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
医疗卫生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

如何看待医疗信息化这个行业?

大家可以谈一谈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看法以及预期中的未来的发展。
关注者
72
被浏览
57,987

28 个回答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全国。为减少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疫情期间借助互联网进行在线问诊的需求激增。阿里医生、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等主要网络问诊平台均推出了针对新冠肺炎的在线义诊,为大量患者提供了服务。其中,阿里健康在除夕夜紧急推出针对湖北地区的义诊服务,根据官微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在线问诊日访问量突破70万,日问诊量破10万次。目前各大平台累计问诊已破百万,有效的缓解了实体医院的就诊压力。

2020年2月,国务院连续发布两则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科学组织并有效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并做好监管工作。回顾政策历程,早期仅允许医疗机构进行信息化的诊疗,逐步开放政策限制,到2018年《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而最新推出的2019年8月的《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则是政策在价格层面的细化和对互联网医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行业边界的界定和监管细则落地,有助于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健康发展,预测行业将处于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政策内容的细分领域来看,近几年,国家对互联网医院、医药和医疗保险方面的规定不断细化,开放。规范互联网诊疗,加快建设互联网医院,放开对处方药的网销禁止和医保的在线支付等,都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完善互联网医疗体系的建设。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在线问诊需求大幅上升,政策对行业边界的界定,监管的落地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长期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基于这样的背景,互联网医疗是否能够抓住此次契机获得长足发展是我们要研究的主题。当前时点,互联网医疗依旧处于一个医疗资源发展失衡的环境,供给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需求端,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65岁以上人口已达11.4%,并且我国医保覆盖面达95%,未来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保持高位。回顾发展,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行业渗透率已达8%,投资方面将进入“一全多垂直”的新格局。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从多方面改善了传统的医疗业,互联网以患者为中心,增强主体联动性;诊疗流程优化重组;信息化解决“分级诊断”通电;智慧医疗减少医保的逆向选择。

从商业模式来看,目前互联网医疗主要采取线上平台+线下专业医生的特殊模式。互联网诊疗平台主要可以分为医生端(2B)和患者端(2C)。从医生端(2B)看,医生服务主要以医生交流社区为起点,未来将拓展更多的医生服务业务,以更全面的覆盖医生服务需求。从患者端(2C)看,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问诊咨询、预约挂号、疾病管理和在线药房等。从消费人群来看,低龄人群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还有较大空间,并且对于传统医疗手段的效率,方便程度和费用相较于年龄更大的人群满意程度更低,或可成为互联网医疗新的增长点。与海外对比,我国的产业发展成熟度还不高,未来仍有空间。

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通过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的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授权用户的其他功能需求。我国的医疗信息化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HIS阶段、CIS阶段、数据整合阶段,未来有望进入智能化。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处于CIS阶段,部分医院已处于数据整合阶段。

互联网医疗,作为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提供网络问诊,挂号导诊,候诊,诊断检查,治疗,缴费取药,康复管理和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作为医疗信息化的产业链延伸,与传统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相比,互联网医疗之间各环节联动性更强,可实现一站式就医管理。

整体来看,医疗信息化的渗透率不断增强。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医疗信息化项目总金额为18.3亿元,2017年增长到47.5亿元。从千万级大单占比来看,从2015年的24%增长到2017年的35%,增长速度较快。医疗信息化的大规模推行,将有助于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整合患者数据资料,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上源于我国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的行业背景。根据Mob研究院数据表明,我国医疗服务总量不足。2011-2014年我国诊疗次数增长率明显高于医师增长率,从2015年开始这一状况有所缓解,但总体仍存在缺口。根据艾瑞的数据,2010-2016年我国三级医院诊疗人次及机构数量复合增长率分别是10.7%和8.3%,而基层医院仅为1.5%和0.4%。

从地域结构来看,根据《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高等级医院多集中东部发达地区,其中三甲医院在东、中、西的分布数量分别是1047家、551家和665家,而西部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在各类医疗机构中数量最多达15715家,占比最高。从各类病床的利用率来看,根据Mob研究院的数据,三甲医院达98.6%,医疗资源供应紧张,而基层医疗机构如一级医院,病床利用率为57.5%,矛盾突出。

从社会环境来看,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医保体系成为拉动医疗服务需求的因素。根据艾瑞的数据,2010-2017年我国65岁以上占我国总人数比例不断上升,2017年已达11.4%,增长率达5.52%,且慢性病人群患病比例最高。2012-2016年我国城镇医保基金的收入与支出逐年增加,2016年医保基金总收入达13084亿元,支出为10767亿元。截至2018年末,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亿人,覆盖面达95%。此外,根据《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7》预测,到2024年我国医保将出现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的赤字。

总体来讲,我国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供给方面服务总量不足,而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加剧、医保体系的健全又使我国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保持高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有助于解决行业难题。

探索期从2009年起步,医疗保险的出现,推动了医疗信息化建设,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当时的市场规模仅为2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一批初创企业进入市场,早期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以医疗健康门户网站为主,主要形式是线上咨询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规模扩大以及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了201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升至67.1亿元。2013年行业进入启动期,腾讯入股挂号网、丁香园,资本市场关注度上升,行业巨头纷纷布局。挂号、在线问诊、健康管理多个行业细分领域垂直发展,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截止至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25亿,同比增长45.74%。2018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同比增长51.08%。

进入2018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渗透率逐步提高。根据健康界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491亿元,增长率达50.9%,预计未来两年按照38.4%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940.5亿元。而根据Mob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到2020年预计卫生总支出近8万亿元。互联网医疗行业渗透率不断增强,预计2020年可达8%。用户规模可达5900万,市场发展潜力大。

互联网医院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根据健康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已建成互联网医院148家,而2018年仅有55家。而疫情期间,互联网建设增速,各省纷纷开设互联网医院助力防疫,根据动脉网数据统计,广东省、山东、江苏、宁夏和安徽分别建成互联网医院数分别是57家、48家、41家、8家和5家。

从投融资的角度来看,根据动脉网《2019上半年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报告》,2019年上半年,国内医疗健康领域的融资额已达43.4亿美元,2018年全年为79.1亿美元,2011-2018年逐年增长。从融资项目分布领域来看,医疗信息化的项目是18,排在医疗产业的第5位。前四位分别是:医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科技医疗,技术在医疗健康产业中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根据Mob的资料显示,2019年重度垂直领域的融资事件越来越多,投资偏好集中于细分领域更多,推动行业专业化和多元化趋势,未来或将进入“一全多垂直”的格局。

总体来讲,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政策环境支持,投资偏好重度垂直领域,此外技术层面,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层面的进步,都是互联网医疗的行业的推动因素。医疗信息化及互联网医疗不断发展,将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深入的影响。

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可以弥补传统医疗的供需缺口,提供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同时,透过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缩短传统诊疗程序及减少病人与医疗相关的成本,从而进一步减少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财政负担。

在医生方面,互联网通过医疗知识平台,在线问诊系统等智能化工具,在科研和诊疗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医生进行帮助。在医院方面,互联网加快了医疗信息化的进程。通过赋能医院信息系统,完善线上问诊、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全覆盖等一系列功能,助力医院实现精益化管理以及进一步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实现。在药企和保险企业方面,互联网可以助力药企精准营销和开发药物,以及通过医疗大数据共享实现医疗保险精准定价。患者也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拥有从健康管理到院外康复等九大医疗服务。

互联网赋能传统医疗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里,互联网只是媒介,降低信息不对称,帮助患者和医生进行精准匹配。患者可以通过在线问诊,电子处方等方式免于实地问诊的奔波,同时医生也可通过互联网选择合适病人进行远程诊疗,节省医疗成本;第二阶段,互联网可以改造传统医疗流程,实现流程优化、流程重组和流程延伸。引入健康管理和医疗知识平台,从而优化用户的自我健康管理流程,从源头降低患者数量。通过信息化诊前与诊后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和治疗效果;第三阶段,互联网可以重构医患生态,助推理想医患关系的实现。互联网赋能传统医疗的最终理想阶段,就是重新构建医患生态,让医生实现自我价值,患者得到有效服务。

我国目前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包括基层首珍、双向急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分诊诊疗等。根据艾瑞的资料,分级诊疗存在以下3个问题:1)信息不流通,各医疗机构多为信息孤岛,无法实现患者信息的快速共享流通。2)资源不流通,优质医生集中高等级医院,精力有限,对基层医疗支援有限。3)利益不互通,医院之间缺乏利益捆绑机制,无法促进患者在医院间流通。因此,分级诊疗制要建立在医疗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及利益的互通。

从产业链看,互联网医疗是医疗信息化产业链的延伸。医疗信息化包括区域卫生信息化、医院信息化和产业链延伸的新领域。其中产业链延伸的部分包括医疗信息化、医保信息化和药品流通信息化。互联网医疗作为医疗信息化下的一个子行业,包括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云医疗等。根据健康界数据,2018年国内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491亿元,预计2020年可达940.5亿元。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发布于 2020-04-27 17:01

医疗信息化虽说是小众行业,但在健康领域站重要地位,互联联网飞速发展得今天医疗信息化前景客观

编辑于 2019-08-08 10:30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绝对前景无限,光是如何利用、保护、发掘医疗存量数据,以及扩展价值就是无穷大的金矿。

医院的信息化只要技术依然进步不停止,绝对是指数型的向上发展。

发布于 2020-02-14 16:45
自主研发软件 助力医学装备管理智慧化
426 播放
可监测、可持续的设备管理体系,不但可以为医院提供医疗设备运营数据的监控与预警机制,还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协助医院完成创建等级医院及重点专科资料,配合医院创优评等,帮助医院加速迈入以智慧医疗、智慧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新阶段。 为了更好的对医疗设备就行数据化管理,栢田医疗集团自主研发了“医修库”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该系统严格按国家和等级评审要求设计,系统集设备管理、报修维修协同、巡检、保养、质控、计量等于一体,为医院设备管理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健康管理云平台。 目前,全国内已有超过20家二级以上医院正在使用这个系统。在使用该系统的医院,栢田医疗配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配件管理、维修保养数据、服务报告等工作,并及时更新设备档案信息。
发布于 2022-08-29 14:14· 106 次播放

行业现状:在医院评级、智慧医院建设与医院运营管理等内外部因素驱动下,医疗信息化市场呈繁荣增长态势,院内精细化运营,临床业务系统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区域医疗系统互联互通,及数据实时共享是核心需求点,且建设重点从单一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向场景化、平台化、生态化转变;供给侧玩家众多且类型多样,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且产品同质化较严重,新进入者核心壁垒主要体现在服务与渠道两方面。

市场规模及前景:2021年中国医疗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规模达到323亿元, 2021-2024年复合增速达到19.2%,预计2024年总规模达547亿元。聚焦细分领域,2021年中国医院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规模为195亿元,现今仍是各类信息化厂商的主战场;临床信息化市场规模为128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达24.7%;此外,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前景良好,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达1245亿元。

发布于 2022-06-01 16:58
健康智慧升级,怎么看?
237 播放
《探秘独角兽》走进东华医为,在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医疗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医疗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发布于 2022-04-26 14:00· 213 次播放

医疗信息化是指患者就诊场景下所产生的医疗信息的电子化,涉及对象主要包含就诊患者、医院医技护、第三方医疗机构等,主要涵盖的应用产品是医院信息系统。

有为患者服务的:预约挂号、智能导诊、智能候诊、智能支付、自助入院、自助打印、智能随访等。

有赋能医疗业务的:HIS、EMR、PACS、RIS、US、ES、LIS、病理、手麻、ICU、CDSS等。

有支持科学研究的:临床数据中心、影像数据中心、生物标本数据中心、科研大数据平台等。

行业主要依赖以下力量在推动:

卫健委评级标准:卫健委通过制定评级标准,从宏观上推动各医院参照标准建设信息化系统。典型的标准有《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智慧医院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等标准。

医院业务支撑:医院每天有大量患者就诊,医生、护士、医技、药房等工作人员每天都处于繁忙机械的工作中,如何通过建设信息系统来赋能临床、医技、科研、行政管理等部门,把流程化工作标准化,减轻医技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医技护效率,从而提升医院运营效益就成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命题。

患者对便捷就医的期望:患者到医院就诊,整个就诊流程包含了挂号、报到、候诊、就诊、检查、取药、缴费等一系列环节,如何给患者有效指引,让患者少跑路,就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社会资本投资:政府鼓励,医疗就诊切实的需求,社会资本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份蛋糕,对医疗信息化的投资逐年加大。

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行业市场份额每年都在增长。但目前医院传统的业务系统已经很成熟,产品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升级也势在必然。

行业整体在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医院智能化:数字化手术室、数字化病理、影像AI、临床决策支持等智能化产品日益丰富。

远程会诊:远程影像会诊平台、远程病理会诊平台、远程心电会诊平台等产品,给医疗力量不是太充足的地级市甚至社区医疗提供了高质量医疗诊断的机会。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建设,让患者在家就可以向医生问诊,足不出户就可以把病情诊断、拿到所需要的药品。
分级诊疗:区域医疗服务协同平台建设促进了区域内的医院共享医疗资源、电子病历、检查检验数据资料,小病在家门口,大病及时获取上级医院医疗资源支持,为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可能性。

编辑于 2021-08-10 22:51

用我之前经常聚的例子:

缩写:(HIT-Health IT,医疗信息化)

1. 学中医、康复、运动医学的,甚至啥都没学过的,都可以搞推拿。【学信息、医学、医学信息的,甚至随便学了什么的,都可以搞HIT】

2. 拿了几张推拿证,但总有人说你按得好,也总有人不喜欢。【哪家HIT公司没有一两百个软件著作权,但东西做的可天差地别。有没有证和效果完全不相关。】

3. 每天接客,客人都不一样,又都一样。遇到好脾气的,摸鱼真开心,遇到要求高的,只能加劲按。【项目制、项目制、项目制…要求不高的客户不懂你在干啥,国家过个级就很好;要求高的客户20万想做1000万的效果。啥,你和我说道理?给你机会合作就是看得起你,道理我不听,就要100% 】

4. 按了十几年,很多人来了一次就不来了,也有很多老客户,但他们身体还不如以前,有时候我看着长满老茧的双手,深深怀疑我究竟有没有让他们变得更好?【我越想解决问题,问题就越多。很多客户,先进不了两三年系统就千疮百孔;维护不到位,系统垮台快,响应太到位,成本控不住。】

5. 有时候我不平衡,隔壁屋小混手劲不行,就会聊天,整得客户还挺开心。我每次按到冒汗,客户还抱怨。【客户买的真的是HIT系统么?是服务么?是专业么?是信任么?还是其他什么?】

6. 但还是有很多人觉得你帮了他们大忙的,这时候我摸一把汗也笑得很开心。【当有医生、护士、管理科室给我们竖个大拇指,确实很开心!有时候想想,我帮一家医院省的时间,可能够多治疗几百个病人!】

7. 每天结工资都挺开心,工资还是可以,但就是累到没功夫花。【有毛利,但真累】

8. 老板一直想创新,弄了个推拿机器人,结果机器手弄伤了客人,惹上了官司!最后证明,还是人手好!【没有一个不想产品化、自动化的HIT公司,也没有一个实现了的。】

9. 老板用按摩服务带货,最后发现还是卖货更赚钱,我们不知道会不会被老板啥时候裁掉,听说他想转行纯卖货!【HIT赚啥钱?论赚钱还是慢慢药、卖卖耗材、卖卖保险!没尝试过商业模式转行的HIT公司不是好HIT公司!】

10. 老板还真转行了,我们另谋出路了,但听说后面业务垮了,又回来开了按摩店埋头赚钱,但每天还在吹着出去买货的辉煌。【每一个HIT公司背后,都有十次转型失败的尝试;每一个HIT公司,对外都在讲着转型的故事。】

*个人观点,博君一笑,不必当真

发布于 2023-06-19 19:44

三甲医院集成服务商优势明显,中小企业his服务商难形成规模效应,行政部门干预强,服务商对标国外行情较多,在市场规模恒定下,无行政力量背景下,中小企业主打单线创新产品远远超过医院目前实际需求。

未来,5g时代,单线产品有望冲击市场,拓展范围,改变市场格局。

发布于 2019-08-19 17:21

近年,中央政府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健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卫计委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基层信息化乡卫生管理,金风易通特此制定了区域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实现全区域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从而适应卫生改革发展所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发布于 2019-08-09 11:55

以his系统为例.当年的杭创养活了多少企业?一套源码被ntr 了多少次?就这德行.这行业有个什么未来.

发布于 2023-09-26 16:13

医疗信息化是趋势,所以做医院信息化系统这个行业前景很好,毕竟是跟着趋势走。但是这个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容忽视,现在做医疗系统的公司有大品牌东软、坐标等,还有尚医智信等新兴厂商,有偏垂直领域的,比如针对口腔诊所、体检机构的,总之前景不错,竞争不小。

发布于 2022-03-17 16:09

【研究社真知灼见系列】01

如何看待以老牌HIS厂商DH为代表,全面推广的医院系统服务订阅制模式?


前言:

近期受自媒体邀请参与了一个医疗信息化发展主题的访谈,其中有个话题想和各位伙伴一起探讨一下:如何看待以老牌HIS厂商DH为代表,全面推广的医院系统服务订阅制模式?

探讨方向:

  1. 面向医疗信息化厂商和医疗机构,分享此模式的优势和弊端?
  2. 如果你是医疗机构,希望与医疗信息化厂商达成哪种合作模式(包括不限于以上两种)?

以下观点分享节选【研究社】Fans交流群,内容可能有所删减。

圆规画方

订阅模式,有利有弊,还是要与医院战略目标、信息化想要达到的目标相匹配。

运营@研究社

是的,当下主流观点分享:1.不想投入太大精力主导建设信息化的医院较为认同该模式;2.针对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自己建设规划和战略目标、不想受限HIS厂商的,想本院系统百家齐放的,甚至有部分系统自研需求的医院不太认可该模式。

优越

现在就是很难选择,成本、服务方面。现在给人感觉最大的问题是服务,是否能够得到重视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非厂商战略性客户得到的服务一般。一般厂商的服务可以,但是局限性太高,本身它的高度不够。

King老师

认同,厂商都是把战略性客户服务到位,捧上天的感觉;非战略客户不宕机,能用就行。但不得不承认战略客户还是极少数,所以维持医疗行业良性服务生态更为重要

禅心

更多是为了讲故事拉估值吧Saas模式更被资本市场认可,有更高的溢价,1亿美元收入不到的figma公司,估值200亿美元,对比国内的医疗公司,年收入30亿,估值最高也才200亿,DH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玩资本的人,有高人指点。 再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不管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一次性2000万+100万/年的维保费都不愿意做好的事情,能指望他白给你上线,每年200万给你做好吗,没有公司会做亏本的买卖,最后有可能变成一年收费500万。重点客户就是会重点投入,边缘客户的服务投入就是少,模式改出花也还是那样的服务,羊毛出在羊身上,故事讲得再好,要么就是为了从医院拿更多的钱,而这很难,那剩下一个原因就是讲故事拉估值了。

洪恩未报

谢邀,医管专业内容本来就冷门,再细分到到信息化建设,估计没人看。医院的软件信息化第一要务是安全,其次是便捷。然而,某些his系统真就既不安全,也不便捷。完全落后于医院管理发展的需求。加上服务买断后售后团队数量有限,只能优先保障较大的客户,像俺们这种普通客户就……我就不点我们医院his的名了,买断服务后厂家那一副嘴脸,啧啧啧。我和他们谈his能否按我们的要求给予定制化模块升级时那一副傲慢的样子,像看乡下人一样举起手来回摇动说,我们都是统一模板,没有特殊化。结果在他们样板间医院做得挺好,如果不是换his沉没成本太高,当初等创时咬咬牙……所以服务订阅模式相比买断我个人更喜欢一点,不管是纯A或是A+ B或是A+ B+ C的做法都可以接受。但前提是基本的功能框架结构,操作界面大家要差不多,不然每换一家订阅服务,临床小朋友就要重新适应几个礼拜。那我们信息的主任不是被骂死就是被海量的请求解决问题电话淹死。以某些行政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风,估计是继续蹲在以某his为核心节点构建的医院信息化系统里面吃翔。

罗国卿

订阅制模式,看似合作模式简单,双方成本都低但作为懂医院信息化的老主任来说,估计会不愿意的,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大一点的医院,自身流程相对复杂,如果用这种模估计会叫苦连天,适用性,扩展性,销后维护都是一个挑战。但针对小一点的医院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模式,主要还是成本上面。

TIGER.XU

如果订阅服务是上云,本地数据要共享给云厂商,那老板直接否定没处说。如果是不共享给云厂商,服务通过接口视图来交换,那这个定制也好不到哪儿去,每个功能交双份钱,一份给云,一份给HIS,老板未必能拿得到即时利益,对信息来说工作量还增加了。最后,很多功能更新不是说医院这边想不到,维保支出有很大一部分是给了HIS来应对医保需求的更新,医保要求变,his做好适配伸手要钱,但凡有预算的都很烦医保这种慷他人之慨的作风。

金桂飘香

对大型机构而言,his软件重要的是售后服务和持续个性化改进,如果厂商能实现这方面的保障,估计他们会乐意采取订阅制模式,因为相对成本会便宜些。小型机构的his需求低,公司设置的模块可能会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他们而言是更适合。

17616

目前我也从事医疗信息化行业,说一下个人看法,如有错误,欢迎指正纠错。

1、问题:个人认为,需要看医院规模大小和业务量,如果医院是一二级小医院,业务流程简单,业务场景单一,没有太多医院独有的流程,且信息化投入不是很充足,那么医院订阅制度对他们来说很好。反之,如果是大医院,可能对这种模式不太方便。因为大医院有很多单独接口,且有自己独有的业务场景与流程,需要不断定制功能,而订阅方式相当于给你一个成熟的产品让你使用,对定制的需求处理起来比较麻烦。综上所述,我觉得小医院可能更容易接受。

2、优势:对厂商来说:减少定制需求,更容易回款,实施更加方便,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对医院来说:单次费用低,使用更加方便劣势:对厂商来说:很难处理不同的大医院的定制需求,很难兼容多个医院多个单独版本。由于无法了解不同医院的单独需求和场景,售后服务一般很难得到客户满意。对医院来说:无法解决自己的单独需求与单独业务场景,长期来看费用不低,售后服务很难保证。以及一个重要问题,这种订阅方式,医院的数据是否存在厂商的服务器上,那么多医院的数据存在一个厂商,数据安全问题与责任能否保证?3、针对以上几点,个人认为小医院可以订阅,大医院还是服务买断吧。


研究社观点:

首先,医院系统服务订阅制模式是基于SAAS化批量部署服务的成熟,地域性大型医院逐步向多院区、医疗集团形式的发展趋势,以及部分医院初期信息化预算有限,有需要根据医院未来营业收入逐步加大信息化投入的核心诉求等诸多因素影响应运而生的一种医疗行业服务模式。

其次我十分认同上述答主的核心观点:相较于目前医院传统的买断式产品服务,订阅制服务模式有利有弊,需要医院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远期信息化建设综合考量。最后我谨代表研究社立场向各医疗信息化厂商发表倡议:公司树立行业战略性客户/标杆客户/典型客户固然重要,但这样的客户也是极少数;所以请不要忽略面向一般客户群体的服务质量水平,技术资源支持力度;试想当初如果没有这些所谓的“一般客户”的长期合作和信赖与支持,贵司如何能与目前所谓的“标杆客户”成功达成合作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等到这些一般客户失去对产品的耐心、信心,决心更换厂商的时候才想起去挽留,那时候的挽留成本一定会很高,且大部分结果也不太理想。衷心期望医疗信息化厂商与医疗机构之间能够达到相对的地位平等、供需平衡,来共同维持医疗行业良性服务模式生态的长远发展。

结语:

那么针对今天这个研讨话题您的观点是什么?欢迎大家私信公众号留言发表意见,也欢迎医疗行业专业人士撰写此话题的研讨文章投稿至本公众号!

PS:如果您也想加入【研究社】Fans交流群,请关注公众号后按提示申请加入,感谢您对研究社的持续关注与支持!

好消息!好消息!研究社为感谢大家一直以来信任和支持,为各位忠实伙伴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医院信息化评级建设咨询服务,现已在知乎成功开通了付费咨询功能,知乎搜索【医信医管研究社】,目前试运营期间仅需一杯奶茶的费用即可为您提供量身定制医院信息化评级建设咨询方案,欢迎垂询!




发布于 2023-11-19 16:41

外行人看,民生问题-医疗-信息化,总不会太差。

内行人看,垃圾-腐败-还是垃圾,真的已经被玩坏了

发布于 2023-11-16 17:07

2018年公司注册到2023年,公司经历了5年,产品从大脑里的构想逐渐成为现实中的产品...而且能显而易见的感觉到希望!而且作为医疗信息化行业中技术含量最高部分,我们觉得我们的产品确实能救生命于水火,帮助医院提升口碑与品牌。

发布于 2023-11-13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