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为什么会变异

新冠病毒为什么会变异
2021年01月21日 11:07 新浪科技综合
新浪财经APP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来源:人民资讯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副教授陈捷亮

  记者:王冰洁

  近期,英国、日本、法国等相继发现变异新冠病毒感染者,让不少国人再次担心起我们的安全,同时也会疑惑,新冠病毒为什么会变异,变异后的毒株会是新冠病毒的“加强版”吗?

  其实,早在2020年3月,欧洲就出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株——D614G的大规模流行,其与近期造成英国大暴发的名为“B.1.1.7”的新变种病毒株N501Y类似,均是病毒刺突蛋白发生突变。这种蛋白类似于一把钥匙,能打开进入细胞的“门锁”;突变后,病毒的“开锁能力”变强了,传播性也就更强了。

  在生物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病毒同样如此,且病毒的变异随机性更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异株只会越来越多。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捷亮介绍,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蛋白质外壳包裹着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仅有DNA或RNA。一旦进入细胞,病毒的DNA或RNA便开始“疯狂”复制,在数万到数亿次的复制过程中,病毒会随机出现复制错误,即发生突变。

  另一方面,病毒要一边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一边与其他病毒争夺空间,突变率高、变异速度快就意味着它更有机会形成适应环境的性状。但是,并非每种变异都能让病毒存活并发展下去。同一时期,病毒的变异株可能有很多种,但“适者生存”,某些病毒变异株获得了更有效躲避免疫系统侦测的能力,保留甚至增强了传播能力,就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人群中更迅速广泛地传播,“挤占”原始毒株和其他变异株的空间,占比越来越大,成为优势株。

  相对疱疹病毒、乙肝病毒等DNA病毒,RNA病毒更易变异,比如新冠病毒。从结构上来看,DNA是双链结构,像一条“拉链”,即使复制过程中某一条链出现错误,还有可能通过另一条链发现异常并进行修正,突变率相对低。但流感病毒、丙肝病毒、冠状病毒等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复制更易出错,且没有纠错机会,因此变异率相对较高。

  即使同为RNA病毒,变异程度也有所差别。目前,新冠病毒的大部分变异是“点突变”,且尚未发生在重要结构位点。这种“小幅度变异,但不产生新型别”的情况,属于抗原漂移,只有量变,没有质变;部分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由多个RNA节段构成,比如流感病毒的RNA含8个节段,若两株不同的流感病毒感染同一宿主后,不同节段RNA可能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重组,形成全新的病毒(新型别),此类变异会导致病毒生物学特性颠覆性“质变”。

  一般认为,病毒的变异有着“毒力变弱,传播性增强”的趋势,比如“B.1.1.7”目前的传播力高出70%,但毒性并未增加。从生存进化策略的角度看,这是因为病毒的最终目的不是杀死宿主,而是“活”下去和扩大自身“领地”,这只有通过更多宿主的传播才能实现。如果突变后毒力增强,传播力往往会有所减弱,随着宿主死亡,病毒也会被消灭。

  防范病毒变异,严控感染人数仍是目前防疫的重中之重。一旦宿主基数变多、范围扩大,则意味着病毒有更多机会进行自我复制,变异的机会随之增加,某些压力条件还会加速和诱导病毒变异株的筛选,比如自然条件下需一万年才会出现的病毒变异株,可能会因人工药物的使用,导致几年甚至几个月就可能出现大规模耐药株;即使是隔离等非药物的干预措施,也可能给新冠病毒带来进化压力,使得传播力强或能躲过检测的变异株被加速筛选出来。

  陈捷亮强调,病毒的突变很难预测,我们能做的是在确保防控有力有序的前提下,做好病毒序列的监测和持续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一旦发现不利的突变苗头,尽早实行隔离干预,将变异株控制在早期。

新冠病毒 变异 新冠肺炎
我要反馈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