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医疗行业
医疗 IT
移动医疗
中国医疗

医疗挤兑什么意思?

关注者
25
被浏览
235,458

10 个回答

挤兑是个金融术语,通俗的说就是有存款的客户短时间内到银行里集中兑现

医疗挤兑就是医疗资源的集中“兑现”

但是,金融挤兑的前提是有存款,医疗资源也一样,有医疗份额的人才有资格挤兑。实际上,很多西方国家的医疗不是权利而是生意,从来没在医院前边加上过人民定语,市场规律下,只以钱分配资源,所以他们的很多人民连名义上的医疗资源占有都不存在,谈何挤兑?

所以资本主义规则下的私有制主体医疗,没钱的人没资格挤兑,有钱的人医疗资源供应充足不需要挤兑

当然,无论金融还是医疗,都是正常秩序,一旦遇到非常情况,当没钱就活不下去的时候,本来没存款的人也会拿着枪来兑现。

同理,一旦遇到严重瘟疫,现本来可以忍受的咳嗽声,因为疫情公开变成了死神的迫近的脚步声,那么平日里看不起病没资格接受资本主义医疗服务的人就会产生“政府应该管我”的幻想,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会让这份“政府应该管我”的幻想在遭到拒绝的时候 ,变成革命的火种

这种时候为了维护制度信用、保持经济稳定、防止社会动乱、减少资本蒸发,资本政府会做出开仓放粮、开门收诊的样子去安抚人们的恐慌和绝望,以对冲潜在的暴力革命情绪

不过,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资本家是不会讲仁慈的,这种程度的面子工程当然为的就是把躺街上等死的人挪到医院等死罢了,核心医疗资源不仅要留着保命,奇货可居、投机倒把啊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人还想着盈利增殖呢

所以别信他们卖苦,参考中国数据,再挤兑也就5%的死亡率,这超过10的死亡率,和他们表现出来的“挤兑”惨状并不相符

从极力隐瞒,到惨淡防疫,不过是欲擒故纵罢了,明着好像在治,实际是为了更高一层的隐瞒,背地里还是要“群体免疫”,作出一副“政府在做了,疫情控制了”的逻辑假象,好忽悠大家赶紧复工贡献剩余价值罢了

编辑于 2020-04-08 16:10

全球局势发展到现在,感觉是不是老天给了提示?让疫情先在湖北发生?中国打了一个漂亮的模版,虽然也有探索反复,可整体上几乎是标准模版了,还各个情况都有的,为啥国外抄作业都抄不好?

看了好几个朋友发的朋友圈,欧洲好多国家民众们该聚会聚会,该跑步跑步,该上街上街,该会友会友,一如常态,偶尔还上街宣称个民主自由,不由得让中国人哀呼,这心是真大啊!


就拿表现最突出的英国来说吧,号称是全民免疫,想啥玩意儿呢?全民免疫那是针对疫苗而言,不是针对肆虐的病毒,还达到60%感染就可以实现防疫?没看到武汉一家一家的团灭嘛?人间惨剧,频频上演,英国人还准备按照困难模式挑战自我,佩服佩服。

抱怨完了,聊点实在的,这次疫情让很多人了解了一个名词—“医疗挤兑”,随手搜索了下,貌似目前还没有人来解释这个词,我简单以个人浅表的理解说一下,金融上有个词叫做“银行挤兑”,指的是大量民众在短时间内集中要求提现,当挤兑行为发生时,如果银行存款准备金不足以支付,往往会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进而破产倒闭,比如1930年美国的合众国银行倒闭。历史上一旦挤兑发生,几乎没有办法阻止事态的扩大,因为这是恐慌-行为-结果-恐慌的死循环,除非可以遏制住民众们的情绪,重建信心,不只是自己不去参与挤兑,同时也相信其他人不会去继续挤兑,否则,就依旧是囚徒困境,这次疫情的发展线,充分证明,全球防疫及医疗体系的脆弱、人们有限的应对能力以及在不久将来发生灾难的必然性,当雪崩来临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而这次发生在湖北尤其是武汉市的情况,就是非常典型的医疗挤兑,有一个报道里面说,1月27日,超过1万人涌入了武汉市的发热门诊,远远超过接诊能力,我想全国各个城市发热门诊量,在疫情刚刚报道出来的时候应该都发生了一个激增,只不过因为其他城市中,肺炎患者没有那么多,所以还可以应对。当发生医疗挤兑的时候,会出现什么连锁反应?先是临床工作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待诊、就诊时间的延长,然后出现大量达不到标准防护的病人及家属,在非隔离区域反复交叉感染,接下来是更多的人被传染,形成恶性循环。常人可不要太相信自己的防护水平,那是需要临床上反复训练考核的,一般人连口罩都不一定能严格按照标准戴足一整天,何况其他?

武汉疫情中央介入后,呼吁民众轻症居家隔离,而目前大部分国外政府都做了同样的要求,这说明,各国的医疗资源都不具备超大型灾害的应对能力,在武汉的救援上,国家有几件事做得特别棒,一个是迅速出动了我国的军队医疗储备,一个是短期内建立隔离医院及方舱病房,将全部确诊轻症病患集中隔离,一个是13个省市定点帮扶13个城市,倾一省之力救助一个城市,这才控制住了局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各省市的帮扶名单,一个个主任医师、护理主管,都是各个医院的骨干,国家是在用全国医疗机构的中坚力量打这场战争,抱得是战必胜的信念,我看得是小心脏颤颤巍巍,万一在局势还没有控制住的时候,再出现某一个大型城市的爆发,这医疗储备能不能应对,真的是两说。国人的自律也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这么多的人愣是都配合着把自己关到了家里,国家经济近乎停摆一个月,等到以后回忆起来,绝对是场值得书写的战役。

为什么最开始湖北的局势控制不住?除了瞒报、恐慌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因素,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那么就是在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我们的应对方式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只用同一套的认知来进行行为,哪怕这个认知是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的,也会是错误。下面的话,非常重要,尤其是现在处在海外疫情严重城市,且暂时无法回到国内等安全区的同胞,一定要认真的看。

我们正常人对于就医的认知是生病了去医院挂号,然后看诊、检查、取药、复诊,这个的大前提是整个公共医疗体系处于平稳期,当医疗体系发生资源不足的情况时,这中间的时长会无限制的延长,这个延长会直接导致大家在医院内停留的时间增加,因为此次病毒为呼吸道传播,所以势必会造成相互传染,而在医院停留时间的增加也会导致身体能量的消耗,对于老年人,单独就医比较少见,多半是家人子女陪伴,这就又搭进去一个健康人,再次恶性循环。这就是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不能够再用惯用的就医思维去执行,一旦发现就诊时间超过常规的2倍,实际上就应该敲响警钟了。


疫情发生后,我一直在做公益性的讲座,面对疫情严重和非严重的城市居民,讲座内容是不一样的,疫情治疗指南上的指导,对于轻症患者,归纳起来应该是:1、保存体力,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动;2、检测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脉搏,如果有条件可以检测血氧饱和度;3、按时按量吃饭、饮水,最好自己记录出入量,安排合理睡眠,避免熬夜、酗酒等行为;4、适度减少内心恐慌,对于增加抵抗力绝对有好处。医院只是做检查的地方,早期的输液是为了补液、抗炎,饮水和口服抗生素都可以替代,居家但不盲目,时刻检测生理指标,一旦发生变化,或有变差的趋势,及时就医,血氧饱和度就是个非常好的数值,可以在家监测,一旦有持续下降的势头,赶紧抱着记录表去找医生,相信我,面对如此冷静沉着配合度高的病患,每个医生都更想加急抢救的。

在我国,医疗资源不足一直是个趋势,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近些年看病挂号越来越难,尤其是儿科和专家号,只不过因为普通内科、外科及其他科室暂时还可以运转,所以普通人体会不到,未来各个科室都会出现类似的困境,因为人口红利对于医疗资源就是个负因子,当我们共同高考时,我们最多只和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资源竞争,而医疗就不同了,当你过了60岁发现需要住院的时候,和你竞争资源的是全部60岁以上的人,包括80岁的爷爷和90岁的老奶奶,不知道这次大家看没看抢救的账单,反正我是看到了那个几十万的结算价格后,默默摸了摸自己新近购买的百万医疗保险。

不过我也特别理解非医疗人员面对疾病的恐慌感,所以我要开始广告时间了,线下医疗资源被挤兑了?可以换成线上啊,育果健康管理 中的「视频问诊」模块,24小时无时差,1分钟响应,100%真实医生‘面对面’,一个账号可以同时询问成人与儿童,全家都涵盖,还有隐藏的300+北京三甲医院核心科室副主任级别以上的专家回呼,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最最关键的是价格特别美丽,这么全面的就医资源,日卡69、年卡才799,合一天2块多,这么好的服务抓紧来一个吧!


编辑于 2020-03-19 21:37

最近很多人都在故意带歪节奏,称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对此张文宏的最新研判是,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张文宏所说的“如果没有好的医疗资源”指的是什么。


没错,就是医疗挤兑,而且真实世界里的医疗挤兑和绝大多数人想象的并不一样。


很多人还说我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成本高,效率低,还影响了他们做生意,学习国外的躺平政策不香吗?


你知道我国一旦躺平,疫情爆发,出现医疗资源挤兑时,真正受影响的会是那部分群体吗?


是6亿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群体吗?


错!而是没有千万身家的你我他,哪怕是年收入50万的人,说句难听点的,你届时连医院厕所门都进不去!


原因也很简单,我国哪怕是一线城市,每175个人才有1个医护,而且这175个人里已经包括了行政、后勤以及兽医。


真正的医疗挤兑发生时,大家一起生病,哪怕你年薪百万,才刚刚勉强够上挂号兽医的门槛。


本文的观点来自公众号记忆承载,作者碧树西风。真心希望大家可以仔细看完,再重新审视一下躺平和动态清零政策的差异。


给大家看一张图,陕西都市快报发的。





一个三岁的孩子,被确诊了,独自转院去长安区隔离,他穿着与年龄不符的防护服,跟在医护人员的后面,一步一回头。


如果你们真的要反对隔离,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打动人的,这比什么无法及时领取姨妈巾,让人泪目的多。


知道我看到这张图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我感慨幸好有隔离。


你想知道如果我们没有封城,没有隔离,采取美国那种模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


咱们对比一组数据。


美国排名第一的是麻省总医院,床位接近900张,员工超过21000名。著名的梅奥诊所床位接近1300张,员工数28000多。


国内医疗资源最顶级的是协和医院,床位数2000多张,员工总数4000多。


而协和的接诊量是梅奥的一倍还要多。


你注意,我选择了一个很意思的视角,我用了我们年收入实际上已经步入发达国家序列的北京地区,我对比的是双方的顶级医院。


如果往下看,美国整体上医疗水平很强,医生占比很高,而我们出了北上广深,医疗就要降一个台阶,出了天津,南京,杭州,武汉,西安,郑州,苏州,重庆,成都等等二线城市,医疗又要降一个台阶。


你猜猜看,一个四线小镇,他们的床位,员工,是怎样的?


如果我们不采取封城,流调,隔离的策略,任由你眼里死亡率也不算太高的疫情自然蔓延。你马上就会体验到真实的泰坦尼克。


你以为的泰坦尼克是什么?是电影里演的?有钱人都聚集在船头,拉小提琴,把救生艇让给三等舱的妇女儿童?


醒醒吧。


我就问你一句话,如果你很有钱,你是会去想办法在救生艇上买个舱位,还是会待在船头拉小提琴?


正面回答我,不要犹豫。


就算你有绅士风度,如果是你的孩子呢?你的父母呢?你会不会为他们买一个舱位呢?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天底下的有钱人,基本上全都会为自己,或者家人买舱位的。


这里的舱位指什么?指医疗资源。


是,得了新冠不见得很严重,死亡率也不高。问题是现在你有钱呀。


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没死钱花光了吗?


不,天底下最痛苦的是钱还剩一大堆,人提前死了。


没有哪个有钱人愿意接受这种自然死亡率的筛选,没有。


你会那么想,只能说明你太穷了,你穷的连想象力都没剩下。你根本想不明白有钱人会怎么做。


有钱人可能会死于意外,但是如果他知道自己确诊了,他知道花钱可以提高生存率,他一定会花的,因为他有的是钱。


如果大量的人同时感染,就一定会出现医疗资源挤兑。这种挤兑并不是你以为的一群人去排队,而是你根本排无可排。


如果你是一个医生,现在有两个选择,给一个KFS老头看新冠,他会给你一套房子,医院门口的;给一个没钱人家的孩子做心脏手术,他的父母会对你千恩万谢,当然,也可能是医闹。


你会怎么选?


别骗自己了好吗?我们都正常点好吗?你一定会选择给KFS老头看新冠的难道不是吗?


否则呢?否则你要熬多少年?从住院到主治,从主治到副主任,从副主任到主任?你心爱的女孩早已嫁作他人妇,而你,只剩常年加班留给你的静脉曲张与腰椎间盘突出?


现在钥匙就在你面前,拿到它,你就可以迎娶美人归。


回头看一看我们的医护人员的人群占比,哪怕是协和,能和美国比么?


再给你看一个数据,胡润的全球富豪榜显示,中国的富豪比美国还要多哦,北京的富豪比纽约还要多哦。


一头是医疗资源这么少,一头是有钱人这么多,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床位上躺着的到底会是那些有钱的症状不重的新冠患者,还是急等救助的重症患者呢?


有钱人多买了几套房子,大家就受不了了,就苦不堪言了。如果买的是医疗资源呢?


有钱人可以不多买房子的,因为投资标的物多的是,不玩A可以玩B,可是生病了,谁会忍着不看呢?


你阻挡得了么?


大医院说,摇号,谁病重谁进来,人家可以直接把医生挖走。你不是想买房么?送你两套,出来干吧。


......


医生总量就这么多,如果忽然迸发出大量的患者,哪怕看起来就是咳嗽感冒,它也会对现有的体系产生你想象不到的冲击。


到那时候就不是一个两个人生孩子排不着队了。


一个两个人生孩子排不着队,是管理问题,管理问题就有办法处罚,就有办法改正,起码有个盼头。


真当医疗资源挤兑的时候,你拿啥解决?靠你那张肉烂了嘴都不烂的鸭子嘴么?


两年来,我们为什么坚持动态清零?为什么坚持流调甚至必要时封城?为什么?


我们是在人力铸造一道水坝,把那滔天的洪水,拦阻在那里。


为谁而阻拦?为绝大多数在必要的时候,兜里不能随时拿出几百万现金的普通人而阻拦。


拜托都回去看看自己银行卡,如果活期里面连一百万都刷不出来,就别犯浑了。


你犯不起!


现在为了姨妈巾大家会安慰你,会替你抱不平是因为大家自身都是安全的,闲的。真当医疗资源挤兑的时候,你哭晕过去都没用!没人有功夫再理你。


想不通就去看看《一九四二》,十个人九个必需品,价格一定会涨到最后一个人倾家荡产都付不起为止。


知道我们的医疗资源占比是多少么?一百七十五个人,一份必需品......,这是把兽医,行政,都算进去的结果。


知道什么叫年薪百万么?如果你达到了,恭喜你,假如大家一起得新冠,你还是有希望请得起一个医生照顾你的,虽然是兽医......


我真是很纳闷,一群兜里随时连一百万都刷不出来的人,瞎起哄,非要把这抗洪的堤坝给毁了。


毁了之后干啥?以后你是不去医院了是吧?医生都给有钱人去看新冠,以后你娃发烧了,你抱着她,嚎啕大哭?这就是你想要的完美生活?


再让我们看看这孩子小小的身影。


他身边只是没有妈妈嘛,但是有叔叔阿姨,有医生护士。


等这孩子长大了,可以告诉他,你的经历很有价值,因为你,保护了数不清的宝宝们;因为你,使得医生可以有序的接待患者;因为你,使得千千万万个宝妈们因为付不起钱而无法给孩子看病的事情不会出现。


看看这孩子的背影,再照照镜子,有的人,还不如个孩子。

编辑于 2022-01-10 11:11

挤兑就是平常人少没问题,短时间大量人去医院,医院忙不过来。建医院要很多钱,不可能建的很大,平时空着没病人。平时正常流量的病人看病是能应付的,短时间大量病人去就忙不开了。

发布于 2020-04-06 13:19

终于有人问要明确这个问题了。非专业人士以下仅凭猜测。

感觉里所谓的医疗资源的定义其实应该像是“收容+医疗关注”资源。(药物什么不了解)

由于轻症到重症貌似存在10%以上的转化率,并且过程有可能非常迅速。所以对于所有确诊的人理想情况应该是“收容在某处并给予医疗关注”而不是让其回家。而能收容安置的地方一般情况只有医院床位,同时需要医务人员的一定照顾。

而对于需要治疗的重症人员更是必须在医院收容治疗。这样就造成了重症人员的收容资源和轻症人员的收容资源是共享的。如果先来了一批轻症占用了绝大多数收容资源,后面来的重症就难以保证及时得到收容和医疗关注。除非可以迅速有效的把轻症赶走,但这样也就失去对轻症转重症人员的有效控制了(也失去了控制其感染他人的途径),同时也就和“只收重症”本质一样了。

ps:所以个人感觉日本一类的不检测对策挺无语的。如果这病毒危害真没那么大为什么,你完全可以公开表示我们给予检查但是同时制定医院收容治疗标准。也就是类似“你确诊了,但由于症状轻微未达收治标准暂时不给予医疗关注”,而不是完全不检查(对于轻症)。毕竟不确诊的话会对自我的防控的意识肯定比不上确诊状态。。而如果这样仍然怕确诊的恐慌,其本质无非还是对病毒杀伤力没有足够的自信,又或是说政策制定人和专家理解的“可承受杀伤力“和民众期待的还是有很大鸿沟(毕竟一般民众没人希望自己因肺炎死)。。(也可能是怕社会运作效率变低或是奥运会之类的)

pps借此吐槽下:无论如何日本一般服务业基本不控制和民间的呼吁程度(是的到这3月中旬周围日本人还在去居酒屋喝酒。。每天公司食堂爆满各种边吃边聊不戴口罩)真的是吐槽无力。。

编辑于 2020-03-15 19:24

就是因为不可抗力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无法通过有效途径接触到有限的医疗资源。

就比如,14岁少女发烧,没人管、没有医护人员给她拿退烧药,更不会有医生给她看病。

再比如,老人长期疾病在身,需要坚持吃药,药吃完了要去医院买,去不了。

再比如,刚出生的婴儿们,本来需要精心呵护、照料,却只能集中睡在厂房里。

再比如,老人需要透析,但去不了医院,医生也来不了他们家。

再比如,青年长了智齿,把好牙挤坏了,每天牙疼,但没办法去口腔医院拔牙。

再比如,中年男性急性肠胃炎加胃穿孔,需要住院,却无法办理住院手续。

再比如,孕妇预产期已到,需要去妇产科医院生孩子,但是院方无法对接。

等等等......

发布于 2022-10-31 17:48

挤兑是银行业里的词语,意思是短时间有很多储户来取钱,银行的准备金不够,拿不出现金给储户。储户对银行信心动摇,由于担心银行倒闭自己的存款蒸发,就会有更多的人想取钱,哪怕他本来并不急着用钱,这种恐慌造成的假性需求又使银行更加拿不出钱。

极端点的例子,本来银行有足够的准备金维持正常运作,然后有谣言说银行钱不够了准备跑路,引发恐慌性挤兑,最后恶性循环直到银行倒闭。

市场并不像模拟经营游戏里的计划经济,生产量大于等于消费量就叫“足够”。商品经济下的“足够”,是超市货架必须永远是满的。正好100%的产量并不能让所有人吃饱,而是让80%的人囤积起所有物资让剩下20%的人饿死。

所以挤兑的重要特征就是恐慌引起的假性需求扰乱市场环境造成的囚徒困境。对于疫情期间,套用到群众过分抢购医疗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行为上,我认为是合适的。但如果指大量患者挤爆医院就没有那么贴切了,毕竟生病就医的需求是绝对真实的。

发布于 2020-04-06 13:46

年前,疫情爆发之前,坐标深圳。

老婆孕期因感冒发烧39度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现场排队4小时,人数大概在200人左右,挤满了整个候诊大厅。

如果翻倍会什么情况呢,候诊人数400,等待时间8小时。

如果再翻倍呢,候诊人数800,等待时间肯定大于16小时。

而此时,着急的病(如车祸或者意外需要马上手术的),就会被耽误下来。或者优先治这些需要马上处理的病人,其他不着急的就接着等。

我在等2个多小时已经急不可耐了,如果4小时再等不到,只能寻求其他途径,到其他医院。


如果是几万个病人,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情况… 医疗资源、医护人员不充足,病人超出接待能力,甚至在医院内发生感染,这就是医疗挤兑吧

发布于 2020-04-06 13:58

参考银行挤兑,大量民众因恐慌集中提现,导致银行陷入流动资金危机甚至破产。如果很多民众,因为心里恐慌不管有病没病都涌入医院,必然导致医疗资源紧张甚至崩溃。这是非常危险的,国家紧急建方舱医院、呼吁轻症居家隔离等,正是为了避免医疗挤兑,缓解医院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发布于 2021-03-22 15:11

看到这个词感觉莫名其妙!现在好多媒体都在用这个词,说实话,医疗物资紧缺就紧缺,不足就不足!挤兑个屁啊,好好的正确用汉语会他妈的死吗?!还有个词“落地”,现在科技吹界天天他妈的“落地落地”,你们除了“落地”,是不是还要上天啊?说项目已经“落实”、“开始”、“启动”会死吗?

发布于 2020-04-06 00:02
(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