见惯实则无可奈何的沉默。仿佛脚下的土地,头顶的天空,哗啦啦的葫芦河,他死他生,自己的生老病死,都太过天经地义,都了然于胸。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饿了吃口白面片,渴了喝口井里的生水,生气了打一顿自己的女人。其他太过宏观的问题,都已经超出了他们习惯能掌控的范围,索性他们就不过问,不理会。家乡对于家乡的人民也一样。春来秋往,刮风下雨,天灾人祸,在喇嘛庙山、在吉家咀山、在石家斗山、在阳哇山、在武家塬、在奶头山之间兀自进行着。最重要的,是在葫芦河畔进行着。


那会儿我还在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畔,于是我写了我的大山:

醉里挑灯看剑——眉间尺

刚才看到周凯同学开始写的葫芦河传,写得特好,很久没看到这么平实中见真挚的文字了。当然,我开这个头不是为了吹捧基友。写写我想要写的故乡吧。

前两天莫名地特别想念家乡,想起来我很早之前还是个文艺青年的时候给我大静宁写过的诗:
五月的阳光和陇上的风,
梁峁上的柳树和平川的麦田,
羞涩健壮的姑娘和膀阔腰细的小伙子
嗯,就这么三句就没了。

在华夏大地,从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关洛地带向西,能看到一堆地名像这样:平凉,固原,镇原,靖远,静宁,西吉,定西,平川,会宁,秦安,西和,永靖,民和,武威,隆德······从这些地名上就能看到西北尚存和已消失各族人民的血泪史。

我家就在平凉静宁,如果稍微熟悉一点中华民族命名习惯的话,就知道这俩字背后充满着多大的苦大仇深,所以我县子弟出来闯荡四方的时候永远地带着各种苦大仇深的表情就不为怪了。当然时代发展,世殊事异,也不是说都是苦大仇深,对于生在红旗下,长在世纪初的许多小盆友来说,虽然那时候我县已经经常喜迎重新夺回国家级贫困县五六七周年什么的,但是总之生活条件和世界都在一步一步变好,大家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摄入含量逐步提升,要比我们这批刚生在能吃饱白面饭的80后对世界的观点要宽容得多。所以我也不要求大家就这么一直苦大仇深下去。

但是我们八里铺上的老张家不是。前年回家过年的时候,看到我即将高考的大侄子从小时候的淘气无忧也带上张氏代表性的沉郁孤独的表情的时候,我就知道家族性格这种东西,也不完全会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

在这两年非常火的美剧冰与火之歌里面(song of kill and fuck),每个家族都有一句代表性的家族箴言,比如凛冬将至,比如听我怒吼。如果说老张家要找一个的话,大概得是这个:老牛钻刺蓬,死不回头。

老张家聚居的那个村庄,准确来说就是庄子,叫八里铺,背靠静宁县海拔最高的马圈山,爬山到山顶要走四个来小时的山路。山下有312国道和前几年刚修成的平定高速公路,公路从村庄背后穿过,另外一边的梯田里,是我爷爷的阴宅。今年回家是农历二月二,刚好赶上乡俗祭祖的日子,从车上跳下来就去坟地里,父亲已经在那里收拾好了准备祭拜。自从上高中之后,就没跟长辈们去上过坟了。祭拜完我爷爷之后,顺着高速公路往东走一公里左右,在马圈山脚下小山砖瓦厂的脚下(奇怪这个厂怎么还没倒闭),是我爷爷的爷爷的坟。也就是我高祖父。

我想说他的故事。

清朝的时候,静宁大概是现今平凉地区这一大片的首府,名曰静宁州,有完善的城防系统,包括三关一寨,也就是东南西关和北边的高城寨。在有城墙的时代,关的意思就是城门关,以及由此推广来的城门外的片区,比如西关就是西门外这一片。因为封建时代生产和组织不发达的缘故,一般筑城是件很劳民伤财的事情,另外筑城也主要是军事意义上的防守,所以一般城墙圈起来的范围不大。也因此,唐长安城和明南京城,明北京城这种外城筑郭上百里,内城包砖五六十里的大城才会视为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当然,像朝鲜那种堆个半人高的土坡,但一个小县城却要圈个十几里的大圈圈,拿我大明名将麻贵的话来说,就是止为儿戏。
不过,我大静宁城作为关中屏障,陇右区域防守反击核心,有个五六里的大城也是应该的。虽说当年高达四五米,三关都有城门楼子的城墙系统已经作为封建时代的象征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被彻底抹平了。但是小时候看县志的时候,记得还有特清楚的描述,还有一幅图,城墙和护城河,以及距西南两侧城墙外数百米的葫芦河,东北侧山包上的高城寨形成了一组非常严谨的防守体系。现在也不知道谁家还藏着县志,要有的话说一声借我研习一下。
因为立足于军事目的的要求,筑城不大,随着人口增长,城内很快就没有地方住了,这时候一般都会在城门外建立居住区,而指代城门关的东南西关就成为城门外这片居住区的代称。当年于谦守北京,就是利用北京外城几个城门外的居住区街道狭窄,不利骑兵冲击的因素,布置火铳手以及城墙上的火炮和弓箭手对进入城关区域的蒙古骑兵进行大量杀伤,从而迫使其退却。不过北宋靖康东京保卫战的时候,完颜家的天之骄子们直接一把火烧尽了城外关厢,一方面清理了战场和射界,另外一方面对守军和居民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震慑和压力。百万禁军连出城作战的勇气的都没有,靖康之耻也就是早晚的事情。磐石大帝斯通黄曾经曰过:没有坚定的保卫者,天堑也是通途。有坚定保卫者的地方,通途也是天堑。
因为文革的时候家谱被烧掉了,我们家往上数也就是数到清末民初,那时候我爷爷的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提到的我高祖父他的爸爸,就在西关这儿,给一家大户地主人家扛活。大户也姓张。
根据我爸给我的描述,以及这几年我对封建时代中国基层社会这种屠龙之术的研究。事件的起因是这样,清朝末年,风雨飘摇的大清甘肃省,一个有着祖上八代贫农革命觉悟又满脑袋老牛钻刺蓬死不回头的佃农张某1,因为抗租不交,被宗族首脑暨地主大户张某A动用私刑抓起来打死了。这种血腥的事情现在看来匪夷所思,但是在中国唐宋以来,遍布华夏各地,最近有很多因为对党国不满的大走资派哄骗大批小布尔乔维亚企图给土地革命翻案,可以看看建国前国工两党当年的社会调查,左的有中共解放前的调查报告,比如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右的有李景汉的定县考察报告。如果综合马列毛的封建主义论述,很容易得出一个非常直观的答案。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解读: bbs.tianya.cn/post-worl
总之,因为唯物的历史或者历史的唯物,我高祖他爸张某1被宗族地主狗大户张某A及其狗腿子给打死了。剩下俩儿子,大儿子多大我忘了,反正继续苦大仇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扛活交租。
小儿子时年十四,天下之大,无立锥容身之地。
于是,卖身投靠张某A,俗称认贼作父。出入相随,形影不离。三年。刃杀父之仇于葫芦河畔。
这个小儿子也就是我高祖,报仇雪恨之后投案自首,本当秋后处斩,恰值民国新立,新任县长大人悯其孝直,旋释之。
之后才有八里铺上张家百年的繁衍生息。
其实这个故事怎么看都是一个能放在唐宋传奇或者聊斋志异里的惊奇故事,当然浩浩历史里面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有更多的没有被记载下来或者随着血脉的中断而被彻底遗忘。我只是每次回忆这个故事,想起主人公的隐忍和决绝,给自己向前的步伐注入些早已磨平的勇气。


甘肃于我是什么呢?

她是我故乡,是我的故土,是我十七岁之前的世界,是我的伊甸园,也是我家列祖列宗的安息之地。

每每夜半自对,不过是少年时高枕读书,夕照映红山墙。

编辑于 2018-11-16 16:57

答主甘肃天水人,高中三年在兰州读书,大学去了杭州,来说一下周围的南方同学对于甘肃人的看法。

自我介绍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声惊呼就是:哇!这么远,你过来一定很长时间吧?甘肃有飞机么?你用什么交通工具过来的?emmm...确实很远,坐火车要26个小时,而且从兰州方向过来的火车每次都很少,只有两趟,每次抢票的时候都是生无可恋的,提前一个多月按时准点去抢票都抢不到。每次南方的同学回家的时候都是优哉游哉的直接去东站买票直接上车的,嗨呀好气!飞机的话其实天水有机场,但是12年的时候是没有飞杭州的班次的,只能去兰州或西安转机。最近有了也不想买,好吧,其实是太贵了。所以每次都是一天一夜的卧铺摇过来的,非常疲惫。2000公里,为了上个学我也是不容易啊。现在天水高铁站开通了,不过票价..._(:зゝ∠)_

还有就是关于澡堂文化和洗澡方面的事。emmm...高中的时候住校,每次洗澡都是和同学相约去大澡堂的,互相搓背。所以第一次在大学洗澡的时候,就一脸天真的召唤了同寝的室友搓个背,当他听到我的请求之后可谓是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一脸嫌弃,果断拒绝,哈哈哈。



后来才知道南方人没有搓澡的习惯,更没有一起洗澡的习惯,所以公共浴室在南方是不存在的。出门超市都没有搓澡巾买的,同学们好奇这手感像铁丝一样的东西搓在身上真的不痛么?皮肤不会搓破么?还有关于洗澡频率的问题,尤其是在冬天,大多数南方同学还是雷打不动的天天沐浴,让一个在南方冻成狗的北方人倍感佩服(ノ゚▽゚)ノ

然后就是关于对甘肃人的相貌的看法,emmm...不要脸的说一句,答主本身比较白,而且长得比较秀气( ˶´⚰︎`˵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索一下“天水白娃娃”。其实大多数南方同学印象中甘肃同学的长相都是这样的:

嗯,肤色偏黑偏红,高原红是普遍的。其实并不都是这样的,关于长相这个问题我也不好说太多,只能说,甘肃的孩子们很多也是白里通红很可爱的啊!

然后很多同学都说西北人是不是很彪悍!脾气都很差!是不是不服就干!东北虎,西北狼是不是这个样子?emmm...你过来,我已经摩拳擦掌想要干你一顿了(。・ˇ_ˇ・。)

身高的问题,很多南方同学都怀疑我到底是不是甘肃人,因为他们都觉得甘肃人至少180+是有的吧。是的,本人175,高中的时候在班级算是垫底的存在了,对不起,给老乡丢脸了!

有次暑假回家,有个南方同学下午6:30问我,咦你吃过饭了吗?我说还没有啊,太阳还没有下山啊,吃什么饭?他表示难以置信。我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新疆的话下午太阳还当空照呢,晚上10点多太阳还没下山呢。就是这个样子,经度相差太多带来的时差真的还是有一些的。


还有就是吃饭方面的问题,在和南方同学的交谈中,他表示甘肃人一天三顿吃面真的不会腻么?当然不会啦~早上有包子、馒头、锅盔、油饼、葱油饼、糖饼、韭菜鸡蛋饼等等各种饼,中午下午有牛肉面、浆水面、炸酱面、臊子面、酸菜面、biangbiang面、鸡蛋肉丝面、刀削面等等面食,吃大菜火锅的时候也是习惯吃馒头或者饼啊,不会吃米饭啊。呀真的是在北方天天吃面都不会腻,但是去了南方以后就没有这个机会了。甘肃的美食真的很多,来到这里你除了琳琅满目的面食,你还可以品尝到价格实惠又地道的牛羊肉。

啊,好多人都猜出来了,我是在师大附中上的学,嘻嘻嘻。怀念母校,好些年没有回去过了,希望母校越来越好~




还是挺怀念兰州的日子的,只是已经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去看看了~



哇~这么多老乡给我点赞和评论的~受宠若惊,多谢多谢!爱你们~还有那么多附中的校友,祝愿可爱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C9和985在向你们招收!

关于高中的问题,附中是我离校以后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美丽的校园,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兰州的那三年真的是我无数次想要重新回去的岁月。我还想徜徉在五彩广场,走进勤慎诚勇的教学楼,趴在天台上和同学们畅谈今后的理想。之后也在回去过两趟,保安大叔听说我们是校友,马上就放我们进去了。校园的一些建筑也被修葺了,其他硬件设施也改观了不少,衷心祝愿附中越办越好~

还有其实现在的我不太适合学霸这个词,因为大学确实懈怠了好多。附中的同学真的是超级学霸!每年都有将近30多个清北吧~基本文理科全省前十包揽一半以上!真的超级厉害!还有鸿宇班的同学们,大部分真的算是精英中的精英了,而且超级刻苦努力!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们。其实大学之前还是值得小小的骄傲一下下的,12岁考上了附中(全省招生90个,不算扩招的),虽说是刚好压线,也就是第90名哈哈哈。高中三年学的很轻松,高考应该是超长发挥了,全省145,当时也是真的很吃惊!为之前的自己打call一波~希望自己可以在研究生生涯中有所建树吧~溜了溜了。

书嘛不读,逼嘛猛装_(:зゝ∠)_

有同学表示想听听方言( •̀ω•́ )✧那我就献丑啦!

天水话:

ge/饿我=我

niu=你们

你 zu sa qi qia=你干啥去

duo lao=头

亏先人=丢死人

xian 米=玉米

你就把我ou死了=你就把我气死了

你把我气的kangzi都疼=你把我气的胸口痛

奶子=牛奶/羊奶(真的不是骂人啊哈哈 我们平时说喝牛奶就是喝奶子)

hu qu=土疙瘩(相信大家很少听过这个 天水人也很少听哈哈)

jin guo/min zao/hou zao=今天 明天 后天

nia nia you=哈哈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啊

大家大致了解下发音吧 还是挺有意思的哈哈

最后补一首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的诗和一波甘肃的照片吧~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铜奔马(甘肃武威出土)
秦腔纪念馆(兰州)
中山桥
黄河河畔
上世纪90年代的兰州
夏天的黄河(还是比较浑浊的,冬天的相对清澈一些)
天水渭河
陇南一处农庄
陇南官鹅沟
编辑于 2017-09-09 17:25

答主土生土长兰州妹子,在兰州生活十九年外出求学,如今27,硕士都念完了。在求学阶段时,故乡只见冬夏没有春秋。现如今已毕业发现,故乡只剩...只剩...冬。

其实说来惭愧,答主虽爱旅游也去过不少地方,但甘肃省内只去过白银天水嘉峪关酒泉敦煌和兰州周边,所以以下回答可能会跑偏到“你眼中的兰州是怎么样的”。

无图无真相,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翻了好久这几年的照片。准备好了么,知乎只爱看图党。

我们的最最最最最最爱,离开家的人没有一个不想念的,兰州牛肉面~不是拉面,不是拉面,我真是碰到一个外地人就要解释一遍,它叫牛肉面。请大家一起为牛肉面正名!

你看看,这面,这汤,这牛肉。要不是我吃过晚饭,我这会就要哭了。

没错,我们就是爱吃牛羊肉,谁让我们的牛羊肉好吃呢。

我们吃烤羊肉都是一把一把一把吃的~我一个在北方饭量不大的妹子,来到南方,成了大胃王。

我们也有高楼,我们不在沙漠住,我们城市中经常可见绵延不绝的群山。

曾经在我小学的时候,换季时候有时候下午经常会有沙尘暴。但这么多年了,空气早都好多了,我们不再是黄沙漫天了。我们也是有蓝天白云的!

我家后面的公园,随便夏天的哪个下午出去都是这样的天气。

我们兰州山中夹着黄河,不靠海,地形对城市发展有很大的限制。但不妨碍我们依旧那么美。

夏天没有南方的潮热,漫步黄河边,走在树荫下,看着黄河,听着熟悉的兰州话,那是我心里最美的风景。

我们冬天下起雪来是这样的。

我家后面的公园又出镜了。

我们也是有机场的,出行不是靠骆驼。T2航站楼虽然小一点,但设计的还是很好的。

还有很多听说我是兰州人,露出不可思议表情、说你可真不像西北人的人,我真是想大翻白眼,心里os就是:我们西北人在你们眼里到底是多黑多土,是不是脸上还要带着两坨明显的高原红,说话要流露出浓重的口音。我们兰州妹子可白着呢,哼。

我们还有帕特农神庙呢,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玩笑玩笑,我路过的时候也笑死了,这是兰州新区的影视城。我当然是找好角度p过图的,你们咬我啊~)

从小,我爸妈就教育我,以后你要好好学习,考出兰州,去更好的城市发展,一直以来我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那时候我小,从没想过我这么努力是为了离开我的家乡,离开我生长的土地。一度年轻时的我甚至痛恨自己出生在甘肃,这么穷,又偏远,那么多人听到你是甘肃兰州来的都是一副让人反感的表情。后来的我,再也不会有这种幼稚又可笑的想法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他/她又能去爱什么呢。

兰州不富有,兰州在偏远的大西北,兰州没有那么多名胜古迹也不是旅游胜地。但有绵延的群山和蜿蜒的黄河,是与南方小山小景的精致不同的大气磅礴。我们做人豪爽,不太会为了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

虽然现在的我离兰州上千公里,但依旧一直抽着兰州烟,从来不敢主动听《兰州兰州》,怕自己忍不住泪流满面。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回到我的家乡,每天出门吃上一碗牛肉面,喝着最喜欢的胡萝卜素,晒着兰州温暖的太阳,听着最熟悉的兰州话,想想都那么舒坦。




时隔一年的回答了。在留言里遇到了好多同乡还有也住在西固的盆友们~特别高兴~

今天是除夕前一天,答主再更新几张今天新拍的图。今年西固的灯会真的做的精致,希望大家都去看看!



还有几张晚上的,手机像素一般大家凑合看一哈。



之前在知乎看过一个回答,“什么时候感觉最孤单?”“走出地铁站,看到万家灯火的时候”。于我心有戚戚焉。

还是那句话,我爱我的家乡。

编辑于 2019-02-04 01:00

兰州牛肉面和桂林米粉、沙县小吃并称为拉动中国小吃的三驾马车。

所以,再遥远的距离也撼动不了甘肃兰州在中国面条届无与伦比的中心地位。

其实,兰州本来就不是什么西北边陲,反而正好是中国大陆的地理中心。

甘肃省以甘州(张掖)和肃州(酒泉)而得名。

元代首次设为行省,治所在甘州,就是今天的张掖。

直到清代,兰州才确立了省会地位。

当时甘肃是中国最大的省,疆域包括今天新疆、宁夏、青海的很大一部分,面积是现在的6倍。

现在的甘肃两头大,中间窄,像个哑铃。

东西长1600多公里,相当于北京到福州的直线距离。

地处中央,又很长,甘肃省是中国唯一地跨三大自然区的省份,也被称为中国自然地理的缩影。

三大自然区的交会点就在兰州西北一百多公里的乌鞘岭,兰州又亮一次。

甘肃西南角是地处青藏高原区的甘南高原,挨着青海川西,这里是藏族同胞的地盘(藏族人口一半以上)。

海拔3000米以上,雪山守卫,黄河怀抱。

虽然路况差了点,但草原非常原生态,暂时没有沾染铜臭气。

黄河发源于青海,在甘南围绕着玛曲县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拐弯,奔腾北上,玛曲就是黄河的藏语。

甘肃东南部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什么是季风 点这里)。

陇南地处秦巴山地,联通四川,自古被誉为蜀道咽喉。

自然风景和人们口音川味儿都很足,九寨沟曾经就归陇南。

这是陇南文县天池。

这里属于长江流域,白龙江两岸可以种橘子,水稻一年两熟。

但是断裂带多,新构造运动强烈,加上降水集中(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这里也是中国泥石流高发区,舟曲就在附近。

甘肃西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西北干旱区,其中就包括世界最著名的走廊之一——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因黄河以西而得名,是东起黄河,西至玉门关的山间狭长地带。

长一千公里,最窄的嘉峪关只有15公里宽,大部分是祁连山的山前平原。

联通中原和西域各国,这条狭窄通道成为华夏农耕文明对抗游牧民族最重要的军事通道。

从汉朝开始,中原帝国就开始在河西走廊中部屯兵养马,大搞国防建设。

这是世界最古老的马场——山丹军马场,第一任CEO是霍去病。

明朝政府在这里修筑长城,驻扎军队,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

河西走廊是甘肃最干旱的地区,敦煌的年均降水量只有38毫米,大概是南方一场大雨的量吧。

眼看着月牙泉都要干了。

虽然干旱,但祁连山的雪水汇成几条重要河流灌溉出一串绿洲(什么是绿洲 点这里)。

至今,这里都提供甘肃全省70%的商品粮,100%棉花和一半的瓜果和蔬菜。

因为能在漫漫沙漠戈壁中得到绿洲补给,这个狭窄走廊还成为中国和世界做生意的康庄大道。

走廊上的绿洲城市各个都商贾云集,夜夜笙歌。

隋唐时期的凉州(武威)就是梦幻之都,比香港还香港。

唐僧这种见过大世面的人路过都觉得要不要这么奢华?

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就出土于这里,被称为古典艺术的最高峰。

也因为丝绸之路,胡萝卜和石榴这种新鲜玩意儿传入中原,新的文化信仰也源源不断融入中国。

公元366年,有个和尚路过敦煌出现了佛光闪闪的幻觉,就忍不住学印度人挖了个洞(印度僧侣习惯挖个洞修行)。

随着佛教文化更多从印度传入中国,去敦煌的洞里画画成为人们表达信仰的新风潮。

这个流行趋势延续了一千年,跨越多个王朝,一共挖了莫高窟在内的八百多个洞,画了无数佛祖和金刚。

莫高窟就真的成为一个荒芜沙海里的玄幻梦境。

复杂独特的自然环境,东西文明往来融合,人们在甘肃的河畔绿洲冰川草原上礼佛朝拜,放牧耕耘。

从甘南卓尔不群的古寺到敦煌恢宏壮丽的石窟,一刹那,转身千年。

顶礼膜拜的时代远去,商路也散尽了繁华。

但兰州最清香的牛肉面和干旱地带最甜美的瓜果,都是对生活最浪漫的注解,更是对生命恒久的礼赞。

更多地理狗瞎扯淡和地理狗的声音:

喜马拉雅、公众微信号:地理狗看世界

知乎专栏: 地理狗看世界

编辑于 2017-09-07 23:27

甘肃同学的口音特别好玩,

前后鼻音不分

“我热爱用动”

“你给我拱”

“阿姨,我要一碗粥加一个鸡袋”

飞机上,空姐拿过来一盒盒饭

“请问是清蒸的吗?”

“是红烧的”

“不是,我问的是,是清蒸的吗?”

“先生,是红烧的。”

“红痛一碗多少钱?”

“我爱北京天挨萌”

=====更新=====

“我热爱运动”

“你给我滚”

“阿姨,我要一碗粥加一个鸡蛋”

“请问这是清真的吗?”

“馄饨一碗多少钱?”

“我爱北京天安门”

额……昨天室友看到了这个……

觉得木有了面子

于是晚上我一回寝室,他就冲我大喊:

“红蛋啊!”

太好玩了,萌死我了哈哈哈哈~

他也有时候吐槽我的东北口音,我俩关系超级好~

编辑于 2017-06-27 13:36

男朋友是甘肃天水人,去过一次天水。作为一个吃货主要关注食物

1、天水人真白呀,我到了那儿是路上最黑的人

2、面条好好吃呀,街边7块钱一碗的牛肉面、酸菜牛肉面都好吃到爆炸。重油重辣,面上飘着一层红油。面条分为9种粗细,我最喜欢韭叶,家家户户都会和面揉面团,自己做面条。男朋友家楼下有一家酸菜面,只做一种面条,就是酸菜面,承包了我每天的早饭和夜宵。

3、各种奇怪的食物,呱呱然然洋芋搅团麻食,活了二十几年都没见过的食物。麻食是一种面食,长得像小贝壳。洋芋搅团是把土豆一直砸一直砸,变成很有韧性很有嚼劲的一坨,配上醋辣椒油

4、苹果又大又甜,又便宜。我去水果摊买2只苹果,卖苹果的大叔:10块钱7斤!!吓死我了我一直以为苹果就应该是九块八一斤

5、核桃原来可以吃生的,生核桃有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皮,剥掉之后才是我们常见的核桃,新鲜的核桃仁有一层黑色的皮,里面的白白的甜甜的

6、火锅店里的肥牛一百多块堆成一座火山形状,里面全是实心的!而且每片肉都像厚切牛舌那么厚。上海的外面铺一层肉,里面是冰。。。

7、喜欢吃麻油。我们家说的麻油是芝麻油,第一次在天水吃的时候说这碟是麻油,然后我加了两大勺,然后就悲剧了,舌头以50Hz的频率震动了半小时

8、山到处都是树,并不是黄土高原,据说树林里还有小野猪,不知道好不好吃

9、甜胚,类似于酒酿,不过是用燕麦发酵,甜甜的很好喝

10、浆水面,类似酸菜面,是一种叫圆根菜的植物做的,很酸,好吃。回上海后又在某宝买了好几次,每次买20包,放冰箱里能吃好久

放一张自己做的浆水饭镇楼



今年10月还要再去一趟自驾游,又要吃好吃的牛肉面面啦

编辑于 2017-09-24 17:04

品读: 甘肃,真正的千面女郎!(作者/任卫东 朗诵/嘉伟)

你美得寂寞,

我却见识了生命与自然的奔放。

你美得纯粹,我也领略了风景和花儿的极致模样。

你山高水细,

你悠远绵长,

你冰川乳汁流淌,你青草铺满牛羊。

你夜晚浪漫,星斗满天;

你白天狂野,黄沙飞扬。

你在塬峁高歌,你在雪域欢唱。

你在蒙古高原一路畅行,你在黄河长江之间和我捉迷藏。

你迷醉过多少少年将军,霍去病为你倾倒琼浆。

你缠绵悱恻了多少文人骚客,李白杜甫都把思绪写在蜀道青泥岭上。

你一忽儿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你一会儿又化作——

葡萄美酒夜光杯,让书生宁为百夫长。

你在麦积山露出东方微笑,你又反弹琵琶飞天于敦煌。

你有来自罗马的骊靬蓝眼睛,你有西域东迁的裕固保安东乡。

你有早已迷失的彩陶大地湾,你有两千年不断的山丹军马场。

你是貂蝉故里,印着文成公主的车辙、足迹。

还曾有王昭君,我的楚人同乡,在这里频频回望。

你见过伏羲女娲,你注视周祖秦王。

你发端农耕,你肇始岐黄。

你迎接玄奘东归,你陪伴红军北上。

你是终结地,让苦难到此为止;你是出发点,一再开启辉煌。

你是智慧沃土,你是华夏福地,你是菩萨秘境,你是丝路殿堂。

你有千种风情,更有万般功德。

你是千手观音,何止是千面女郎!

作者:任卫东,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人,1968年3月出生,新华社“十佳记者”,高级记者(正教授级)。曾在清华大学EMBA媒体班、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分校、延安干部管理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进修。现任新华社甘肃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机关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任卫东同志1989年7月从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总社工作,历任新华社国内部二编室编辑、终审发稿人,新华社国内部广电编辑室副主任、经济采访室副主任、“新华视点”采编室副主任。1989至1991年,赴新华社西藏分社援藏两年。2000年到新华社重庆分社,历任分社采编室主任、党组成员、社长助理,2005年任新华社北京分社党组成员、副社长、总编辑, 2016年8月起任现职。

朗诵:嘉伟(刘伟) 自幼喜欢音乐,喜欢画画,但只是喜欢,未曾想过当成职业。唯有对播音朗诵艺术的执着,至今未减!20年前师从张玉良老师,成为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兼职主持!法律专业出身的他,现在从事新闻出版广电行政管理工作。

编辑于 2020-10-28 15:11

"很难有一个地方,当我到达于此,并拿出所有设备开始记录时,突然感到茫然失措和无从下手;想把一切都打包带走,但最后却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属于你。因为当某个事物超越感官并直击心灵时,自己就会丧失掉所有的灵感,你以为自己记录下的,是那里所有的世界,但其实,那只是2D屏幕里的,一段段粗浅的视频和JPEG。........

拍得一肚子火也拍不好,所以下午我啥也没干,就在山口做了杯咖啡,躺了半天,一个人,爽!”

9月23日下午来自我的手机备忘录,于甘肃甘南“洛克之路”

在我所有的自驾旅行中,穿越迭山南北的“洛克之路”——江迭公路的沿途风光和所见所闻,值得上升至我心目中的TOP5。

从扎尕那方向蜿蜒向上的“洛克之路”,也称【江迭公路】(X412),还称【卓电公路】,【G248国道】和【洮叠古道】。完整版纪录片《点亮的地平线》的末尾有提到过,洛克当年并没有走过这条路前往卓尼,只是自驾圈车友的一个泛称。

关于【洮叠古道】,指连接【卓尼县】和【迭部县】的牧道而非行车道,因为扎尕那缺少牧场,以前当地有的牧民就跟卓尼租下草场,需要赶着牛马沿着【洮叠古道】去卓尼放牧。

所以洛克从东哇村后的小路向北穿过光盖山,走的就是【洮叠古道】的东西两线;而我走的“江迭公路”修于建国之后,但在之前同样也是连接迭部和卓尼车巴沟的通道,所以理论上也可以说是【洮叠古道】中的其中一条。为了方便描述呢,我还是称为“洛克之路”或【江迭公路】好了。

红色路段为最精华路段,同时也是无手机信号,路况最烂的路段

这条路,自驾去过的人不算少,但从全国自驾游的尺度来看,就算是到了如今,那也算是小众中的极小众。其中风景最为精华,最为无敌的路段,集中在光盖山的囊黑卡(也叫那黑卡,纪录片里有注解)到与“车巴沟”汇合的路段。

“洛克之路”全程路很短——从扎尕那到卓尼县城,只有150Km左右;而且路况也足够烂——小轿车并非不可行,但要做好托底的心理准备;另外下-雨-起-雾-别-上-山,非四驱容易陷车,切记。

目前的“江迭公路”正在实施拓宽和硬化,整体施工时间大家说法不一,不过抛去季节和天气影响,我觉得好歹都要两年时间。而在这两年时间里,这条路估计会比施工前还难开,但是待施工结束之后,我认为这条路很可能成为中国最震撼,路况最好的穿越公路之一。但与此同时,零星的旅游服务项目也会同时开展......所以,你要真是想图个清静小众和荒野生存,嗯,那就抓紧吧!

上山没多久,手机信号就断了,所以手机里是我提前缓存好的地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手机定位主要依靠GPS+3点基站信号,所以即使没有手机信号,有GPS信号的地方依然可以定位,只是无法搜索地址而已。何况......其实这里上山下山只有一条路,咋开也不会迷路。

海拔4000多米的囊黑卡(那黑卡),”洛克之路“真正的无敌美景就是从这里开始向西展开的。偶尔会有游客在村民的指点下开车上来看风景,只是大都止步于此,没有再往前走。自己说说,可惜不可惜?

囊黑卡(那黑卡)是”洛克之路“最高的地方之一,也是古冰川的冰雪物质分流并逐步侵蚀推进的大本营。由石灰岩构筑的山体在几万年缓慢的冰川推进下,渐渐被侵蚀成了巨大的冰槽谷(U形谷);山谷的巨大和古冰川运动的痕迹,实在无法通过视频或是图片来感知,只能你自己去切身体会。就算是寡人这种文静儒雅,沉稳大气的单身人士,到了这个地方,也情不自禁的在车里连夸了两句:握(四声)槽.......!窝(一声)糙.......!

前一句表达,本人对这里的震撼与震惊;

后一句表达对这里没信号,无法发微博发朋友圈的遗憾和满头大汗。

囊黑卡往扎尕那方向
囊黑卡向西方向

在这里,其实你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用手机都行,甚至用座机也可以;但也正因为如此,反倒让老夫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啊这是!心中的大象手舞白纱,在光盖山中奔腾乱撞。我在这里拿出无人机,无人机表示:要是拍不出你想要的感觉,你不要打我哈!大王!我说,那要不...先打了再飞吧!那天随便我咋拍,也拍不出肉眼凡体,于此于地感受到的那种恒古记忆。

江迭公路在穿越光盖山的旅途中,几乎是沿着古冰川的推进方向修筑的,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这些山谷在几万年前曾堆积着规模巨大,厚度达到40-50米的古冰川。从囊黑卡(那黑卡)一直到江迭公路垭口的30公里是最精华的路段,大部分是在几乎完美的冰槽谷里穿行。

根据一份地质考察资料,据说最盛时期,这里的冰川有120m厚

古老的冰川消融之后,露出了一个发育完美的U形谷;高大的云杉在这里自由自在的生长,这每一棵云杉,都像是城里的每一栋高楼,只是在这座绿色城市里,没有车水马龙,只有鸟语花香。在这种巨大山谷里穿行,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光盖山在唐代,曾经改名为“石镜山”,大概是因为这里白色的石灰岩体,在阳光的照射之下,会反射像镜子一样的光芒。对于初来乍到的我来说,倒是觉得并没有描述的那么夸张,直到有天清晨我从车里钻出来,突然看到远方的石壁闪闪发光,这才对“石镜”有所感悟。

阳光照射在白色的石灰岩上

每当我回顾震撼连连的三天,都觉得光盖山确实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巨大宝库,它离人间烟火如此之近,但离俗世凡尘却又如此遥远。


以上图文出自我的甘南自驾旅行纪录片及游记

编辑于 2022-06-23 13:18

本人坐标甘肃白银
……
就是兰州旁边的一个小城市
甘肃这个地方其实很神奇
你可以感觉到很多地方的风格……
江南水乡那种就算了……
反正我活了16年是没感觉到过
甘肃这个地方你可以感受到那种草原的感觉
也有现代化工业的感觉
还有那种穿越时光的复古
很多不同的文化交汇在一起
很有意思
可是很多甘肃人不喜欢这个地方
我们老师初中的也好高中的也罢
一直都在告诉我们要好好学考出去
甚至在提起兰州大学的时候都充满了不屑一顾
但是个人认为兰州大学挺厉害呀!
家长也都是对甘肃范围内的大学都各种看不起
记得有一个哥哥考进兰州大学的物理系
那个小哥哥物理超级好就特想学物理
他爸妈把他一顿骂非要他复读
那个小哥哥直接离家出走
放话说不让上兰大就不回家了出去闯吃苦去
他爸妈到我家连哭带骂
小哥哥悄悄给我发消息说他一定会想办法去上兰大
其实那时候谁都不知道为什么小哥哥就执着要待在甘肃这个在他们眼里鸟不拉屎的地方
后来呢
现在这个小哥哥具体干什么去了我也不清楚
但是我知道他一个人去了甘肃很多很偏僻的地方
最后一次跟他联系的时候他说
其实他就是喜欢甘肃这个很有风尘气息的地方
他说他不喜欢北上广的灯火辉煌
也不喜欢云南大理的风花雪月
对江浙苏杭的山清水秀更是没兴趣
他就是喜欢甘肃数不尽的风沙
那个小哥哥最喜欢的诗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他说甘肃的风沙他看一辈子都不会厌

我跟小哥哥看法一样
我从来没觉得这里是大西北风沙太大怎么样的
相反我格外的喜欢西北
在我眼中甘肃就是个侠女一样的存在
一身红衣一把剑一匹马
在飒飒的风声中回头
一头长发用一根红色发带束着
大风吹过只能看见那一袭红衣随风飘扬

离家上学两年,略想家,后悔没有报甘肃的学校

编辑于 2021-06-17 14:28

题主!我也是南方人!我跟你suo!我当初也和你一样,听着《黄河谣》来这边骑骆驼的!

还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来骆驼大学自招,英语面试时,老师问我,作为一个南方人,你会不会觉得我们西北落后啊。

鸽:怎么会怎么会,你们兰州的小姐姐又热情又漂亮的。

旁边一个男老师笑着摇摇头,小姑娘你太naive了。

后来自招过了成绩也过了一本线,我就屁颠屁颠地来兰州了。老乡里有人说从浙江到甘肃这一路从飞机上看山的变化(四季常青到黄土高坡)以为已经是最大的绝望了。结果来到榆中校区后看到萃英山,哇塞还有更绝望的。

但是我从来没因为这个失望过,我反而很好奇,毕竟这样的黄土坡只有这边有。

而这个面试中摇摇头的男老师成了我的俄语语法老师,每次课间休息,若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后无人响应,他就会出门抽一支兰州。

秦同学的一个好朋友也抽兰州,军训的时候他们都不在一个排,红歌彩排的时候两人隔壁坐着,那人看了看秦同学,第一句话就是:烟抽着嘛。

第二句是酒喝着嘛。

虽然秦同学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上大学真没打算抽烟了,但人帅没办法,一下子就被发现了。那段时间里,南淮好少年和兰州扛把子以及另一个杭州佬,抽烟,喝酒,不打架。

那是军训的十八天,他还没有再遇到我,我也不认识他。

后来我知道了要叫“牛大”而不是“兰州拉面”,加肉加蛋叫“肉蛋双飞”,我知道了路上看到漂亮姑娘要叫“莎莎”,摸摸肚皮说“吃得扎实着呢”,“再别说了”“好着呢”“合适着呢”。

军训的十八天后我在视野广场那条路上走,我回过头,我遇到了秦同学。


军训期间的演出,一个乐队唱了首《兰州兰州》,那是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此前我对兰州的执念都说来自野孩子,我最喜欢清唱版本的那首《黄河谣》,那才是民谣啊,有泥土味有根的歌,才是民谣啊。

所以我很想在这个乐队生长的地方,听一场他们的演唱会。

但到了兰州我才发现,野孩子已经好久没在这里做过演出,他们会去南方,会去沿海,但是他们很少回到兰州了。

兰州是他们的根,但这片土地上,确实缺乏了一些东西。

我还想看很多舞剧,看很多故事,但现实是,大多数票娱app甚至不能显示甘肃这个省份。甘肃到外省的高铁线几乎没有,到最近的西安火车要十个小时。

干燥的气候,糟糕的交通,高强的紫外线,漫山的黄土没有让我心生失望,但当我想到,我的大学生涯可能都是要在这个西北的村子里度过,我就不想再讲什么情怀了,我就是觉得这里不好。

我问秦同学,如果没有填兰大,你会在哪里?我说我会留在浙江,读个普通点的一本,是个星期六天就能回家,想去哪里都方便。秦同学说,如果没有填兰大,他也会就近去南京。

但是,他说,但是,如果没有填兰大,我就遇不到你了。

就不会有一个人对你说,今夜月色真美了。”

我想起来那个夜晚,我和秦同学走在回寝室的路上,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在一起。走到最后一个拐角的时候,秦同学说,今夜月色真美。


我抬头,看着榆中连颗星星都没有的黑夜,笑得像个小傻瓜。

是啊,虽然这里没有那么好,但是如果没有来到这里,江南姑娘就不会和南淮少年一起逛正宁路,看中山桥,喝刮碗子,坐黄河轮船。看到羊皮筏子蠢蠢欲动地时候,也不会有人苦口婆心地对她说,宝贝,你要是掉到黄河里了,我游泳再好也救不了啊。

如果没有来到这里,她也不会去到甘南,去拉卜楞寺,去郎木寺,更不会去到青海,去到敦煌,去到张掖。

她更不会对一个人说:我也这么觉得。

我想我能明白面试的时候老师为什么说我naive了。我们问老师,您看了那篇《名校的焦虑》了吗。老师点点头,掐指一算,诶我身边好多老师朋友就是这几年走来的。

是啊,从经济发展来看,这里很多地方甚至不如我那个暴发户气息的十八线家乡。但是这个黄河水贯穿的城市,它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姿态。

因为它叫兰州,它是兰州,是黄河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因为他说,如果再填一次志愿,我还是愿意填兰大。

因为是在这里,我遇到了你。



九月十八号那天我回过头,我的眼里有了一个你。

于是便有了一座城。















以及,秦同学已经戒烟啦。

编辑于 2017-06-28 00:22

谢邀!

通过甘肃的形状,谈谈甘肃自古以来在战略上的重要。

至今更是!

今天我们就从甘肃的形状谈起。

一、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交界线一般是犬牙交错,各省形状很不规则,有两个主要原因 :

1、各省是以自然山川河流为界,因为在古代交通不发达,在一样的自然地形地貌生活的人往往容易形成统一的生活习惯和心理。

山川河流不规则,所以各省界限弯弯曲曲。

2、中央为了打破容易地方割据的特点,行政区划分应充分考虑区域制衡原则,即 任何一个一级行政区(省、州、邦)企图分离叛乱时,中央政府都能从毗邻地区方便地扼住其咽喉而实施控制。

中国各省省界划分相当充分地体现了区域制衡之道,典型如汉中划归陕西而非四川。

从地形上讲,汉中在渭河谷地南边,在地理、气候,还是人文风物,汉中都更接近四川盆地,而与关中平原差异较大,应该划入四川省。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 “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是无蜀也”。这样的格局又会有效地威慑、遏制掌握四川地方政权者潜在的叛乱割据意图。因为如此,自从汉中划入陕西省后,再未发生过四川地方政府主动挑起叛乱的事情,更不用说形成割据四川数十年的割据政权了。

同样,襄阳划归湖北而非方言习俗更相近的河南;徐州划归江苏而非方言风俗更相似的山东;明朝时的南直隶在清朝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且安徽省界距离江苏省会南京不远;……都是基于类似的考虑。

所以中国各省基本都是不规则的凹凸有错的块状。

但唯有甘肃却是中国各省中最狭长的,中间最细,两头粗,非块状。这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为什么呢?

二、

如果按甘肃名字的由来.......


甘肃名字是有古代甘州和肃州合并而来的。

甘肃,简称 甘或 陇,位于 黄河上游, 省会为 兰州。甘肃是取 甘州(今 张掖)与 肃州(今 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 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 陇山( 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 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百度百科)


甘州,今天的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它是中国通往西北重要咽喉。


肃州,地处今天的酒泉,地理位置更加重要:


整个古代的西域,今天的西北三省都在它的辐射范围之内。所以,自古以来,一旦肃州一丢,整个西域都保不住了。

想当初霍去病打通西域,拿下酒泉,掌握整个西北的主动控制权,汉武帝高兴赏御酒四十坛,霍去病把酒倒入泉中,酒泉故得名。

“甘肃”二字正突出了该省在西北中的独一无二战略的重要地位。

但是问题来了,要以甘肃名字设省,应该是河西走廊一块,但是为什么要将南部古代称之为的“陇”一大块划入甘肃?



二、

“陇”重要地位

我们看看清朝甘肃布政司辖地。


在清朝时候,甘肃就像一个哑铃斜插在西北中间,而且辖制--陇--广大的土地。

这凸显甘肃的战略地位!

甘肃设省完全是出于控制西北的考虑。

以平凉、天水为中心的“陇”历史上十分重要。

直接是西北和中原的交通要冲。

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 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 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 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这里是蜀魏战争的必争之地。魏国灭蜀时候,邓艾率精锐部队绕道甘肃陇地,经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秘密南进,很快到达蜀汉腹地江油。

唐代,吐蕃与唐王朝的中间的屏障就是陇地。

所以,在过去,控制陇可以直接对西藏和西南形成震慑作用。

三、

面对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元、清政府就必须要设置一条可以直接西部的要道,而且这条道路必须要牢牢掌控在中央的手里。


所以,甘肃设置行省,就不是人们按生活地域来划分,完全是按战略目的来划分。

以平凉为中心的陇地,是古丝绸之路第一站,而出酒泉(肃州),则直接过去汉族实际控制的最后一站,中间有金城兰州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输送道路体系。

又因为肃州和平凉要有很大的控制辐射四周的能力,故甘肃的两头比较粗大,中间较细,如同哑铃。


如今,甘肃东临宁夏,北靠蒙古,西接新疆,南对青海,是西北唯一不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其战略位是不言而喻的。

所有,在我的眼中,甘肃是西北一个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省,直接关系到西部的安全。

编辑于 2017-07-23 09:17

遒劲

我也是南方人,在兰州上学。南方的地名,多半风雅袅娜,有种清风拂面的美感。

而甘肃的地名,如兰州,武威,玉门,敦煌,嘉峪关,张掖,酒泉,定西,平凉等。都自带一种刚毅不俗的仪态。像飒飒西风夹杂着塞外的黄沙秋叶猝不及防地向你脸上拍去。


过两百赞了放一些自己拍的图谢谢大家

敦煌












甘南





兰州

编辑于 2017-07-09 16:57

甘肃有一种吃的,叫浆水面,神一样的存在……

发布于 2017-06-26 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