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城市
建筑

对于一个建筑系学生,上海有哪些值得参观体验的建筑?

关注者
3,040
被浏览
312,167

49 个回答

市区:

文化类:龙美术馆(大舍)、当代艺术博物馆(原作)、震旦博物馆(安藤忠雄)、余得耀美术馆(藤本壮介)、外滩美术馆(Chipperfiled)、证大喜马拉雅(矶崎新)、玻璃博物馆(罗昂)、自然博物馆、东方体育中心(gmp)、同济建筑系馆C楼&中法中心(致正)、华鑫中心(山水秀)、绸墙和五维茶室(创盟);

办公类:凌空soho(Zaha)、东海soho门厅(Zaha)、复兴soho(建筑gmp, 室内AIM)、久事大厦(Foster);Z58(偎研吾);

商业酒店类:K11、iapm、小陆家嘴(国金-金茂-环球-上海中心)、LV尚嘉中心(青木淳)、静安嘉里中心、衡山路十二号酒店(博塔)、水舍(如恩)、璞丽酒店;

老建筑类:红坊、田子坊、莫干山路M50、1933老场坊、外滩、外滩源、豫园、武康路余庆路湖南路等旧法租界老街、隆昌公寓;

卫星城:

嘉定:保利大剧院(安藤忠雄)、嘉定图书馆(马达思班)、嘉定博物馆(阿科米星)周围远香湖还有一些大舍、致正、山水秀等上海独立建筑师的小房子、秋霞圃;

青浦:图书馆(马达思班)、企业中心(大舍)、商业中心(马达思班)、朱家角人文艺术馆(山水秀)、巨人集团总部(Morphosis);

松江:方塔园(冯纪忠)、辰山植物园的温室及矿坑公园;

@小野君

补充:青浦青少年活动中心(大舍),嘉定司法中心,etc。

手机码字,没有查证。必有遗漏,欢迎补充。

编辑于 2016-04-01 22:24

再更新一波,为大家十一出行提供一点参考(2020.10.2,增加11座,共计95座)

二次更新2019.10.30(距离第一次记录过去了两年,这次更新增加了23座,总共记录84座)
全文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按照区划分的建筑地图,有些作品无法直接在地图app中搜到,我也会单独列出附近的相邻建筑的编号。有些是我实地参观过的,大家可以看看实景,再决定。上海太大,我大约呆了二十天左右也只能说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七十,实际收获的因为时间太近走马观花还要打折扣,建筑的点太分散,酌情选择,有的放矢吧。

好的作品单拎出来都成一篇好文,写下这个答案分享参观过后的收获。参考资料在评论区可以参考评论区云盘。
建筑目录部分以现代建筑为主,高层太多就不一一列举,学校因为比较特殊,也没法参观,就简单记录一下。尽量做到全面,对于建筑的介绍受限于篇幅,尽量精简。
嘉定区

  1. 紫气东来公园(山水秀事务所 东来书店 船坞餐厅 果园餐厅 蜗牛公厕等)
  2. 远香湖(游客中心 茶室 餐饮会所三座 咖啡厅两座 服务用房 游船维修 公厕等)
  3. 嘉定图书馆(马清运)
  4. 保利大剧院(安藤忠雄)
  5. 韩天衡美术馆及现厂(童明)
  6. 雅昌艺术中心(大舍)
  7. 上海相东佛教造像艺术馆(刘家琨)
  8. 十里闻香会所(刘宇扬 上海嘉定陈家山公园内)
  9. 上海嘉定新城展示馆(伊宁路999号)
  10. 嘉定新城燃气管理站(伊宁路999号东侧永盛路对过)
  11. 大裕村村民活动室
  12. 上海滨江爱特公园(刘宇扬)
  13. 上海嘉定青年中心(临近远香湖)
  14. 德富中学
  15. 安亭汽车城(大舍)
  16. 文信园(俞挺)
  17. 华东师大附属幼儿园(山水秀)
  18. 上海嘉北郊野公园区西游客中心(华东院)
  19. 上海申窑艺术中心(刘宇扬)
  20. 上海国际汽车城科技创新港C地块(致正)

徐汇区

  1. 龙美术馆(大舍)
  2. 华鑫中心
  3. 华鑫会议中心
  4. 余德耀美术馆
  5. 上海交响乐音乐厅(矶崎新)
  6. 格楼书屋(山水秀 徐汇区滨江公园)
  7. 西岸人工智能峰会B馆
  8. 嘉佩乐建业里
  9. 垂直玻璃宅(张永和)
  10.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0pen)
  11. 上海徐汇绿地缤纷城(日建设计)
  12. 上音歌剧院(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13. 西岸美术馆(David Chipperfield)

中心城区

  1. 上海博物馆
  2. 田子坊
  3. M50创意园
  4. 上海自然博物馆(Ralph Johnson)
  5.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6. 上海延安中路816修缮及扩建项目(原作)
  7.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华东院)
  8. 上海棋院(同济院)
  9. WeWork 威海路联合办公(上海联图)
  10.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
  11. 六合路半室外商业廊街(原作)
  12. 思南书局诗歌店(Wutopia Lab)
  13. 天安·千树

浦东新区

  1. 震旦博物馆(安藤忠雄)
  2. 证大喜马拉雅中心(矶崎新)
  3.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保罗安德鲁)
  4. 浦东图书馆新馆(千鸟义典)
  5. 世博园(世博园后滩公园)
  6. 上海市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
  7. 望江驿若干
  8. 上海艺仓美术馆(大舍)
  9.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大舍)
  10. 白莲泾M2游船码头( 原作设计工作室)
  11. 上海泰同栈慢行桥(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松江区

  1. 松江方塔园
  2. 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文化展示馆(CCDI)

宝山区

  1. 上海玻璃博物馆

杨浦区

  1. 上海联创国际设计谷
  2. 杨浦滨江绿之丘(原作 )
  3. 边园(大舍)
  4. 灰仓美术馆(同济原作设计)
  5. 上海新联地带 NIU ZONE(三益建筑)

青浦区

  1. 崧泽遗址博物馆(同济)
  2. 青浦阁图书馆(马达思班)
  3. 夏雨幼儿园(大舍)
  4. 上海青浦区新城展示中心(刘家琨)(234环绕夏阳湖)
  5. 青浦区私营企业协会办公与接待中心(大舍)
  6. 青浦体育馆(胡越)
  7. 朱家角镇政府+文化大桶
  8. 朱家角人文艺术馆(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9. 朱家角农贸市场
  10. 胜利街居委会和老年人日托站(山水秀 不好描述的位置,时间充裕可以问路去)
  11. 尚都里
  12. 朱家角天主教堂
  13. 九间堂(张永和 天主教堂河对岸)
  14. 青松外苑(山水秀)
  15. 青浦平和双语学校 (OPEN)

长宁区

  1. 凌空SOHO(扎哈)
  2. 红坊(花草亭 大舍)
  3. 刘海粟美术馆
  4. 上海油雕美术馆
  5. 上海虹桥艺术中心(BAU)
  6. 上海尚嘉中心(青木淳)
  7. 上生·新所

虹口区

  1. 四川北路公园改造(童明)
  2. 1933老厂房
  3. 虹口SOHO(矶崎新)
  4.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安藤忠雄)
  5. 上海虹桥艺术中心(BAU)
  6. 上海创智天地园区(SOM)

奉贤区

  1. 奉贤区老年大学(GOM高目建筑)
  2. 中粮南桥半岛文体中心与医疗服务站景观(stevenholl)

嘉定区

嘉定区建筑作品和规划作品着实不少,路边嘉定新城的展示牌用的都是保利大剧院夜景做底图,整个嘉定区我呆了一下午和第二第三天两个整天,提前规划的不好导致看走马观花看到挺多,实际收获不大。

1.紫气东来和远香湖

推荐:东来书店,嘉定图书馆及东侧厕所,保利大剧院及东侧景观,紫气东来公园规划

紫气东来和远香湖是sasaki规划设计,同时邀请建筑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索,去之前综合资料,标注的建筑有大大小小三十处,除了几处,我看到了设计与落成的对应,更多的看到的是设计与颓败。

下图推荐的几处完成度都比较高,而且集中。部分建筑拒绝参观的建筑与负责人交涉可以参观,剩下的未利用建筑部分可以走窗户。真有兴趣一天耗着,想探索一下所有的,留言私信吧,我单独传授是哪些窗户。

(1)东来书店

建筑完成度较高,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的关系都有体现,东北侧面向十字路口的立面错落丰富,与景观结合又显得饱满。遗憾就是没法进入内部,没有利用和维护建筑显得有些脏。去的那天有点阴天。

网图中庭与实际对比,维护的不太好,有点遗憾。


3.嘉定图书馆

马清运的作品,被评为最美的图书馆,特意晚上跑去看了,内部营造的安静的氛围和白天建筑外部开放空间都非常棒,立面多种材质变化丰富。

(3)桂香小筑(嘉定图书馆东侧厕所)

张斌老师主持整个远香湖项目。分为三组,分别由致正公司、王方戟老师的博风公司和童明老师来做。整个公园中只有一座独立的公厕,就是这个。小小的公厕被夯进去好多东西,与周边大体量建筑关系,与景观关系,传统园林层次感,尺度变化以及向西扎致敬的线条。拍照不方便,借一张网络图。

4.保利大剧院

大师作品不用多说直接感受就好了

(5)紫气东来和远香湖周边建成建筑太多,完成度堪忧更别提利用了,我看网上乐此不疲推荐。。。。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探出的雷后来人就别踩了。放几张代表一下,真有兴趣探寻可以按照我发的补充资料挨着找。

某水牢

山水秀蜗牛公厕

山水秀船坞餐厅

张斌憩荫轩茶室,可以从窗户爬一下,参观一下不用布景的恐怖片场景。建筑是好建筑,没有维护,比较可惜。

5.韩天衡美术馆及现厂

设计师童明,是棉纺厂改造一期工程,以多跨钢混的锯齿厂房为基础,二期则是梳理整个棉纺厂的工业厂房改造。

空间流线功能非常协调的作品。

6.雅昌艺术中心
大舍作品,旧厂区改造,办公区域,被门卫阻拦,不推荐,看网图效果还不错。

7.上海相东佛教造像艺术馆

刘家琨作品,同样是就厂房改造,室内保留的工业建筑的钢板,螺纹钢的工业化语境,一号展厅体现了“内心丛林”的文学素养,文人的情怀,创造独特世界的思路。也区别于一般的展览馆布置。场所特殊,禁止拍照,上几张偷偷拍的。

细节构造

8.十里闻香会所

陈家山公园北门进入,刘宇扬老师的一个改建项目,镀铜的金属遮阳板,异性悬挑加建空间,色彩在周围环境中不显突兀。营业会所,与店主交流后可以参观一下。

9.嘉定新城展示馆与10.嘉定新城燃气管理站

东西相隔公路,办公场所,能不能进去看保安,我被拦了。照片来自网络,实景周边环境杂乱影响建筑观感,不推荐去燃气管理站,规划馆可以看一下。

11.大裕村村民活动室

山水秀的作品,一个很小的建筑,六个空间两种空间性质,开合,真正的与村民生活融合,到了村口基本一问就知道,比较偏,行程安排紧就被别去了。

12.滨江爱特公园

刘宇扬老师的作品,一处灰色地带的复兴,基本上采取的都是底技的工程措施,形成的公共空间也比较有特色。

13.上海嘉定青年中心

网上资料显示在紫气东来和远香湖之间,当时去死活找不到,上一张网图,作参考。

14.德富中学(张佳晶)

学校看看效果图就好了 ,反正进不去。


15.安亭汽车城(大舍)


16.文信园(俞挺)

比较早的一个作品,在位置比较偏,也没能参观。


17.华东师大附属幼儿园(山水秀)
非常有趣的一个项目,建筑形式充满趣味,是在教育建筑严格的规范下,仍有非常趣味的表现的作品。不过也是,看看效果图,参观不可能。


18.上海嘉北郊野公园区西游客中心(华东院)

形式非常多变,完成度也比较高,不过就是太偏了,很难和其他点串联。

19.上海申窑艺术中心(刘宇扬)

19年的新项目,基于一组上世纪90年代的工业车间和辅楼进行了改造与更新,用弧线元素作为基本语汇进行创作,有非常独特的调性。

20.上海国际汽车城科技创新港C地块(致正)

徐汇区

徐汇区计划打造“西岸文化走廊”一系列的文化带,相关建筑规划比较丰富。相对来说也比较集中

1.龙美术馆

大舍作品,混凝土施工精致的要命,有独特光泽,简单的T结构呈现多元空间形态。

2.华鑫中心

3.华鑫会议中心
同属山水秀,华鑫中心较早作品,完成度较高,利用维护也可以,华鑫会议中心为较近作品,未能实地看看,有点遗憾。

4.余德耀美术馆

藤本壮介设计,看展的兴趣倒是大于建筑,去的时间有点尴尬,错过了贾科梅蒂又赶不上安迪沃霍尔。巨大的生命之树显得也有点无精打采。馆内禁止使用相机。

5.上海交响乐音乐厅

矶崎新设计,无缘参观。图片来自网络。

6.格楼书屋

山水秀作品,沿滨江公园,最近作品,图片来自山水秀微博。

7.西岸人工智能峰会B馆

8.嘉佩乐建业里

18年的新项目,原本被当作城市化进程阻碍的石库门,一番改造后成为非常具有特色的商业酒店项目。

9.垂直玻璃宅(张永和)

10.上海油罐艺术中心(0pen)

19年非常火的建筑,保留了油罐最具代表性代表性的特征,营造出了非常独特的空间体验。

11.上海绿地缤纷城(日建设计)

非常精彩的TOD项目,在地铁之上创造出2万平方米的城市山谷。

12.上音歌剧院(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一座非常低调的建筑,与周围环境,街道非常协调。一切显得刚刚好。

13.西岸美术馆(David Chipperfield)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内建筑比较分散,就统归中心城区来论述。

1.上海博物馆
想起来一个小故事,广美王受之老师讲座说,有一次贝聿铭先生参观上博,王受之老师陪同就问贝先生上博设计的怎么样,贝先生说上博馆藏丰富,我会再来看的。贝先生说话真是滴水不漏。馆藏确实丰富,值得看看。

2.田子坊与

3.M50创意园

上海较大规模的改造项目有田子坊,M50,还有前一个的现厂和后边提到的红坊和1933老厂坊,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弄堂改在的田子坊和1933周边,第二类是工业厂房改在M50、现厂、红坊、老厂坊。推荐1933和田子坊。

4.上海自然博物馆

Ralph Johnson设计,游客多,参观最好网络预约一下。图片来自网络,可能见得最多的就是这张效果图,实际没去。

5.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章明老师设计,感觉与市民生活融合较好的艺术展馆,沿着休闲展览空间模糊的设计思路,参观过程转化为日常生活一部分,大型开放展览的性质也决定了参观流线的丰富。外观非常有辨识度。

6.上海延安中路816修缮及扩建项目

原作设计,在2016年建筑学报看到,新作品,未去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7.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华东院)

2017年的项目,取历史河谷的寓意,河谷上方形成的漂浮的钢结构外壳体结构难度极大,营造出了极佳的公共空间氛围。没有参观,不过看照片,效果不错。

8.上海棋院

在非常繁华的南京路设计棋院,有闹中取静的意味,而且在场地狭长的限制下,做出了多种层次的空间变化。也没能实地体验,图片来自谷德。

9.WeWork 威海路联合办公(上海联图)

这不就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吗?基于一栋老建筑的改建,空间体验非常棒,有时代感,又也非常摩登的色调。

10.上海外滩金融中心

11.六合路半室外商业廊街(原作)

基于一条非常具有老上海气质的百年商业街进行的改造,第一百货中心与原本的东方商厦之间架起了一座带有雨棚的空中连廊,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第一百货商业中心”。

12.思南书局诗歌店(Wutopia Lab)

13.天安·千树

浦东新区

高层林立,特别是东方明珠周边太过知名就不一一列举,单说几个分散的。

1.震旦博物馆

安藤设计室内设计,楼梯部分是最能看出安藤元素的吧,室内展品灯光设计特别棒,馆藏元青花貌似还有真伪争议,楼顶的佛教造像集合印度尼泊尔中国各朝,脉络清晰,相当丰富。艺术品商店,光之教堂手稿,安藤椅,安藤灯,欢迎信仰充值。

2.证大喜马拉雅中心

矶崎新,矛盾,不安定感,黑暗,空虚,反现代主义的感觉生成的喜马拉雅艺术中心空间感受简直要命。

3.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保罗安德鲁,无缘参观,图片来自网络。

4.浦东图书馆新馆

千鸟义典,同样无缘参观,图片来自网络。不多评论。

5.世博园

中华艺术宫尺度实在惊人,压迫感太强,不是特别喜欢,内部展览丰富。参观梅赛德斯奔驰馆的那天赶上锤子发布会,门票价格坚挺程度倒是胜过锤子手机,开场也不降。后滩公园是土人较早的设计,因为涉及海绵城市,也是海绵城市概念较早的践行,其实践价值和参考不言而喻。资料较多不一一上图。

6.上海市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

天华设计,靠近当代艺术博物馆还有一个设计中心的项目。新项目,图来自网络,无缘参观。

7.望江驿系列

东岸滨江公共空间内的一系列服务驿站,22个驿站分布在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的整个东岸贯通带里,每公里一个沿江排布,为市民提供休憩停留空间和公共卫生间。是一系列非常有趣的小建筑。

8.上海艺仓美术馆(大舍)

18年的建筑,作为工业建筑改造,滨江景观带的工业符号是属于上海特殊的符号。

9.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大舍)

滨江景观带非常具有震撼力的作品。

10.白莲泾M2游船码头( 原作设计工作室)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东北侧。

11.上海泰同栈慢行桥(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松江区

1.松江方塔园

来自冯纪忠先生,非常惭愧,经典设计到16年在一篇公众号中读到,赶忙还好时间来得及加入行程。非常大的园子,古为新用,没能静心游览有点遗憾,感受只能在以后在细细回味了。

2.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文化展示馆(CCDI)

19年的项目,介绍说是上海多处遗址中内容最丰富,最具保护与开发价值的古文化遗址,被称为“上海之根”。别的城市之根好像都是特别显著的那种。

宝山区

1.上海玻璃博物馆

德国的一家事务所设计,厂房改造项目,展览丰富,交通便利程度一般,看计划安排。

杨浦区

1.上海联创国际设计谷

UDG设计,旧建筑改造项目,2016年新项目,图片来自网络。


2.杨浦滨江绿之丘(原作)

3.边园(大舍)

大舍近几年在黄浦江沿岸完成了多项建筑实践,龙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艺仓美术馆,八万吨筒仓,边园。边园原本是为运送生产煤气的原料而设的煤炭卸载码头,由工业用途转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水岸更新项目。

4.灰仓美术馆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上海黄浦江沿岸工业码头功能的重要遗址之一杨树浦发电厂,自此基础之上进行改建,在保留江岸上的鹤嘴吊、输煤栈桥、传送带、清水池、湿灰储灰罐、干灰储灰罐等作业设施等特殊空间体量和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强灵活度的设计。

5.上海新联地带 NIU ZONE (三益建筑)

青浦区

交通较其他区相比不如,再加上各个点较为分散,参观时间需要掌握好

1.崧泽遗址博物馆

同济大学设计,不大的一个博物馆,设计中规中矩。交通可达性不太好。鸟瞰图来自网络。

2.青浦阁图书馆

马达思班出品,炸裂的效果图,实际也挺炸裂,原计划设计的上人屋顶绿化基本上废弃,整体有点老旧的感觉。

3.夏雨幼儿园

大舍09年作品,临近夏阳湖,谢绝参观。

4.上海青浦区新城展示中心

刘家琨作品,临近夏阳湖,表皮处理细节都非常到位,建筑的景观水景与建筑也非常融洽。鸟瞰图来自网络,右下角为展示中心,左上角为青浦图书馆。

5.青浦区私营企业协会办公与接待中心
来自大舍,看过龙美术馆对大舍的这一作品充满期待,但是谢绝参观,仅仅能围绕转一圈。

6.青浦体育馆
建筑改建项目,未参观。

7.朱家角镇政府+文化大桶

马达思班设计,色调与环境符合江南水乡的气质,内部政府办公,环绕参观倒是能看到一些细部节点构造的用心,整个朱家角大约有7处,花费时间大约在半天左右。

8.朱家角农贸市场

镇政府下一站就是农贸市场,来自张斌的致正建筑,南立面挑檐韵律的美感,屋顶变化在室内形成天窗采光。

9.朱家角人文艺术馆

来自山水秀事务所,与古镇环境和谐,开窗设计,与古树互动,展品与古镇风景交替呈现,完成度较高的作品,当然管理者为了方便管理,上人屋面都难以得到利用。游人太多,拍的效果不好,上一张网络图片

10.胜利街居委会和老年人日托站
同样来自山水秀,仅仅在网上看到作品,未能找到

11.尚都里
张永和,柳亦春,马清运登琨艳规划设计的商业区,建筑打造好了,倒是没把游客引进去。在朱家角景区内部。

12.朱家角天主教堂

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原本未列在计划中,瞎转给碰出来了,照片显示的是面向水面的正门,正门紧锁,需要绕道后门进去,内院教堂与中式连廊连接的毫无违和感,谢绝参观,谢绝拍照。

13.九间堂

来自张永和,本想找九间堂,转到河边休息发现了天主教堂,转到天主教堂发现河对岸就是九间堂。参观了四个户型,建筑占地不大,空间层次的递进关系明确。

14.青松外苑
山水秀的一间小型建筑,收录做参考。

15.青浦平和双语学校(open)

学校建筑。。。又是只能看图

长宁区

1.凌空SOHO

扎哈,曲线精致,夜景尤甚。

2.红坊

工业厂区改造,单独的有雕塑中心和民生博物馆比较有意思,每个建筑各有风格,环绕中心草坪,同样是一处与市民生活融洽的成功的改造。还需要单独提一下的草坪中央的花草亭,来自大舍。

3.刘海粟美术馆

看起来还不错的美术馆,未能去参观,图片来自网络

4.上海油画雕塑博物馆

5.上海虹桥艺术中心(BAU)

6.上海尚嘉中心 (青木淳)

7.上生·新所(万科哥伦比亚公园)

非常网红的打卡地,往前推能到上个世纪修建的格伦毕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和孙科别墅,后来成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再到被万科接管,进行建筑更新。除了非常网红的露天泳池,建筑本身呈现的西班牙风格,和巴洛克的元素,都充满的历史的味道。

虹口区

1,四川北路公园改造

童明老师设计,以中共四大纪念馆为线索,重塑公园叙事性,使人们进入方式,周围环境都有唤醒纪念意义的氛围。红砖的运用恰如其分。

2.1933老厂坊
非常成功的改造案例,整体协调,细节也有。与周边环境共同开发的音乐谷景区也正逐步开展。

3.虹口SOHO

单列虹口SOHO绝对不是看矶崎新,完全是因为到了1933,抬头就能看到虹口SOHO。

4.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安藤忠雄)

5.上海虹桥艺术中心(SOM)

6.上海创智天地园区(SOM)

来自SOM最后两个没去过,仅作推荐。

奉贤区

1.奉贤区老年大学( GOM高目建筑)

2.中粮南桥半岛文体中心与医疗服务站景观(stevenholl)

在建中。。。

最后的几点心得:
1.准备一点的现金,门票部分只收现金,而且并不是所有博物馆都免费。
2.参观前都做一些准备,看一点资料才能更好理解设计的精妙之处,我参考过的相关资料会整理一个文件,有需要的看评论区或留邮箱。
3.五块一份的旅游地图标记点效果胜过百度,谁用谁知道。

来自网络的图片,侵删。

编辑于 2020-10-02 22:40

刚好想总结一下自己比较喜欢的建筑,先占个坑慢慢更

一 历史建筑类

1 马勒别墅

地址:卢湾区陕西南路30号

简介:1927年由英籍马勒(1919年来上海后靠赌马成为富商,时任上海跑马厅大班。)委托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的私人花园别墅,历时9年,于1936年竣工。主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的城堡。1941年,为躲避战乱,马勒离开中国,留下了这栋无法带走的“梦幻城堡”。马勒住宅多历战乱,几经转手,1949年后成为共青团上海团市委办公场所。1989年,马勒住宅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近代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 瑞金宾馆

地址:卢湾区瑞金二路118号

3 提篮桥监狱

地址:虹口区提篮桥

简介:提篮桥监狱南面的正门位于虹口区长阳路(原名华德路)147号,北面的围墙紧邻昆明路,西侧是舟山路,东面靠近保定路。四周多数是中下层市民聚居的民国初年建造的密集的石库门房屋。

提篮桥监狱在1943年交还租界以前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华德路监狱,长期由英国管理,俗称“外国监狱”、“西牢”。1903年5月18日,第一幢监楼竣工启用。后陆续增建,至1935年形成占地60亩、楼房10余幢的规模,四周有5米高的围墙。

提篮桥监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关押过许多著名人物。1945年-1948年间,这里是关押、审判和处决日本战犯的场所,曾有上百名日本战犯关押于此,至少有13名日本战犯处决于狱内。参见提篮桥监狱关押过的名人列表。

4 思南路别墅

地址:思南路

简介:思南路两侧满是阴翳的法国梧桐和精美的洋房。除了拥有当年法租界上小马路的共同特征外,还有着不同于其它马路的独特吸引力:二十几幢花园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样式——是城市历史的活话本。

5 百代小红楼

地址:徐汇区衡山路811号

简介:建于1921年,是一座三层的法式洋楼。三十年代,它被英国百代唱片公司收购,抗日战争期间,曾被日本人占有,解放后成为中国唱片公司的所在地。

6 沙逊别墅

地址:长宁区虹桥路

简介:1932年,沙逊在西郊今哈密路上,为自己造了一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式乡村别墅,作为消闲住处,叫作罗别根花园或罗白康花园,因之路名也被叫作罗别根路。这座花园别墅以前也俗称罗别花园,是一座平面采用不规则布局、外形分割而整体相连的尖顶花园洋房。建筑面积很大,室内平台,进门为大厅。东部为两层,中部和西部为一层,屋顶很高,全部采用柚木装修。从楼上卧室到楼下会客厅,都有华丽的装饰。

二 当代建筑

1 上海嘉里中心 calypso餐厅 坂茂

地址:南京西路1515号

简介:纸板建筑师坂茂操持的建筑与空间,采光通透,有着良好的亲自然性。(不差钱的盆友也可以进去吃一顿,哈哈)

2 复兴路SOHO GMP

地址:黄浦区马当路356号

简介:我只想说电梯间太美了!照片怎么也找不出那种干净的感觉。

3 水舍酒店 如恩设计

地址:市黄浦区毛家园路1-3号

4 龙美术馆(西岸馆) 大舍建筑

地址: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简介:一反大舍一贯的小清新风格,呈现一种棱角分明的硬朗气质!(好像清秀小生进化成型男的赶脚,哈哈哈忽略我不恰当的比喻吧。)

5 钟书阁 俞挺

地址:松江区泰晤士小镇

简介:号称“最美书店”,这个一直想去还没去的,外观看起来很是精致,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6 设计公社 如恩设计

地址:静安区江宁路511号

简介:这是一幢有着百年历史的清水红砖外墙的建筑。2005年,该建筑被列入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建筑保护名单;2010年,由如恩设计研究室承接设计,在维持原建筑结构的前提下进行了改造、修缮计划。


7 大丸百货

地址:南京东路站

简介:只为看一眼美轮美奂的螺旋扶梯!然后冒着手机掉下去的风险拍这样一张照片!

8 东来书店 山水秀

地址:嘉定新城紫气东来公园

简介:建筑处于城市和公园之间,是用院落的方式呈现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墙语言是策略的执行者,它在东北方形成前院、在西南方形成后院,在中部盘绕而起,围成了建筑的室内空间、中庭和露台。书店的环境是一体的,室内空间和室外庭院呈现出一种平等的、相融的关系,引导人们在连续互通但意味不同的空间里看书、休息和漫步。

11.3又来更了

水乐堂

地址:青浦区古镇朱家角西井街漕港滩3号

水乐堂由谭盾与日本矶崎新工作室联手打造。设计师将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西井街1弄的老宅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艺术空间。通过引入循环流动的河水,水乐堂的室内外空间连通,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谭盾表示,水乐堂的诞生是对中国老建筑的一次创造性改造。

想去还没去的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编辑于 2015-12-13 10:58

我参与的知乎快闪课堂的新书《这是一个好问题》出版啦,书里收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25个问题和回答。可以点下面5折链接了解详情。

下面内容节选自书中。

上海的建筑有成千上万座,大部分是普通的住宅和办公楼,而另外的一些则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有着精彩的故事,有的甚至还成了“网红建筑”。

武康大楼就是一栋“网红建筑”。它建于1924年,也叫作诺曼底公寓。它的基地很特别,位于淮海中路、武康路等五条道路交汇的路口,是一个三角形的地块。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Laszlo Hudec)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就势做出一个三角形的体量。其宏伟的气势如同战舰破浪而来。在路口转角的地方设计了一个圆弧形的倒角,避免尖角正对路人。立面采用了经典的三段式设计,一二层采用斩假石券廊,三至七层采用清水红砖,顶层设计有连通的阳台。武康大楼建成之初是上海著名的高档公寓,最早的住户大多是租界时期的外企高管。后来则是上海的政界演艺界的名人住在这里,如赵丹、秦怡等。

武康大楼的设计师邬达克是匈牙利人,他有着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邬达克小时候家庭环境很好,父亲是营造商,他9岁就在父亲的工地上当童工,上大学之前拿到了木匠、石匠、泥水匠等一系列证书。大学上了匈牙利皇家约瑟夫技术大学。毕业之后刚好一战爆发于是邬达克参了军,在一次战斗中被俄国的军队俘虏,送到了西伯利亚的集中营,在那里呆了几年。有一次骑马从马上摔了下来腿骨骨折,因为医疗条件很差,造成了终身残疾。后来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俄国一片混乱,他们这些外国人战俘也没什么人管,于是他在一次火车运送途中跳车逃跑了。先是到了哈尔滨,接着又辗转来到上海。他刚到上海的时候一个人也不认识,也没有人认识他。所以到后来他成为上海首屈一指的建筑师时,完全是凭才华白手起家。他在上海设计了一百多栋建筑,有很多保留到现在,包括国际饭店、大光明影院、沐恩堂、绿房子等。

绿房子是邬达克为上海颜料大王吴同文设计的私人住宅,被称作“远东最大最豪华的住宅之一”。住宅立面材料采用绿色釉面瓷砖,因为吴同文做军绿色颜料发家,所以绿色是吴同文的幸运色。这块地本是他太太的嫁妆。他的太太是苏州巨贾颜料大王贝润生的女儿。贝润生也是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叔祖。吴同文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块毗邻两条马路,一条叫哈同路,一条叫爱文义路,刚好暗藏了他的名字。他请来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建筑师邬达克进行设计。设计采用了当时最流行的圆弧形造型。邬达克设计了很多宽敞的露台,每一层都有。二层的露台通过一段曲线的台阶通向一楼的草坪,非常适合举行聚会,也符合吴同文社交的需要。后来吴同文在绿房子里自尽,绿房子也划归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办公楼。

邬达克最著名的作品应该是位于人民广场的国际饭店,于1934年建成,83米高,是当时“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的投资方是四行储蓄会,由金城、盐业、大陆和中南四家银行联合组成。由于四行储蓄会推出的储蓄分红的策略很成功,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而当时上海的房地产产业欣欣向荣,于是他们决定修建国际饭店。邬达克能在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一个原因是他刚刚到美国参观了芝加哥和纽约,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包括最新潮的装饰艺术风格(Art-deco)。还有个原因是邬达克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上海属于冲击性平原,土质松软,传统方法无法盖高楼。而邬达克的国际饭店采用了400根33米长的木桩和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所以很稳固。

这栋楼是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特征是用一系列简洁而富有装饰性的几何元素进行设计,在顶部通常会进行退台的处理,每层往里面退进一点,显得整个塔楼的比例非常和谐和高耸。

国际饭店在修建的时候是上海的大新闻,每天都有很多人围观,还诞生了“仰观落帽”的说法。贝聿铭是著名的华人建筑大师,当时正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他坦言因为看到国际饭店而产生当一名建筑师的想法。

国际饭店的顶楼有一个旗杆,这个地方是上海的坐标原点。在一楼大堂有一个原点的投影副点可以参观。

二战爆发后邬达克离开了上海,先去瑞士暂住了一段时间,最后去了美国,在旧金山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老师并定居在那里,去世后遗体运回了老家匈牙利。

发布于 2021-07-04 17:16

楼上

宋仔

的答案很棒

下面就补充几个当代的

Zaha Hadid的凌空soho(实地拍摄)

马清运的嘉定图书馆

外滩三神器,分别是SOM KPF Gensler的

久事大厦 Norman Foster

以及他和Thomas Heatherwick正在施工的外滩国金中心

Morphosis的巨人总部


安藤忠雄的保利大剧院

还有他的国际设计中心

还有他的震旦博物馆

以及即将建UN Studio的曹家渡soho

大舍的嘉定新城幼儿园

还有Perkins+Will新建的自然博物馆

更新一些

Mario Botta的衡山路酒店

隈研吾的虹口soho

Z58 也是隈研吾的 貌似拍过小时代?

坂茂设计的在静安寺附近的Calypso餐厅

安藤的震旦博物馆 实际走过感觉不错

藤本壮介的余德耀美术馆 (感觉很不藤本啊)

编辑于 2016-05-25 15:11

作为在上海学习和工作的建筑学徒,推荐十个自己去过的、一定程度上有类型学贡献的建筑/场所:

1.浦江两岸(杨浦滨江、浦东滨江、徐汇滨江)

杨浦滨江:

浦东滨江:

徐汇滨江:

去过不少国外知名的滨水空间,可以毫不谦虚地说,上海浦江两岸有不少地方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一江一河规划提出的“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的目标正在肉眼可见地实现。

杨浦滨江、浦东滨江、徐汇滨江三者各有千秋,相同的是他们一次次刷新我对上海城市空间的认识。一度将浦东滨江吹上天,到处给人安利,而后又被徐汇滨江的“遛狗天堂、活力草坪”折服,但是一开始却是在杨浦滨江入的坑......三处滨江有不少建筑可以参观,包括杨浦的船厂、自来水厂,浦东的1862船厂(隈研吾)、八万吨筒仓、艺仓美术馆,徐汇的龙美、西岸。毕业的时候忍不住暴走浦江两岸,记录一下心目中上海公共空间No.1(请忽略当时的渣画质):

2.江西中路和福州路的十字路口

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这个外滩边上的十字路口,旋即被其强大的气场吸引,驻足了很久,并在地图上mark了下来。上学的时候总说场所/文脉/记忆,到了这里才切身体会到场所的力量,以及罗西所说的“城市建筑体”。这个十字路口被三栋民国时期的“摩天楼”和一栋多层折衷主义的工部局大楼围合,四栋建筑面向街角均采用扇形内凹的立面形式,从而围合出一个国内罕见的尺度亲近的圆形广场,加上立面出现的artdeco/古典主义/巴洛克/文艺复兴样式,在这个路口仿佛形成了一个结界,结界外是喧嚣的上海滩,结界内,是沉默的民国史

具体建造历史这篇回答讲的非常棒:

在上海江西路和福州路相交的圆形十字路口,有三幢外形和高度十分相似的大楼,为何第四幢要低很多? - 舞筑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724

照片:

图片传递不了空间感受,这个地方还是得现场去才行。

3.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与接待中心(大舍)

一个外表平平无奇的楼,当时是去青浦看其它几个建筑的时候顺便看的这里,看完以后太喜欢了,在心里一直记着,后来搜起来还比较麻烦,好像名气不大、名字也不太好记。

主要特点有两个:

1.底层架空,做了一个“方方正正”的传统园林,功能体量漂浮在上,处理的是“上-下”关系;

2.钢结构和玻璃围成了轻薄透明的虚外墙,虚外墙与功能实体之间是一层空,内外关系也变的微妙,这里处理的是“内-外”关系。

整体用非常写意的手法、现代的材料,完成了传统空间关系的解构重现。属于现场感受不错的作品。

4.龙美术馆(大舍)

这个也是大舍的,大家提的比较多,不多说。

主要贡献是伞形结构创新和由此带来的新的空间体验。(以及用巨型空间带来感受上的震撼,但是从设计上来说也有可能是一种偷懒的方式哈哈哈)

5.复兴soho和外滩soho(gmp)

复兴soho:

外滩soho:

个人一直比较喜欢gmp做的建筑,陆家嘴百花丛中那一抹白(万向大厦),体现了德系理性的浪漫。这里两个浦西的soho,一个是巧妙地解构了传统的里弄形式(复兴soho),一个是现代手法演绎了artdeco风格,在外滩建筑群中独树一帜、豪不怯场(外滩soho)

6.隆昌公寓

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是公共租界巡捕房办公地,也是中国首先使用煤气和自来水的住处。如今则更多地成了一种informal居住的代表,号称上海的猪笼城寨,成为很多学术研究的对象。

在这里可以看到另一种生活方式,几家人公用的厨房、走廊里搭建的各式各样用来淋浴的“鸽子间”、遮天蔽日的晾衣杆、再拥挤也要生长的盆栽、叽叽喳喳学话的鹦鹉、像小剧场一样每一户都独一无二的入户空间......无序又似乎有序的丰富场景涌进你的眼睛,让你只能不由地深吸一口气。

7.1933老场坊

当年远东第一大宰牲场,不寻常的功能空间带来少有的丰富体验。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后,如今似乎成为了一个婚纱摄影集聚地。

8.复兴艺术中心(Heatherwick)

鬼才Heatherwick作品,立面是会动的金属竹竿,在类型上贡献了一种新型互动建筑,建筑似乎可以不只是“凝固的音乐”,也可以是“流动的音乐”了。

9.南京路世茂广场(Kokaistudios+华东院)

内凹的立面、顶天立地的柱廊、鲜艳的红色扶梯和连廊,这座建筑从一开始就计算着如何抓住人们的眼球,尤其是屏幕面前的眼球。图像传播时代,深刻理解了互联网传播、流量经济,旧商业空间重生的创新之作。

10.西岸的几个建筑师工作室(张佳晶、童明、张斌、柳亦春、袁烽)

张佳晶老师的目外

袁烽老师的创盟

建筑师作为乙方,一向要学会在甲方的要求下带着镣铐跳舞,所以当自己就是甲方的时候,可以说是最自由、最能表达自己的时候了。西岸连成一片的这几个建筑师工作室,也反映了不同建筑师的性格和长处,一起参观一下挺有意思的。

先写这么多,后面遇到有意思的再更新。

——————————

我是一个关心城市、观察城市、希望改变城市的建筑师。

欢迎点赞+关注(´▽`)

编辑于 2021-07-22 09:40

前面高票dalao的回答已经分享了许多,这里我们再补充一些。对于一名建筑狗来说,下面列举的建筑值得你亲临体验噢~~


NO.1 万国建筑群

地址:黄浦江西岸外滩简介: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历史,都是上海的优秀典型建筑。在这段1.5公里长的外滩西侧,鳞次栉比地矗立着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的大厦。

这些大厦虽然出自不同建筑师之手,风格迥异,但是建筑格调统一,建筑轮廓协调,在黄浦江西岸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线,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盛名。


1 上海总会大楼 外滩2号


历史变迁: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简介:这幢七层高的大楼1861年由在沪英侨发起创设,1910年1月,在原址建了新楼。此后,这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成为了远东闻名的重要社交场所。由于建筑多出模仿英国皇宫,上海总会又有着“皇家总会”的别称。



2 有利大楼 外滩3号


历史变迁:友宁大楼→ 有利大楼→ 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外滩3号(与4号合并)

简介:外滩3号最早属于一家做进出口生意和保险业务的天祥洋行,当时只是一幢三层高的楼房。1918年天祥洋行倒闭,房产权收归保险公司。再后来英资的有利银行看中这里,花了8万英镑买下房权,改名“有利大楼”。

始建2004年1月,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的“外滩3号”,有上海“奢华顶级消费地标”之称,号称黄浦会或者上海最为私密的用餐场所。



3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外滩6号


历史变迁: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长江轮船公司

简介:6号于1906年建造,是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6号建造的银行大楼。外滩6号原来是一家拍卖行,3层殖民地式建筑,建筑风格为仿哥特式市政厅式样。顶部有一排尖顶。现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



4 电报大楼 外滩7号


历史变迁:旗昌洋行→电报大楼→新通商银行大楼→泰国盘谷银行

简介:该建筑又名港监大楼,建于1901年,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大北电报公司使用,曾多次易主,20世纪90年代,泰国盘谷银行获得大楼使用权。此楼砖木结构,外观仿文艺复兴式,每层有明显腰线。



5 海关大楼 外滩9号


历史变迁:江海关大楼→上海海关


简介:江海关大楼在上海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始建于1857年,原是中国衙门式的关署,1891-1893年翻建成哥特式的红砖建筑,有33米高的钟楼。1925年再次重建,终成了现在的建筑。顶楼的大钟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的,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6 和平饭店南楼 外滩19号


历史变迁:中央饭店→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简介:早在1850年代初就建起了3层楼的中央饭店,为租界内历史最悠久的外资旅馆。1903年,中央饭店改组为汇中饭店。曾多次易主,而后全球最大的钟表集团斯沃琪集团将1908年建造的和平饭店南楼进行了整体修缮,成为了现在的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The Swatch Art Peace Hotel)。


7 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北楼)外滩20号


历史变迁:华懋饭店→和平饭店北楼→上海和平饭店

简介:这栋建筑建于1929年,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华懋饭店落成以后,名噪上海,以豪华著称,主要接待金融界,商贸界和各国社会名流。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并入后,称为和平饭店北楼。2010年7月28日,曾有“远东第一楼”之称的上海和平饭店正式恢复营业。


NO.2 石库门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泰康路248弄23号简介: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NO.3 刘吉生住宅

设计者:拉斯洛·邬达克

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简介:外观为希腊风格,立面对称,一正两厢竖向分为三段。南面朝向花园设主入口,爱奥尼柱式门廊贯通两层,二层柱间设弧形阳台,铸铁花饰栏杆轻盈雅致。



NO.4 息焉堂(现西郊天主教堂)

设计者:拉斯洛·邬达克

地址:上海市可乐路1号

简介:教堂造型现代,但穹顶为拜占庭风格,门窗则是哥特式的。平面为等十字形,底层和二层的地面均铺彩色花岗岩。四角有四根束柱,上承帆拱与穹隆,显示出拜占庭建筑特征。穹隆底部密排一圈尖券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


NO.5 邬达克自宅

设计者:拉斯洛·邬达克

地址:上海市番禺路57号

简介:英国乡村风格,陡峭的石板瓦双坡屋顶占立面高度近一半,两端是高耸的砖砌烟囱,南立面设对称的山墙造型。底层采用红色清水砖墙,二层以上则是白墙,深色木构架露明,门窗套为粗砺石质。底层为哥特式三连列窗和圆拱形大门,二层是折线型凸窗。


NO.6 豫园

设计者:张南园

地址:安仁街218号

简介: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8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园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豫园几经易主,近代遭遇多次战争摧毁,园景日见湮灭。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


NO.7 金茂大厦

设计者:SOM建筑事务所


简介:1999年初,上海市一座标志性建筑傲然屹立黄浦江畔。金茂大厦的设计吸取了中国古代塔式建筑的元素,从底层到顶部层层收叠,平面的变化赋予的不同功能。玻璃与钢的外壳,把他的历史内涵融进了一个面向未来的躯壳,代表着新中国正式融入了世界。


NO.8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设计者:KPF建筑事务所


简介:建筑的主体是一个正方形柱体,由两个巨型拱形斜面逐渐向上缩窄于顶端交会而成,为减轻风阻,在原设计中建筑物的顶端设有一个巨型的环状圆形风洞开口,借鉴了中国庭园建筑的“月门”,后来将大楼顶部风洞由圆形改为倒梯形,并确定为最终设计方案。


NO.9 上海中心大厦

设计者:甘斯勒(Gensler)


简介:上海中心”内部由九个圆柱形建筑彼此叠加构成,其间形成九个垂直空间,每一个空间构成一个完整的社区,九个社区组成了一个垂直的城市。


大厦双层表皮的内层覆盖了垂直的内部建筑,而三角形外幕墙则形成第二层表皮,由此,外立面和内立面之间的空间形成了空中中庭。


这些空间也形成了独立的生物气候区,可以改善大厦内的空气质量,降低“烟囱效应”,同时提高室内的热性能,创造宜人的休息环境。


NO.10 复星艺术中心


设计者:赫斯维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与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Parners)联合设计


地址:中山东二路600号


简介:艺术中心属于多功能建筑空间,将融音乐会、戏剧演出、时装秀、艺术展、画廊、学术讲演于一体,灵活多变,艺术的流动性极强。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创新的三层独立且可移动“流苏”帘幕系统,使建筑展现与众不同的动态之美。


NO.11 保利大剧院

设计者:安藤忠雄

地址:上海市嘉定白银路159号

简介:整栋建筑如同“万花筒”一般错综复杂的几何结构。在清水混凝土构成的立方盒子中,原木构件以正圆、三角、曲线等多种几何形态搭配出现


NO.12 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设计者:大舍建筑事务所


地址: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近瑞宁路)


简介:美术馆主体建筑以独特的“伞拱”结构为建构特征。大尺度出挑的拱形空间表面由质地细腻的清水混凝土浇灌而成,与原北票码头构筑物“煤漏斗”改造而成的时尚空间“斗廊”形成视觉呼应,营造出理性冷静的工业感与原始感,以及对比鲜明的力量感与轻盈感,同时赋予美术馆建筑以极具敏锐的当代性和创造性。


NO.13 一轴四馆

简介:一轴四馆指的的是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和世博会演艺中心等五个标志性的永久建筑,其总建筑面积达78万平方米。


1 世博轴


设计者:黄秋平

地址:浦东世博园区中心地带


简介:世博会期间,这里是世博园区的主入口,从空中平台和地下联系四大场馆,还与横穿浦东世博园区的高架步道连通,很像是城市环线交通的概念。


世博轴地下两层、地上两层,为半敞开式建筑,是一个由商业服务、餐饮、娱乐、会展服务等多功能组成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


2 中国馆(中华艺术宫)


设计者:何镜堂


地址:世博会园区浦东B片区,世博轴东侧


简介: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斗冠”造型以及表面覆以“叠篆文字”的主题构思,将无数中国人对于世博会的憧憬和梦想寄托在了独特的建筑语言之中。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3 世博主题馆


设计者:同济大学曾群设计师团队


地址:B片区世博轴西侧


简介: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颇显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的魅力。建成后的主题馆,是一座绿色、节能、环保的展览场馆。



4 世博演艺中心(现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设计者:汪孝安


地址:世博会园区浦东B片区,世博轴以东


简介:世博演艺中心造型呈飞碟状,不同角度和不同空间会呈现出不同形态。白天如“时空飞梭”、似“艺海贝壳”;夜晚则梦幻迷离,恍如“浮游都市”。


5 世博中心


设计者:傅海聪


地址:卢浦大桥东侧世博园区B片区滨江绿地


简介:设计师充分利用沿江景致及世博园区宝贵的景观资源,形成晶莹通透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态,使建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景建筑。同时体现节能和生态要求,也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和智慧建筑。


NO.14 垂直玻璃宅

设计者:张永和


地址:上海徐汇区龙腾路上海西岸

简介:垂直玻璃宅,作为一个高密度当代城市住宅原型,探讨建筑垂直相度上的透明性,同时批判了现代主义的水平透明概念。


一方面,垂直玻璃宅是精神的:它的墙体是封闭的,楼板和屋顶是透明的,于是向天与地开放,将居住者置于其间,创造出个人的静思空间。另一方面它是物质的:视觉上,垂直透明性使现代住宅中所需的设备、管线、和家具,包括楼梯,叠加成一个可见的家居系统。垂直玻璃宅成为对“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理念的又一种阐释。


NO.15 上海华鑫商务中心


设计者:上海山水秀建筑事务所(Scenic Architecture)

地址:桂林路406号

简介:四座独立的悬浮体建筑以六颗香樟树为设计出发点。在这里,建筑的结构、材质,和大树的枝干、树叶交织在一起,一起营造出一个个纯净的室内外空间。这些空间(屋和院)在时间(路径)的组织下,共同实现了时空交汇的环境体验。



NO.16 凌空SOHO

设计者:扎哈·哈迪德


地址:长宁区金钟路968号

简介:凌空SOHO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12栋建筑被16条空中连桥连接成一个空间网络。紧邻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拥有动感十足的流线型外观以及丰富的空间变化,充分展现出“速度与激情”的设计理念。扎哈运用其极具幻想和超现实主义的设计理念,将凌空SOHO打造成了富有动感的未来建筑。


上述介绍只是魔都建筑的冰山一角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还有有趣的建筑等待大家去探索噢~


想了解更多上海建筑,做一套建筑系学生出行攻略,也可以戳一戳下方,内有攻略地图噢~~

还想了解更多城市的建筑攻略 ,也欢迎关注我们的知乎账号:半平米工坊~

编辑于 2018-11-24 16:50

建议考察 邬达克建筑系列。邬达克在上海高达60多个项目,个个都是经典!学建筑设计的同学都该考察考察~具体地点在哪里?有个邬达克建筑地图的网页应用,很直观,方便。

今天特意去找了下,找到了我随便也发起了个小分队, 。去年带学生考察过了~ fandesj.com/yifind/Admi

大家可以跟着这个地图去考察噢。

还可以签到



在邬达克的每个建筑前留下自己的考察笔记,拍摄细节、发表感悟。

最后可以自动生成考察路书,方便保存,分享


知乎专栏 zhuanlan.zhihu.com/p/34

关注公众号“Design-AI-Lab”,就可看到更多我分享的设计/编程内容,助你飞起来~。

编辑于 2018-03-16 09:17

时至今日,上海西岸的文化艺术地位已毋庸置疑,工作和生活在上海的人即便很少到访,也都会对这片热爱艺术的滨江地带有所耳闻。卷宗Wallpaper*与你一同走进西岸美术馆,在西岸艺术中心和油罐艺术中心的夹角处,几乎可以被称为美术馆的黄金地段,如果人们从北侧进入,西岸美术馆将会是沿江区域的第一座建筑和第一印象。

西岸美术馆滨江一侧的巨柱,同样的处理也出现在西侧的城市道路入口,夸张的收缩支撑起厚重的屋顶,营造着为数不多的非日常体验,雕塑感和重量感在此得到回应©️Simon Menges


由于身处黄浦滨江使得此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身后还有徐汇区腹地强大的经济文化支撑,短短几年内,旧工业区已经变成人群聚集的城市客厅。如此重要的位置,美术馆的建设在设计初期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将龙美术馆作为参照,试想会有怎样惊艳的设计可以填补这块绝佳的空间。最终,来自英国的建筑师 David Chipperfield 带领事务所获得了建筑设计的工作,并历时3年建造完成。建成后的西岸美术馆包含三个主要的展厅与一个特别项目空间“展厅0”,配合馆内的书店、咖啡馆与各类工坊组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美术馆空间。

David Chipperfield 在西岸美术馆二层的展厅内,被高强度的媒体活动占据了一天的他略显疲惫。他指着身边的遮光帘说,希望这里的窗能够打开,但还是接受了这个现实,摄影田方方

如果在海外当代建筑师中寻找设计水平了得,事务所具有一定规模,大小作品获奖无数的人,Renzo Piano,Rem Koolhaas,David Chipperfield 是你无法绕开的名字。事实证明,我们在过去和未来会继续紧密接触这些名字。从上海西岸到如今的浦江两岸贯通工程再到中心城区的更新,众多国内外的建筑师纷纷在上海留下了重要的建筑作品。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上海由著名建筑师完成的作品会以一个稳定的节奏逐年出现。

2019年末的重头戏,对于上海西岸来说,无疑是西岸美术馆的落成和它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计划的签署。这一计划的签署被看作中法两国高级别人文交流的成果,法国总统及夫人在2019年11月5日出席了开幕活动,并为合作项目揭幕。在合作协议的计划里,未来五年内,双方将以共同策划为前提,在西岸美术馆呈现3个为期不少于18个月的常设展和约10个为期半年的特展。同时在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也将呈现3场聚焦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配合其他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和人才互访等交流,西岸美术馆可以保证在设立之初便跻身国际一流美术馆的行列,这对于美术馆的未来发展和更为广泛的公共文化发展提供了内容的积累和实践经验的支撑。在这个意义上讲,西岸美术馆在出生时便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对于一座建筑来说,这是非常幸福的设定。

新落成的西岸美术馆 摄影田方方

“西岸美术馆的设计回应了场地的开放性以及整个区域西岸文化走廊的开发计划。我们有意识地将3个展厅旋转布置,打破了传统的几何布局,并在展厅之间创造了有力的公共空间。一个开阔的广场向河岸开放,为公众提供室外的活动空间。” Chipperfield 说。

新落成的西岸美术馆 摄影田方方

如今美术馆开幕,首个常设展“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与首个特展“观察——蓬皮杜中心新媒体典藏展”开门迎客。线上线下的讨论此起彼伏,我们能够听到不同的关于新建筑的声音,在一种特定语境的加持下,热爱者与质疑者最终会在一个话题上相遇。这种相遇与其说是一种碰撞,不如把它当作是一种关于一座建筑是如何与其他事物和解的过程。

Chipperfield 团队为我们的探访准备了充足的资料,从这能够看出建筑师对事务所高规格的管理水平,摊开图纸并与现场完成的状况进行比对,会发现建筑体量上的策略是无比清晰的,也恰恰是这个清晰的结构引来了据我所知存在于专业领域的争论。Chipperfield 延续了自身简洁线条的设计语言,体量被处理成巨大的格构,如果你有机会前往柏林的博物馆岛,新完工的 James Simon Gallery 刚刚对外开放,它可以被看作是典型的 Chipperfield 式的对于新旧建筑的教科书式处理。

自然光在中庭的应用以及泻下后形成的光影 摄影田方方


在 2018 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Chipperfield 在展览的入口处放置了巨幅画作,那是巨匠辛克尔最为有名的一幅透视画。Chipperfield 的工作便是对画中博物馆岛进行整体的改造设计,这令人联想到他著名的楼梯,在对于历史和既有场地的项目里,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感和可识别度,却恰如其分地给出了应有的新建筑的姿态。而关于西岸美术馆的论争,由于建筑落成不久,这种论证无法以文献的形式出现,甚至在当下传媒的介入下不会出现,我认为应当将争论的焦点略作梳理。

在2018年威尼斯双年展中,Chipperfield 将辛克尔的画作作为展览的入口

Chipperfield 坦言,在这个场地上做建筑,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抓手并不像欧洲那么多。因此建筑最为主要的概念,便是将西侧的城市街道与东侧的滨水空间进行连接。三个主要的展厅风车式的组合在一个公共的大空间上,即一个可以穿越的门厅,书店与咖啡馆也被布置在这里。错动的展厅为了避免绝对内向的室内体验,在每一个“盒子”上都处理了面向城市景观的开口。人们可以通过西侧的龙腾大道和东侧的滨江步道进入门厅,建筑师表示他与馆长确认过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门厅将会免费对外开放。

玉石夹胶玻璃立面形成的朦胧感,以及相当多人质疑的金属盖板,在夜间的效果仿佛比白天更讨人喜欢©️Simon Menges


由于防洪堤高差的存在,门厅的标高在视觉上并未很好地联系东西侧的公共空间,门厅对于城市更像一个微缩的广场而不是通廊。通过顶部采光和柱廊的设计,门厅的气质异常暧昧,这是我很喜欢的感觉。如果有机会,可以在书架上选一本画册,坐下来阅读,在充满阳光的时候,那种体验非常美妙。立面主要由玉石夹胶玻璃组成,不透光的部分背后垫有铝背板,透光的部分可以在夜晚将室内的光线朦胧地析出。建筑师热爱自然光,而展览则希望尽可能避免自然光不可控的存在,所以二层 Alexander Calder 的雕塑只好在日光灯下轻微拂动。

拥有自然光的西岸美术馆中庭,柱廊的存在将内部的空间外化,形成了一个类似城市广场的空间,未来人们可以在这里任意穿梭,并使用图书、咖啡馆等馆内设施 ©️Simon Menges
常设展“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展出了蓬皮杜国立现代美术馆的收藏。临近尾声的部分,端头是 Ellsworth Kelly 的 《风筝II》,右边是 Aurélie Nemours 的《无题(线条)》,悬挂起的 Alexander Calder 的《1月31日》,由绘色钢丝和铝片组成。摄影田方方


Chipperfield 说,在任何地方做项目都有挑战,西岸美术馆的挑战之一是设计前期的多方磨合。我很赞同他在美术馆内部暴露砌块的处理,对于一个展览经常更换的美术馆,完成面的处理显得并不重要,这是一种非常放松且务实的对待展览的态度。Chipperfield 在城市策略,体量营造以及观展体验上的拿捏,证明了一位老牌欧洲建筑师的职业水准仍然存在,他仍然是那个每月飞往各地工作室的精力充沛的创作者。

而当 2019 年初建筑土建初露端倪的时候,疑问也随之到来。随着时间与地理被压缩,人们变得越来越难被取悦了,这是近年来非常切实的感受。这种变化不仅在增速了得的中国,就连在欧洲,原本坚固无比的事物也随着时代的变化瓦解了。空旷的场地在最初被给予了极高的期待,公众虽不至于期待一个张牙舞爪的建筑,但我十分理解在这种建设的节奏下,人们希望美术馆足够非日常、足够抓人眼球。所以当 Chipperfield 标志性的方盒子出现时,与大众的心理期待有一定落差。但这种平实,并不会消解这座建筑在成为一所国际顶尖美术馆的志愿和诉求。外观低调、造价平和、内部精致体面、有很好的策展和运营支撑——这一类美术馆建筑的存在会越来越喜闻乐见。虽然西岸美术馆的外观足够低调,但造价并不低,这成为了一部分争论的焦点。民众对于美术馆新一轮的热爱更应该来自于美术馆的内部,来自于艺术本身,而不是新奇的空间和可以拍照打卡发抖音的几个场景。

靠向河岸一侧,西岸美术馆提供了三种进入美术馆的方式。人们可以在地面直接进入“中庭”,也可以通过室外的大台阶上到“屋檐”下方,那里可以直接进入主要的三个展厅。右侧还有一个深入地下庭院的流线,三条流线叠在一起,使中间的体量拥有更高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庭空间的完整性©️Simon Menges


人们在面对一个低于预期的项目时,应该意识到,是什么长久以来改变了我们对于文化艺术空间的想象。没有永恒的建筑,回头查看历史,美术馆都在被改造、被加建、被炸掉,建筑维度的评论一定会持续性地存在,但在未来,当人们在西岸川流不息时,美术馆是否可以持续营造良好的氛围和过硬的展览活动,才是最需要被关注却在当下失焦的问题。与蓬皮杜中心的合作固然让人兴奋,Chipperfield 在国内的项目也逐渐增多,已经 2020 年了,我们该如何做,我们需要怎样的美术馆,我们应该对艺术空间进行怎样的思考才是最为迫切的问题。

二层平台望向浦江,支撑屋顶的巨柱行车工的视觉冲击也许弥补了建筑体量的“平淡”©️Simon Menges

说心里话,对于这个房子,一言难尽。记得在意大利维琴察,著名的帕拉迪奥巴西利卡,Chipperfield 曾在顶层巨大的拱顶下举办过大型的个展,展示了位于4个不同国家的工作室的作品。那是令人难忘的一次展览,除了精心布置的展陈外,可以阅读到项目从草图到建造以及建筑师对细部、材料的推敲。也许西岸美术馆立面上的阳极氧化铝盖板不是一个绝妙的推敲,建筑师可能不知道我们已经厌倦了这些反光的金属材质,但是却给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平面和尺度适宜的中厅。像我之前说过的,这是一次观察建筑如何和解的过程,也是阅读者和评论家们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无论观者对一座美术馆建筑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设想,这仍不影响他们在一个有阳光的周末,去看 Juan Miro、Pollock 和赵无极的画。


本文原载于:卷宗Wallpaper*公众号《河岸玉石》

转载请联系

发布于 2020-01-15 15:14

其实老房子漂亮,海伦路,新天地田子坊,上图和大使馆附近,虹口鲁迅公园附近,老酒店和平,外滩嘛,这是上海沉淀下来的近代历史。但是老房子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水电暖都赶不上时代了。

新房子嘛千奇百怪的,装逼厉害,谈不上参观体验。其实现在觉得东方明珠并不好看,但是名字和风水好,那些高层建筑不想评价。

普通游客发言,建筑系什么另当别论。别学了建筑就看东西不像正常人了。很多网红建筑其实没什么好看的,我曾经抱极大期待去看一个老杀猪坊叫1933老场坊,龙美术馆和油仓美术馆还有保利大剧院………给大家排个雷,拍照和宣传做的针不戳!实际很一般!

还记得站在龙美术馆前面,被窝家人吐槽…这么远就来看这个……我竟无言以对……就和你去所谓米其林餐厅吃的菜还不如家门口小餐馆的那种恶心感觉类似。

印象深刻的是,龙美术馆前面有一帮穿裙子就到屁股的女的坐在那边野餐(拍照),我搞不懂“名媛”的生活乐趣,让人生理不适。

编辑于 2021-07-22 18:37

uu们的回答已经非常全面了!我来分享一条非常喜欢的「CityWalk」线路——好看又好走的「上海西岸艺术走廊」,建筑和艺术的双重盛宴,叠加黄浦江畔的人文与自然景观,逛上一天左右的时间不成问题。供题主参考~

油罐艺术中心、西岸美术馆、大田秀则画廊、余德耀美术馆等一大波好建筑荟聚在黄浦江畔、直叫人眼花缭乱,大舍建筑的西岸工作室就藏在一排低矮的小砖房之中、出门正对面便是他们的代表作品西岸艺术中心,还有坐落在龙腾大道北端的龙美术馆西岸馆、距离稍远然而一路上绝佳的滨江步行体验会让你惬意到忘记时间……

完整路线在这里:START → 油罐艺术中心 → 西岸美术馆 → 西岸人工智能峰会B馆 → 西岸艺术中心 → FAB-UNION SPACE → 大舍西岸工作室 → 池社 → 大田秀则画廊 → 余德耀美术馆 → 龙美术馆西岸馆 → END!

线路全长约4km,下滑解锁地图及更多项目信息。




0

OPEN,油罐艺术中心

徐汇区龙腾大道2350号




1

David Chipperfield,西岸美术馆

徐汇区龙腾大道龙兰路




2

创盟国际,西岸人工智能峰会B馆

徐汇区龙腾大道龙兰路




3

Deshaus,西岸艺术中心

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




4

创盟国际,FAB-UNION SPACE

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D栋




5

Deshaus,大舍西岸工作室

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16栋




6

创盟国际,池社

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4栋




7

B.L.U.E.,大田秀则画廊

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3栋




8

余德耀美术馆

徐汇区龙腾大道丰谷路




9

Deshaus,龙美术馆西岸馆

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以上。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筑二次元」

解锁更多绝美建筑~(。・ω・。)ノ♡

发布于 2023-11-23 10:14

【上海滨江城市公共空间】

A.The Demonstration Section of Yangpu Riverside Public Space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

Original Design Studio

杨浦滨江示范段是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启动段,为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建设乃至整个45公里黄浦江两岸贯通工程都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意义。第一次经过重重障碍步入场地,站在老码头上,摸着满是印痕的栓锚桩,眺望远处陆家嘴金融中心。我们意识到这将是城市空间的一次重要的蜕变,也将是这个城市百年工业文化历程鲜活呈现的重大契机。

▼清晨的液铝码头

▼清晨西侧入口处往来的市民

将老码头上遗留的工业构筑物、刮痕、肌理作为最真实,最生动,最敏感的映射的记忆进行保留,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记忆的空间化和物质化。站在老码头上,倚靠着曾经的拴船桩,遥望黄浦江对岸陆家嘴CBD的场景,城市文化在这样的时间厚度中得以延续。

▼1、2号码头间搭建的钢栈桥

▼广场上用栓船桩布置形成的矩阵

▼芦苇丛的自然野趣

▼夏日傍晚纳凉的周边居民

▼雨水湿地 钢结构栈桥 和 历史建筑

▼雨水花园内的钢结构廊桥和凉亭

▼同水厂建筑相结合的坡道


B.The Phase II Section of Yangpu Riverside Public Space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二期设计

Daguan Landscape Design

基地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两个轮渡站之间,属于杨浦滨江南段二期,拥有近1.2公里的水岸线。大约一个世纪前,杨浦滨江沿线就已经有了服务于上海的电厂、自来水厂、煤气厂等市政设施,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与纺织和制造相关的工厂,十分繁华。2015年,上海发起了一个三年计划,以实现中心城区黄浦江岸线的全部贯通,创造一个连续的公共开放空间。

▼杨浦滨江南段二期鸟瞰


▼全新的、连续的公共开放空间



滨江漫步道、跑步道与自行车道组成了上海中心城区黄浦江两岸的绿道系统,被简称为“三道“。三道计划是滨江空间从封闭到开放转变的重要里程碑,继而推动了整个6.7公顷的公园项目。通过高架的人行天桥或步道,所有断点,如渡轮站,支流河,高桩码头和敏感区等等都被连接,实现了连续的步行动线。

▼平面图



类似上海这样的高密度大城市通常缺少开放空间,更缺少可供户外锻炼的场所。三道重新定义了滨江公共空间,并倡导了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三道沿线设有可供休息、补给与简单医疗的服务驿站,也全程采用了无障碍的坡道设计。从清晨到傍晚,一直有各种年龄段的使用者。

▼跑步道和骑行道


▼滨江步道

▼无障碍坡道

所有的高桩码头都被保留并重新利用以避免了不必要的新建工程费用增加以及水域面积的减少。宽阔的尺度与承载力非常适合作为大型活动的场地。

▼码头起重机完全保留并成为新的视觉焦点

▼工业遗存与更新

▼江对岸由粮仓改造的艺术馆成为背景

▼江边夜景

以景观设计师为主的多学科团队从众多工业遗存中建立了多层级的绿道体系,将防汛墙结合于地形中,并通过步行网络联通周边社区。滨水空间被设定为城市看台,转型为新的吸引点,满足日常使用以及举办重要活动,并且能够欣赏到上海优美的天际线。重振活力的滨⽔区以⼯业遗存与自然公园的共存方式,真正回归于公众。

▼整体鸟瞰

其他值得游玩的建筑详情见: 建筑游记.上海滨江城市公共空间

发布于 2019-10-14 14:22

上海的建筑不仅迷人,而且故事很多,有了这些故事,让这些建筑都活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0195171786379264

发布于 2018-08-07 16:09

01 滴泉的隐喻——二酉书店


02 虹桥艺术中心 | 上海


03 玻璃物语 —— 上海玻璃博物馆 | 上海


04 河岸花香——苏州河樱花谷 | 上海


05 立体的“浮园” | 上海


06 泵坑艺术空间 | 上海


07 恒基旭辉天地 | 上海


08 宾川路502号悦享老年食堂 | 上海


09 苏州河畔的加油站 | 上海


10 W.0311 | 上海


11 华东理工大学陇上书店 | 上海


12 八分园 | 上海


13 ∞ 花园展廊 | 上海


14 艺仓美术馆 | 上海


15 “church in church”——思南书局诗歌店 | 上海


16 亦飞鸣美术馆 | 上海


17 绿之丘 | 上海


18 拱顶下的滨江码头—白莲泾M2游船码头 | 上海


19 奉贤区老年大学 | 上海


20 滨江行走,上海 · 西岸艺术区



发布于 2021-07-04 23:29
随便问一个长期生活在上海的人:“你喜欢上海吗?”,十有八九都答不上来。这个城市势利、冷漠、一贯地崇洋媚外.....但同时,它又开放包容,讲究规则和秩序。人们一边数落着,一边还要挤破头地进去。 有人说生活在这里没有归属感,埋葬了青春,到头来还是别人的故乡;有人说在这座城打拼固然辛苦,但总会在夜幕降临时爱上它——只要努力付出,这座城市不会对你太差。 作为过来人很难给想来“魔都”的人提供什么建议,因为它走得太快,无暇缅怀过去,每天都是新的。予舍予筑建筑设计师柱子哥在“魔都”七年了,没有传说中的“七年之痒”,反倒在走遍城市后对它有了新的认识,这是我们公司内部沙龙的分享,希望这份“上海地图”对你有所帮助。


1、设计师路线——小众打卡地


五维创意园——田子坊——西岸——1933老场坊


上海一直被外界诟病没有文化底蕴,所以近几年努力对标纽约,打造现代化的“世界城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园区、美术馆都大量涌现。

五维创意园

先说五维创意园,比M50要小众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离市中心,交通不是很便利,但因为建筑形态和一些创意的产业吸引了很多前来拍照的人,有时还会碰到摄制组在拍剧。

五维创意园


园区内的建筑形态涵盖了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的各种工业建筑风格,有多处仓库形建筑;单层5米的锯齿形厂房;多层钢混结构的8米高厂房及3000多平方米单层空间高度达20米的特色厂房。所有建筑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入驻客户再进行个性化装修,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改造。

田子坊


田子坊现在基本上就是一个创意市集,各种小清新商品,商业味道很浓。但从建筑形式来看,这里是体验原生态上海城市空间的绝佳之地,石库门的建筑风格最为多样,有20余种。窄窄的弄堂巷子里面混杂了各式各样的建筑,涵盖了折中主义、新文艺复兴、现代主义、中国传统砖木结构、西班牙式、英国城堡式、巴洛克式等不同的风格。

龙美术馆外观

西岸现在基本上已经是艺术的代名词了。这个曾经废弃的工业区以飞机制造而闻名,随着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现在被改造成了一条11公里的沿河“文化长廊”。过去两年,上海为了把西岸打造成能与纽约的博物馆大道和纽约的南岸中心相媲美的世界级艺术和文化中心,也算是拼了。单单美术馆群包括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油罐艺术公园等等。

龙美术馆内部

春秋两季来这里最舒适不过,最好骑一辆小橘车,附近也有车可以租借,或是带上滑板,准备好餐食在绿树成荫的河畔享受一顿野餐,基本可以呆上一整天。

(1933老厂坊内部结构) 1933老场坊建议挑选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去,毕竟原是宰牲场来的,想想80年前牛羊猪行走其中奔赴刑场的画面,心有戚戚然。建筑本身是在1933年由著名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结构式钢筋混凝土,还是从当时英国进口的。

1933老厂坊外观

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融汇了东西方特色,而外方内圆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空间的尺度、流线层次丰富,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空间体验。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里面拍照,扛相机的基本上都是男生。

内部通道设计


2、法租界——小“布尔乔亚”的情怀


武康路——愚园路——淮海中路

很多来过上海的人都会觉得上海没什么好玩的。其实,上海有趣的地方都藏在法租界每一条有故事的马路,和每一栋有历史的洋房里。

小资“发源地”武康大楼


大多人都爱法租界,但又说不上来原因,只觉得“洋气”。这自然是其中的一部分,单从武康路来说,短短1183米的道路上就有50来处历史建筑,且大多为百年前的名人故居,风格涵盖了西班牙式、文艺复兴式等当时极为盛行的欧式风格。行走其中就像在巴萨罗那或是法国西南部某个城市的街区。

街道美学


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角度来说,法租界吸引人是一个科学细致规划和管理的结果。据说当时规划武康路的法租界公董局科学从营业类型限定、行道树绿化、谭发管理到垃圾清运都制定了周密的管理章程,住宅的样式也被限定为欧式。

茂密的“法国梧桐”


单就行道树——主要为“法国梧桐”(误传,学名叫做悬铃木,和法国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当时法国人引进推广开来的)——武康路就有250棵,树木高度平均约13米,环境非常宜居。菜场过去几步也许就是个极富情调的咖啡厅,市井和小资毫无违和感。也难怪老外尤其喜欢在这里生活。

(风格各异的建筑)


这条“网红”马路上有很多名人故居,可以挑喜欢的逛。沿路的住宅各种混搭拼贴,有西班牙住宅样式,英国乡村别墅式,装饰艺术派与现代派,及一些法国文艺复兴样式(典型的有武康大楼)。

(巴金故居)


位于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免费对游客开放。始建于1923年,建筑风格简朴而略显敦厚,欧式独立式花园别墅在外观上受到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但室内仍具有传统洋房的要素,壁炉、天花线脚、朝向敞廊的宽大百叶门等。花园四季如春,玉兰、樱花等花木多为主人当年手植。

(邬达克上海故居)


邬达克上海故居位于番禺路129号,免费对外开放,是他于1930年自己建造的新居。住宅是典型的英国乡村风格,陡峭的石板瓦双坡屋顶占立面高度近一半,两端是高耸的砖砌烟囱,南立面设对称的山墙造型。底层采用红色清水砖墙,二层以上则是白墙,深色木构架。建筑底层有哥特式三连列窗和圆拱形大门,二层是折线型凸窗。


邬达克是一位旅居上海的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从1918年到1947年,他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不下50个(单体建筑超过100幢),其中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滩的亚细亚大楼、怡和洋行,人民广场附近的国际饭店、大光明影院、沐恩堂,武康路淮海路转角的武康大楼,新华路上的新华别墅、蛋糕房子等等。

(愚园路546号—我们的改造项目)


自东向西筑成的淮海路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霞飞路”,是上海最具品格和情调的一条路。当时,霞飞路中段被称为“圣彼得堡的涅瓦街”,因为从马思南路(今思南路)到善忠路(今常熟路)之间多为精美的俄侨商店,散发着浓郁的斯拉夫气息。

(20年代霞飞路)

如果说南京路代表的是上海的商业,那第二名的淮海路则代表了上海的摩登风格。在这条现代化建筑众多的时尚路段,其实有很多历史优秀建筑,是现代和过去交融的最佳体现,只不过近几年淮海路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3、观光客打卡经典路线


外滩——南京东路——外滩

从黄浦江外滩起,由公共租界的英大马路(现南京东路)和法租界的法大马路(现金陵东路),下去卒达静安寺区长约十里,就是口口声声的“十里洋场”。

(外滩魔幻夜景)

建议从南京路外滩起始,沿着外滩大楼向南走,至延安东路,穿越广东路地下人行道,然後登上沿江观光台,至外滩公园,从北京东路地下通道返回外滩大楼一侧。这条路上有中外26幢厉害的建筑,号称“万国建筑博览群”。

(白天的外滩)

号称"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西路,其实有蛮多古老的建筑群,包含上海展览中心、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华山饭店、金门饭店、静安寺等等一系列历史古建筑。现在的南京西路已然是上海繁华市中心区的“十字轴心”,梅泰恒顶级商圈“金三角”,引领着上海最顶尖奢侈品牌潮流,剁手党可以各种买买买。

(大光明影院)

说来有趣,初次接触上海的人,难免会有些从历史片段、文学作品、影视剧先验而来的幻想,似乎随便某处巷弄的转角都会有一个穿着旧式旗袍、眼神落寞的张曼玉等着你,塞给你一张船票:《花样年华》了解一下?


(老上海南京路)


然鹅,纸醉金迷只属于逝去的年代,作为国际大都市,如今上海的灯火通明,里头坐着的可不是什么头牌、名媛,而是广告狗和设计师加班的日常。一边是极端盛行的消费主义和精致的生活方式,一边嘛是高峰期地铁肉搏的生猛场景,香水味、汗味、肉包子味混杂着那一丝出人头地的梦想,挤得久了也差不多丢干净了。

关于上海,解读它的文本很多,鲁迅觉得上海人势利,“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bian)宜”;木心也是对上海人的“爱面子”极尽讽刺,王安忆感性细腻,把弄堂里的八卦琐碎和其中的男男女女说的力透纸背......关于这一切表达多少都不能代表如今的上海。因为让它生动的是生活在其中的2000多万人,当城市灯火辉煌,它诉说的是上海的繁华,上演的却是每个个体的尘世烟火。 -------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柱子哥、潇洒哥为本文提供的路线图和部分照片。 • END •


编辑于 2018-10-10 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