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军事
战争史

中国古代的兵书,尤其战术专书,是否禁止民间收藏?

此问来自好几处疑问的联想: 1)中国古时是禁止民间收藏舆图的,因其关乎军事的机密; 2)看王国维用「流沙坠简」考释西汉长城的烽燧等做法制度,不禁想是否…
关注者
257
被浏览
34,504

6 个回答

有的兵书确实是被官方列为禁书之目的

我国古代兵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战略类

包括战争观点,治军、用兵的基本理论。如《孙子》、《吴子》、《司马法》等等。还有其他书目中关于军事的论点。这类书也是我国兵书最具代表的一类,能不能活学活用还要看个人,比如马谡、赵括。

2.战史类

主要评价各个朝代战争的成败,也叫“兵略”。,如宋代何去非的《何傅士备论》、清代胡林翼的《读史兵略》等。

3.军事训练类

比较实用的一类书,最具代表的是明代戚继光的《练兵实纪》。这是戚继光在东南抗倭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除此之外还有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何良臣的《阵纪》,何汝宾的《兵录》等等。

4.兵器类

武器制作的指导,主要为锻造冷兵器,后期还有一些火器专著。如明末焦勖的《火攻挈要》,不但介绍了我国的火器制作,还介绍了西洋的火器发展,可谓中西合璧。

5.军事地理类

这类书类似古代的军事地图,最具代表的是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该书详细记载了各地要塞、关卡、军营的布置。也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史料。

6.军制类

介绍军制的,如陈傅良的《历代兵制》

7.后勤类

如明代万世德的《辽东军饷论》,赵士桢的《备边屯田车铳议》。

8.军事人物类

就是人物传记

9.军事类书和汇编

历代一些大型类书中的会编,如宋代《武经七书》,明代《武备志》等。在历代一些大型综合性丛书、类书中,如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四库全书》等,都附有专门的兵家类,辑录古代兵书。

--------------------------------------------------------------------------------------------------------------------------------------------

历朝历代对于兵书的控制:


汉代

《三国志·魏略》中记载曹操下令“科禁内学、兵书”。

南北朝

这一时期主要禁谶纬天文一类的图书,不知是否禁兵书。

唐代

《贞观律 》卷三《职制律 》 :“诸玄象器物 、天文 、图书、谶书 、兵书、《七 曜 历 》、《太一雷公式 》,私家不得有 ,违者徒二年 (私习天文者亦同)。 其纬侯及《论语谶》不在禁限 。”

其中的“兵书”指 《太公六韬 》、《黄石公三略 》之类书籍 ,也就是限制战略类兵书的发行。禁止的原因是这类书实用性太强,怕被人民熟读留下祸患。

宋代

同唐代一样,宋代也对一些兵书做出了相应的禁止。毕竟陈桥兵变,这江山来路不正。且赵宋奉行守内虚外的理念。对兵书也是严格管理。太祖 、太宗时代即颁布了限禁令 ,宋真宗时期 ,随着外患内忧的加剧,再次“申严私藏天文 、兵法之禁”,禁止民间及军人私藏私习 ,更不允许外国使节求购。把兵书兵法的禁限与私藏天文图谶之书提到同等高度对待。后来出于国防需要,枢密院提出应该发一些兵书给西北边防将领以提高业务水平,兵书才有所解禁。。最终规定 :“除《孙子》、《吴子》、历代史《天文》《律历》《五行志》,并《通典》所引诸家兵法外,余悉为禁书。”相比于唐代,诸如《孙子》《吴子》一类的战略书可以参阅了。到了神宗朝,在王安石变法的推动下,宋朝开始由官方整理发行兵书,官府不但出资对《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 《李靖问对》等兵书进行校订、雕印,而且还允许在民间流通。宋徽宗时期,因民间私自印卖更多禁限兵书,官府又不得不再次申严禁令。南宋时代则总体上控制得比较严格 。

总的来说宋朝对兵书的控制较唐代略有松弛,特别是官修兵书《武经总要》。说到《武经总要》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堪称历朝历代最详细的国防书目了,从训练到阵法、后勤、武器一并其中,是了解宋代军制的重要史料。

特别是记载了坑害无数北宋将领的《平戎万全阵》,要不是《武经总要》,后来人还不能知道太宗能有这么坑。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对图书的管理尤为严格,但同时私修的各类刊物却也不少,此时的兵书不再局限于军事思想,而是涵盖军事的各个方面。由于官修的大型类书的编撰(《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从民间收集了大量兵书的抄本,可见无论此前各朝政府禁不禁兵书,民间仍然私自流行较广

至于说到太平天国,按记载来看,洪秀全、杨秀清他们应该是按照《周礼》来编制太平军,可见还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同历朝农民起义一样,他们在战争中不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战术和编制。要是太平军军事素质真是不堪入目的话,那么清军绿营兵岂不更是一无是处。不过负责镇压太平天国的曾国藩倒是很有创造性,开启了“用政治武装军队”的新模式。随着西方军事技术的传入,我国的传统军事思想逐渐被西方军事思想所取代,但其中蕴藏的人文理念仍然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的。

编辑于 2014-05-05 16:13

说两个不太切题的例子,以资参考。

汉朝某诸侯王请求朝廷发本史记回去读,结果说史记里面政治手段太多不给。

高丽某使者来大宋,每到一地就请要地图留念,某爱国地方官敏锐地感觉有危险,骗出高丽使者已经获取的地图烧了。

管制估计还是有的,但不一定总是很严格。

另外,很多东西不是光看书就能打仗的。

发布于 2014-05-05 15:41

很多名将都成名前有接触兵法的先例。黄石公 项羽。还是在最严的秦。我认为大族没人敢管 寒门不屑管。即使有法 执行力也不高。而且即然平民武举有策论 肯定还是要有资料的。还有武经七书等名著。对于老白姓 兵书还不如武术书危险。即使会兵法也无可用之兵 只有为王朝效力。而造反者和战术关系不大 到那种天灾时 完全可以无脑人海

编辑于 2014-05-05 15:34

看见“民间”这两个字我就觉得恶心。整个人类历史就是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哪有什么官方和民间,只有利益、立场、输赢和实力高下。

发布于 2016-08-02 18:46

《武经直解》是一部由刘寅编纂的兵书注解,是皇帝下令让军官子孙研读武书的产物。该书的目的是传授兵法,强调仁义忠信智勇明决等兵家要义。



在洪武三十年,也就是丁丑年,太祖高皇帝下了一道诏书,要求军官子孙研读武书。然而,当时的武书版本众多,注解内容相互矛盾,使学习者很难理解其要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寅选取了许多版本的《武经》,删去繁杂的内容,撮取其中的要旨,并运用经传所载先儒的深奥注解来断定是非。他考查并纠正了错误的内容,订正并补充了脱漏的地方,阐发了深奥难明的内容,辨析并使之清晰了牵强附会的地方。



《武经直解》全书共分为十二卷,一百一十四篇。它以简明的语言和明确的逻辑阐述了兵法的要义,并通过经传所载的先儒思想来加以解释和补充。这样的编纂方法使得《武经直解》成为了一本易于理解和学习的兵书。



《武经直解》对于明代的军事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对后来的兵书研究和兵法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的编纂思想和方法也为后来的兵书编纂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因此,可以说《武经直解》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兵书注解。


《武经直解》PDF下载来源:今古藏书阁 ( lib-jingu.com)

发布于 2024-03-27 22:41

现在呢?

发布于 2014-05-06 11:39
(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