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区域经济
经济地理
发展经济学
十堰

十堰的经济发展如何?

关注者
51
被浏览
138,576

11 个回答

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四省交界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拥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别名东方底特律的十堰,是如何发展,现在又如何了呢?


中国的工业化之路留下了很多弃儿。在大城市凭借工商业结合而野蛮崛起的过程中,曾经受到扶持的很多地区却进入了倒退期。


不光是最出名的东北,即使是富饶的南方,也有这样衰败中的城市。让这样的城市起死回生,办法并不多。位于华中核心的鄂西城市十堰,便是这其中的代表。


也许这座城市的命运,也是整个湖北地级市集团的缩影。



地方概况


自然地理上

在自然地理上,十堰的主要自然地貌可以用“三山一水”来概括:


北部的秦岭余脉、南部的大巴山东段和自有的武当山构成了十堰的山城地形,东部临近襄阳的丹江汉江交汇之丹江口,则为十堰提供了丰沛的水源。


湖北十堰——三山一水



十堰与丹江、汉江


看上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农业时代其实并没有为十堰带来足够的优势。


十堰的多山地形和向南靠近神农架的地理位置,让发掘这一地区的农耕潜力困难重重。


十堰紧邻神农架林区

真·很近



汉江和丹江水量虽大,但在水利水平落后的古代,这里的水文条件相比东侧的荆襄地区并没有绝对的优势。


这些复杂的山水条件,也让十堰地区很难形成有效的便利交通。


春秋时期,以今天十堰周边为核心地带的小封国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最终都被强大的楚国消灭。


春秋初期&后期诸侯国



楚国的西北边疆


政治地理上

在政治地理上,十堰一直属于不同政治区划的交汇之处,可以被视为兵家必争的前哨要地。


从战国时代开始,十堰所在的区域便是楚国和秦国常年争夺不休的上庸六县。最终是秦国拿下了上庸,这一地区也就进入了秦汉之后不断被分治的传统。


秦国正是从汉水和丹水上游

南下攻入了楚国核心区



这里实际上是关中至汉江盆地的通道

当然,南阳盆地本身是个巨大的枢纽


秦朝设立郡县制,今天的十堰地区在这一体制下不断更换名字,先后有过上庸、武当、郧乡、房州、郧阳、均州等名字。


其中有一部分今天仍然保留为十堰市辖区县的名字,如郧阳区、郧西县、房县等,是十堰地区历史的遗存。



该市的名称十堰,实则是一个很晚近的概念。一直到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这一地区都仍然被称为郧阳。


是到了1969年,十堰才获得了现在的名字,并一路从下属于郧阳的县级市跃升到了省辖市,并最终将东侧的丹江口市纳入代管范围。


1970年代以后,说起鄂西的重镇,人们就不会再首先想起郧阳,而是会说起十堰了。


两地其实非常近



十堰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很多说法,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清代中叶,当地居民在河边筑坝,前后竖起十座堰,便最终使此地得名十堰。


另一种说法追溯得更早,说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地方官主持修建了郧阳县城南侧的十道堰作为灌溉工程,让此地别称十堰。


更现实的说法是,十堰地区的自然条件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要垒起整整十道堰才能开出地来种。


地形上看,正是如此



二汽基地


十堰在上个世纪中叶的突然崛起,甚至最终把原本的上级单位郧阳给吞并,和中国著名的“三线工程”关系巨大。


把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那头去!

图摄于攀枝花的三线建设博物馆



1950年代,中苏由于领土矛盾和各自的利益诉求开始分道扬镳,到了1960年代双边关系已经相当紧张。而美国在太平洋和中南半岛上又动作频繁,颇有趁乱动手的打算。


中国在明暗两处分别要面对两个对手,一时间地缘形势空前紧张。


被两大集团包围下的中国



在西北边陲和东南沿海分别受到一支强权压力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大后方,把大量工业设施和人才转移到相对安全的腹地。这些腹地被称为“三线”,其实和今天的所谓“三线城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云贵陕甘宁等老区都在三线之列。十堰由于远离湖北的长江繁荣带,也被划进了三线,成为了当时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建设在十堰的三线企业,便是大名鼎鼎的中国二汽。






其实最早二汽并没有选在十堰。省会武汉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南方的湖南长沙则急需重工产业投资,成都也有竞争二汽的资格。但是这三个大城市最终都因为目标太过明显而被中央否决。


毛泽东提出的“三线工程”纲领是“钻山、钻洞、防核战”,于是背靠大山、面向神农架丛林的十堰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而且相比于其他老区的三线选址,十堰毕竟还有一条川汉铁路通过,不算是真正的钻山沟。


二汽筹办早期,中国正处在困难时期,工厂的筹建计划一拖再拖。1969年起,从湖北、陕西等地调集的2.5万民工和从各地汽车企业调集的技术人员开始在十堰这个不名一文的小山镇建造起了后来的中国汽车四大品牌之一。



开工典礼大会



由于三线工程往往选址过于偏僻,却均匀分布,以至于不能形成产业集群,很多在那个时代被寄予厚望的“三线城市”最后是连企业带城市一起衰落了。但二汽和十堰并没有走上这条道路,而是互相促进着,越长越大。


建设现场



这也许主要是因为汽车产业需要的上下游配套产业数量多、要求高,在核心企业有国家重点扶持的情况下更容易在一个地区形成稳定的产业链。


二汽工厂建成之后,企业和十堰市政府在“全部工业实力只有一个打铁铺”的十堰,逐渐培育起了一个汽车产业集群。


二汽生产的汽车



这个产业集群和技工人员所需要的生活设施,总共耗费1000万元人民币,显然不是穷困的山城自己能提供的。这笔启动资金来自国家计委。这可是1970年代的1000万元,可见二汽受到的中央扶持力度之大。


正如很多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那时候十堰城里几乎只有两种人:厂子里的职工和厂子里职工的亲戚。


厂就是市,市就是厂。在那个民间经济极不发达的时代,有这样一座拥有自主技术能力和中央政策倾斜的央企大厂,是多少地级市求之不得的好事。


早出车~

出好车~



工作现场+1



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十堰人,都对二汽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当时厂办社会的思潮下,厂子就是工人的家。从摇篮到坟墓,厂子包揽了一个职工一生的所有烦心事,让厂子这座围城外面的人看得也好不羡慕。


但那个时代终究是要过去的。用一个重工业厂撑起一座城市,包揽这座城市的全部市场和福利功能,在经济上并不可持续。于是,十堰在新的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东方底特律



在二汽的鼎盛时期,十堰被人誉为“东方底特律”。


用美国的这座知名的汽车之城来形容十堰,本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却不想到成为了一句诅咒。


底特律被废弃的帕卡德汽车厂



今天的底特律,由于所谓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效应,从活力四射的工业城市变成了一座鬼城。那里犯罪遍地,失业率居高不下,十堰人民显然不想继续扮演这个衰败城市的中国版。


底特律一间被废弃的宴会大厦

图为宴会厅中舞池的位置



改革开放前期,十堰的中心城区人口不多,且主要为二汽厂房开设初期援建十堰的汽车技术人员,所以人均收入水平和产值非常高。


在东风汽车没有遇到外敌竞争的90年代,十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曾经在全国都是排得上号的,和杭州、青岛等大城市持平。


然而,现在呢?


但是一旦面临更为灵活的民间资本竞争,国企对市场反应迟缓、包袱重的特点就体现出来了。


二汽厂面向军车、卡车的生产线远远满足不了越来越庞大的乘用车市场。想要转型,却有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造出来的乘用车价高质次,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汽生产的汽车一般是这样的



这样的



与此同时,十堰这座城市也在扩张。那种把二汽当作城市本身,一切围绕重工业展开的经济布局显然只会越来越拖垮十堰。


二汽和十堰持续了小半个世纪的蜜月期终于结束,双方劳燕分飞,各自寻找生路去了。


1992年,二汽更名东风汽车,让原本充满计划经济时代特色的厂名变成了一个上口的商标,并把总部迁往省会武汉。




十堰也期待在重工汽车产业配套之外,找到更多进步的空间。


但改革开放之后的一连串政策,却让十堰的前途堪忧。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定下了优先开放东南沿海的战略,让东西本就不平衡的经济更加出现了撕裂型的差距。即使是出于平衡考虑,后续的政策扶持也很难到达湖北,而是会优先考虑北方。




作为长江沿岸最重要的内河港城,武汉在不多的政策倾斜中动用了大量内部资源自我建设。大树底下长不出另一棵大树,武汉的一枝独秀压制了地级市的前景。


河南协同发展,湖北一家独大


十堰当然也不能例外,指望偏僻的地理位置和一个计划时代老厂输出的技术实力,似乎很难让这座城市在产业平衡的发展中走向下一个崛起期。大量人才外流、工业基地搬迁、地方支持乏力,新时期的十堰让人感叹会不会仅仅沦为一个周边省会的农家乐基地。

破局之道


90年代到21世纪初,十堰的人均GDP甚至曾一度超越了省会武汉,如今却已经只有武汉的1/3。


今年上年湖北省GDP



在这样的尴尬现实中,很多人感慨这座城市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仿佛失去了政策支持,一座城市的复兴便是空话。这样的论断并不绝对正确,十堰的机会仍然是存在的。


首先是工业基础的再开发,填充实业的空心。


尽管更名后的东风汽车已经把总部和科研基地迁出了十堰,在华中各地也分别建起了一系列合资生产线,但十堰作为老基地仍然保留着生产线和配套产业链。把这条产业链再开发,让原有的汽车工业链条重新运转,并非绝对不可能。


十堰拥有的全国唯一的汽车学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能够为本地产业发展提供一批中间力量。让远走武汉的资本和实力再回来,留下这些人才,是填补实业的重要手段。


学院的logo


丹江口水库也是十堰可以依托的实业基础。这样一个巨型工程在供水和供电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让十堰在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枢纽的同时,还成为了临近几省的电力重心。这样的政策扶持不去好好利用,将会成为十堰的遗憾。


丹江口水库



第二是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在远古时代大大妨碍着十堰人开山拓土发展农业的秦岭、大巴山余脉和葱郁的神农架,现在却成为了都市游客远离城市喧嚣的圣地。就更别说在行政上直接坐拥武当山区和丹江口这两个重量级景点,给十堰带来了多丰富的旅游资源。


武当山



武当+1



想看历史景观去武当,想看人造奇迹上大坝,想森林探险就进国家森林公园。凡是能想到的景观,十堰都准备好了。再加上和旅游业配套的生态产品,十堰对未来的初步规划其实比较明确。


第三是用好地理位置,把交通枢纽的角色发挥到极致。


今天的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边陲,在三个方向上和河南、陕西、重庆三个省市相连。襄渝铁路和四条高速公路将十堰的交通枢纽性质发挥到了极致,加上武当山机场的空中覆盖和汉江的水运天赋,十堰的交通潜力得到了充分开发。




湖北本就是九省通衢之地,十堰更是湖北插入中原腹地的楔子,在地区性的作用上可以比武汉更重要。把这个角色扮演好,十堰就能多少克服自然劣势,为地区发展做出更重要的贡献。

发布于 2018-05-03 23:59

市区还行,在湖北省属于前列,但下面的五县一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十堰市因车而兴,也因车而衰,八九十年代凭借二汽盛极一时,后来二汽整体搬迁到武汉,只留下商用车基地在十堰,这对十堰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南水北调,因为十堰是核心水源区,更是将十堰划为限制发展地区,导致几乎所有的化工厂关停,无疑是雪上加霜,现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内修人文,外修生态”,在我看来无疑是和“中国梦”一样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借着40多年的汽车工业基础和武当山的名气,十堰虽不至于衰落和倒退,但也只是苟延残喘的发展,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亦如是也。

发布于 2015-09-18 17:29

不请自来。

现在整个市以及下面附属的县全部沦陷成贫困标准了。

经济发展相当的滞后。

我就不明白:一个四线城市,将公交票价涨到2元。一个四线城市,率先禁止放鞭炮。一个四线城市,物价和一线城市比高。

说句实话,真正想要开阔自己的眼界,想要挣大钱,就要走出去。成天呆在山区里面,和井底之蛙有什么区别?

言辞有些过激了,但事实就是如此。十堰的经济发展相当的差!

最后补充一句:知乎ID"莨菪千年"就是个傻逼。

编辑于 2019-04-16 18:23

十堰市的经济,一言难尽。

汽车,特别是商用车,是十堰的经济支柱,大小厂家基本都是围绕东风公司配套。但商用车市场容量有限,而且受国家大政策影响很大,国家重基建的时候还能红火一阵子,但是国家不刺激的时候,就是半死不活的样子。

十堰市政府这些年也看到了问题症结,在努力改善产业结构。先是引进新能源汽车,什么沃特玛之类的,确实红火了一阵子,但因为技术跟不上,很快就停产了。也尝试着壮大地方汽车企业,避免东风一家独大的影响,但是大树底下难长草,大家都习惯靠着东风,跟东风配套就是吃香的喝辣的。要么就是搞拼装车,短频快,不需要技术和投入,很快就能赚钱,没有企业沉下来搞研发。现在也就驰田算是民营企业里不错的。今年政府打算引进小康生产乘用车,但是小康本来就实力有限,乘用车也没几个车型,谨慎看好。反倒是政府给的几千亩地,对于十堰这样的山区来说太珍贵,要是没发展起来,算是太可惜了。郧县那边引进的大运,也算是在汽车产业基础上的拓展。但大运总部不在十堰,这边未必多重视,规模不会太大。

前几年政府也想要发展生物产业,最终雷声大雨点小,现在几乎没有听说有什么像样的企业。

相比湖北的其他城市,比如襄阳宜昌,特别是襄阳,很不明白为何十堰很多人瞧不起,但不得不承认,襄阳的条件比十堰优越多了,如果十堰不和襄阳差异化发展,很难竞争的过的。

受限于南水北调,十堰很多地方限制开发,加之资源有限,短期爆发的可能性不大。至于各县市,都是贫困县,谈不上产业部产业,人口支撑不足,交通不便,人口都在往市里跑。

这几年基础投资很大,尤其是机场高铁,交通会有一定的改善。汉十高铁今年通车,但估计车次有限,要等到十西通了才会有大的变化。

未来几年,十堰的经济还得靠汽车。

发布于 2019-03-15 16:10

十宜铁路 和安康到荆门的铁路不修,十堰下面的县还会是贫困县,下面的县物资丰富,但交通成本太高,高速要1元多一公里,全国第一贵,怎么发展经济啊,只能靠铁路了。

发布于 2016-07-25 12:17

我是十堰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她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差,因为山川不绝阻碍交通,山势不断阻碍农业。其他有这种地理情况,又不是省会的不靠海城市都非常穷困,为什么十堰的经济曾经比武汉还好了?

还是这个城市,在本次疫情中创造湖北死人最少,(排除神农架这个几乎没人的地方)为什么这样一个山穷水尽之地能有这种表现了?下面我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一下,不对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一 流放之地

中国古代流放选穷山恶水之地,对于一般人来说常常是边境,对于有政治影响力的贵族让他们去边境是纵虎归山。如和刘邦同日生的燕王卢绾在面对刘邦屠杀时就远遁匈奴,成为东胡庐王为这个蛮族带来很多好处,后来的中行说更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

因为有此等危险,帝王在流放有影响力、有能力者往往就近。从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出发,往南越过终南山,便是大巴山脉。

这里的山如老人褶皱绵延不绝,但又有充足的河边谷地供养人民,所以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上庸六县。在靠近长安有政权维系,又山穷水恶的地方很自然的成为朝廷流放政治犯的不二之选。

就此十堰成为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之一,在西安市区首都位置之前,流放的还都是达官显贵。

有明确记载的最早是那个啥能转车轮的嫪毐作乱被处死后,株连四千余家人被夺爵徙房陵(十堰),随后他的冤家吕不韦跟随他的脚步,而后是他们的老敌人末代赵王迁也一起来搞开发。

汉灭秦后根本不愿意放弃这块风水宝地,建国不久刘邦就派他的女婿张敖来十堰体验好山好水,后来汉武帝孙子刘勃也跟着来了,至于其他不出名的宗室还有不少了。

隋唐时期,隋文帝原太子杨勇本来也要来十堰的,可惜提前给自己折腾死了,所以之得房陵王封号,从政治意义上流放十堰。而后房玄龄的孙子房遗爱、中宗李显、朱温的侄子朱友能、赵匡胤的四弟赵光美等诸多贵族纷纷来十堰搞开发。据统计,从先秦至宋,先后流放了两位皇帝十王一驸马一丞相共14人,其中一位皇帝是唐中宗李显,来了十堰还能活着回去,在古代非常不容易了。

这都说明这块地方在中国古代被视作不能开发的地带,而后明末大乱,天下的流民也都往这里赶,求的是山川深厚从自然中取食方便。

但这块地要搞经济,面对延绵不绝的山,古人是一点辙没有。但在流放中,其实给了当地丰富的贵族基因,而后的明末大乱波及此处,但未伤根本,还吸取了当时首善之地江南和江西的诸多移民,形成了今天十堰的基因图谱。

二 以前的小深圳

在改革开放以前,十堰是最像今日深圳的城市。今天的十堰市区本非地方中心,是小农村,是人暴霜露,斩荆棘,平高山,开深谷建立的新城市。

为了二汽的建设从全国各地动员了数十万人来此建厂,其中不乏民族精英。正因人来五湖四海,为了沟通普通话是首选,所以今天十堰市区虽有“儿骗”等新方言,但基本上以普通话为主。

人来五湖四海,共建一城,产业也是当时中国最高端的,这些都像今日的深圳。这也是晚上,十堰位居湖北最偏之地,境崇山峻岭依旧能发展的原因所在。

三 其实不仅是政策

在八九十年代,十堰市区因为二汽产业,人们的平均收入比省会武汉还高,(这也有当时国家为发展深圳广州不断从武汉抽血的原因)也因二汽成为当时秦岭淮河以南有暖气的地方。

今天很多十堰人觉得现在发展慢了,是政策原因。其实以前和现在十堰能发展都不仅是政策原因,思阙先祖父,回忆十堰历史,人是不是人才才是十堰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古代因为流放贵族的存在,让十堰成为山脉中的文化高地,吸引人才,早就了武当山郧阳府虽地理环境很差,但能吸引流民,经济并不差的古代历史。

在现代因以前国家政策,很多人才来到十堰。后来虽然二汽总部都去武汉了,但那些人才在十堰已生活数十年,已经是十堰人了。

历史上不断有人才来到十堰,让这块土地上的人崇教育,重奋斗,形成了良性循环,才有政策不在后十堰经济不仅没有垮,还能继续发展,使其成为中国同等地理条件下,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

发布于 2020-02-28 20:09

二汽带走的不止是一个企业。成也二汽,败也二汽。一座为你而生的城,最后被你抛弃了,让人彷徨。感觉二汽和十堰就像一对夫妻。二汽说,我要事业。十堰说,好,你去吧,我把家看好!二汽,我不会回来了。十堰,没关系,我可以养活自己。。哎,好悲伤

编辑于 2020-03-18 02:22

好累哦……

为了国家的三线建设,1969建设十堰,设二汽,有了国家有了十堰。

但是汽车产业没有交通搞不长远,当年又没有重视交通,东风去和别人合并,到了武汉。

没了东风十堰就跟老工业区似的。

为了一江清水送北京,关闭大小化工厂,许许多多的人民迁离家乡,并且由于建坝,下游地区生态质量在下降,水少了,生活条件也在下降。

印象深刻当时陶德斌老师拍摄的南水北调的照片,有个农民大叔背着背篓,背篓里是家门口的小桃树,他把它挖出来背上然后离家。还有写题的时候写到过,说市场挺好的小龙虾为什么没在十堰发展,因为南水北调水源地。

舍小家为大家。不是说三峡之类的就不比十堰舍弃的多,问的十堰就只说十堰。

城市发展更适合老年生活,说实话,个人感觉十堰有种迷茫感,无目的感。但是山青水秀,小的山水旅游景点挺多的,空气质量好,绿化不错,一直在搞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的评选,搞得声势浩大,其实是有成效的。

十堰地方小但是文明程度其实还不错的,起码大部分行人现在都懂得不乱闯红绿灯。

山太多了,有时候有种压抑的感觉。我家住的高,28楼,往窗外看连绵起伏全是山,山之间是一片片的楼和街道。

在这儿待久了挺容易感觉到生命空虚的。经济原本就是靠着东风二汽,搞魅力中国城想提高知名度,找找旅游业的路子,市内房产此起彼伏的,总体发展方向有种多而不精的感觉。经济前景不看好。

编辑于 2019-08-19 11:13

市区人均和成都差不多。茅箭区比成都高。张湾区比锦江区高。

底下县都垃圾。

不上数据的都垃圾。 前面那个说市区贫困县水准的是京户吗?

具体数据不放了,感兴趣朋友可以查一下。

发布于 2018-12-24 18:42

1.交通不便利,很多县还在脱贫的道路上;

2.市民上进心不够,足够安逸

3.十堰风景好,空气好,宜居城市

发布于 2017-09-07 17:40

目前基础设施正在完善,汉十高铁马上就要通车。真是一大喜讯!

发布于 2019-11-20 21:14
(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