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
青岛
市场经济
中国城市

青岛的发展潜力如何?

目前的印象是,工资低,物价高,靠海,嘎啦,啤酒 想来问问各位觉得青岛的发展前景如何? 本意不是引口水,请大家理性发言,谢谢各位了!
关注者
1,910
被浏览
1,399,304

139 个回答

本人是青岛的,看到这个问题,真是有很多话要讲。说起青岛未来发展潜力,真是喜忧参半。

-------------------------------------------------------------------------------------------------------------------------------------

1. 过去

首先咱先谈一谈青岛的背景 (背景非常重要,希望青岛本地的朋友也了解一下,不要跳过)

  • 1990-2000年

谈到青岛的过去,90年代的青岛相比现在,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村,或者说是渔村。

在1990年之前,青岛凭借丰厚的海洋资源和各种有利条件却落后于大多数的沿海城市。由于落后和吃老本,多次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批评。相关背景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报道。

不改革没出路 揭秘青岛机关大楼东迁始末(图)_青岛频道


此段历史太过遥远,我并不想做出哪些分析与比较。 但不得不提的是青岛的腾飞与1989年俞正声的到来有莫大的关联。(不太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请点击下面两篇新闻,来了解一下。)

新华社推俞正声人物特稿:曾在青岛公开财产

俞正声:多做实事 在青岛赢得品牌市长美誉

俞正声:山东青岛是我的第二故乡


1989年,俞正声来到青岛,十分看不惯青岛人坐井观天的心态。当时俞正声提出“青岛人陷入自我欣赏、自我满足的状态,这种坐井观天、目光短浅的状态就是“红瓦绿树综合征”。俞在任期间把青岛红瓦绿树综合征的浮躁心态彻底扭转,提倡“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俞正声在任期间,青岛名牌遍地开花,海尔,海信,澳柯玛响遍全国。当时青岛东迁政府带动地区发展成为全国学习的经典案例。从1989年至1997年,俞正声在任8年时间,青岛在山东GDP一举超过省会济南。“打基础,利长远”不只是口号俞在任期间并没有为一时政绩,透支长期潜力。且为青岛打下坚实基础,加上青岛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丰厚的海洋资源,令青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


1998年到2000年王佳瑞(现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短暂出任过青岛市市长,王佳瑞是一名“学者市长”,经济学教授,还是博导。任期虽短,但这位“学者市长”不遗余力的推动着青岛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任期间,青岛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奥帆赛。相关新闻请点击下面链接

老市长的青岛往事 申办奥帆赛 关心海牛


2000年-2004年,杜世成上台,这位土生土长的市长于2006年落马,这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我并不想谈杜如何贪腐,只是谈一下在其任内青岛这座城市的发展。相关背景可以点击如下链接

杜世成的青岛“遗产”

青岛?青岛!


前几任领导是务实派,而杜不同,杜喜欢在各种场合宣传施政方针,善于喊口号。杜世成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青岛房价不能降,高房价能提升青岛形象。杜在任期间房价攀升,民生与经济环境却没有得到太大发展,且城市开始向“空心化”的方向发展。


杜在任期间力推“挺进西海岸”战略构想,希望将青岛经济中心西移,吸引更多投资,将青岛整体框架拉大。力推此构想并没有错,错在杜世成好大喜功,并不尊重市场规律,杜对于青岛房价的理念,城市的定位有极大的偏误,且上马了不少面子工程,比如大剧院和跨海大桥。


大剧院我就不说了,到现在也近乎于闲置状态。以青岛人民目前的收入水平不知何时才能欣赏。这里重点说一下跨海大桥,提起跨海大桥,许多青岛人都为此自豪,一谈起都眉飞色舞。我不得不感慨青岛人又重新患上自我欣赏、自我满足、坐井观天、目光短浅的“红瓦绿树综合征”。


早在1990年代,青岛的专家们就多次论证过如何解决“青(岛)黄(岛)不接”的问题,专家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有4个,一是轮渡,早就实现了,但需与国际接轨,搞大轮渡。二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现在运量已经饱和。三是海底隧道。四是跨海大桥。其中,跨海大桥是最长、也是最差的一条线。 当时,专家们大多力主建海底隧道,它造价低,技术成熟,建成后可全天候通行,不受天气、战争等因素影响。但一些搞桥梁研究的专家力主建桥,因为他们吃的就是这碗饭,有用武之地。两派争来争去,力主建桥的占了上风,因为杜世成支持建桥。“隧道建在海底,没人能看得见;跨海大桥一建,就是个形象工程。”青岛大学的一名教授说。一名知情者说,在海湾里建大桥,建设成本近100亿,维护成本就得500亿。等于是600亿的造价,节省了30公里的路,而高速公路的造价与维护费的比例则只有1∶1。(如今跨海大桥建成,耗资百亿。隧道也通车几年了,总投资才33亿)

山东省交通科研所研究员许云飞说:“2005年,我专门到青岛一次,千方百计想阻止跨海大桥的建设,结果还是没成功。青岛市政府说现有的胶州湾高速交通已经满了,所以要修这个大桥。我说很简单,在现有的胶州湾公路旁边增加4个车道,不就解决问题了……”他介绍说,目前,胶州湾高速公路两边都是荒地,一边增加2个车道,投资25亿就够了。高速公路扩建耗费低,维护成本低,且效果好,不会像跨海大桥一样,天气稍微不好,就要封桥。

说实话,一说起到跨海大桥,青岛没有创造多少经济奇迹,而是浪费奇迹。


若青岛不建此桥,青岛可用100亿做哪些事情呢?其中,25亿用来拓宽胶州湾高速(完全可以代替跨海大桥,甚至使用效果更佳)。剩下75亿可以用来建设两条海底隧道还富余,且后期维护成本极低。

今天所有的青岛人都知道,跨海大桥成了摆设,因为没有人真正的需要它(除了面子)。如果胶州湾高速拓宽不拥堵,没有人会选择走跨海大桥,因为它太贵了,跨海大桥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胶州湾高速和现在已开通的胶州湾隧道,这项错误的投资,最终成本都要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现在百姓通行胶州湾高速和隧道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因为这三者的利益是捆绑的。


2006年后杜下马后,全国地产投机势头高涨,青岛又得益于地理优势和奥运会概念,地产需求更是尘嚣直上。此前杜在任时,上马的项目因为前期投入和影响太大,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青岛2000年后逐渐把前几任领导打下的基础和发展潜力透支殆尽。还有相关内容如下: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滨城市,被国家列为“经济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主赛场。消息透露,过去几年在杜世成的纵容下,青岛市滥批土地,曾规划兴建八个高尔夫球场,不过最后在北京压力下只建一个(另有一个已完成过半工程而停工荒废)。

当局还放任地产商利用承办2008年奥运会风帆比赛之机,哄炒楼市,导致民怨沸腾。近年青岛房地产业畸形发展,房价每年翻番,市区均价已达每平方米一万元人民币,接近上海广州等天价地区,但市民收入未见改善,只能望房兴叹。杜世成曾称青岛房价愈高就愈能提升青岛形象。此话激起滔滔民怨,市民们送杜外号“毒死城”。有网民说,“青岛房价迟迟降不下来,最大障碍不是开发商,而是‘上骗中央下瞒百姓’的省以下官员,他们从中渔利。”并指杜口口声声建设大青岛,但大多数青岛市民几代人挤在阴暗潮湿的棚户区。

如今青岛房价已经畸高,东区沿海一片房价每平米两万三万,千万豪宅遍地都是。甚至西区沿海一带,一万、一万五每平米也都是稀松平常。青岛人戏称青岛就是一块“镶着金边的抹布”,也确实是形象到位。


杜的腐败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其真正痛点是他所引领的理念与导向,让青岛的产业越来越“空心化”,“低端化”。

我不想拿数据来说事儿,举几个例子可管中窥豹。首先,在2000年后,青岛再没有出现几个像样的品牌。工业,轻工业于2000后逐渐走向下坡路逐渐萎缩。像海尔,海信等龙头企业也纷纷投身于房地产,主营业务竞争力逐渐下降,现在海尔主营的白色家电已被格力全面反超。这并不能只单纯的埋怨海尔的管理,地方导向如此,企业是趋利的。但这是政府导向的短期利益。


高端服务业也错失良机没有发展起来,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娱乐在同级别城市中普遍落于后位。2015年底,青岛银行赴港上市,IPO当天盘中就跌破发行价,半年过去了,依然是“破发”状态。表面上看是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期望不佳,但这背后,难道不是青岛金融业的一个缩影吗?


就连旅游业,青岛也落后于厦门等旅游城市,反倒是房价杀入前几名。

青岛发展至今,还依然是国企扮演主要角色,民营经济发展受限。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土地房屋成本,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令各路投资商望而生畏。

--------------------------------------------------------------------------------------------------------------------------------------------

2. 现在

当然青岛的发展也有外部因素,地理位置,国家政策等等。那些大家都可以看的到,那种学院派的分析大家也可以查到,就不多赘述了。


接下来现在,青岛东部发展趋向成熟,已经并无太多增长空间,只能在此基础继续做优化了。青岛发展还要依赖于扩大城市框架,得益于天然的地理优势,青岛未来的发展战略可以聚焦于西部,北部开发。思路是环胶州湾拓展城市框架。

西部是黄岛区和胶南市,北部有城阳区,即墨市。在此前沸沸扬扬的争论到底是发展高新区(城阳红岛一片),还是发展西海岸(黄岛胶南一片),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获批后,逐渐方向明朗了,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这个大家都明白。此后青岛大刀阔斧的开始布局,搁置多年的地铁项目开始投资建设,青岛计划“十三五”期间花3400多亿建6条地铁。在东海岸,华润集团,招商局集团投资1000亿建设青岛游轮母港,华润,世茂纷纷投资。在西海岸,万达投资500亿的东方影都,中铁置业投资500亿的中铁博览城,详细介绍请看

500亿大项目不止东方影都一个 盘点青岛西海岸"百亿级"大项目


随着招商引资,青岛也逐渐拿出新区的规划


看到这个规划和这几幅效果图,我真的是哑口无言,感觉到我们又回到了喊口号的时代


在 《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公示 中:预测西海岸新区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面积为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410万人左右,近期到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240万人左右;在 青岛统计信息网 介绍 2015年黄岛区常住人口为149.36万人,比上年增加0.94万人,同比增长0.63%,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黄岛区常住人口净增值较小,增幅明显回落。主要原因分析如下:一是经济新常态下,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黄岛区受大环境影响,导致外来人口有所减少。

请问现在已是2016年,距离2020年还有4年,请问4年内去哪里抓100万人呢?更不用说长期了。看到了引进的项目列表和规划后,我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居然没有看懂新规划中,有些功能区是什么作用。除了之前的产业和影视产业,我居然没看到能带动就业和有高活力的产业规划除万达和一堆国企之外,我也没看到哪些民企入驻。可能有人会说,我懂个屁,这里给大家放一个重庆两江新区的规划,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


重庆两江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



2015重庆100强企业名单“出炉”

当然相比重庆,天津我们是不能比的。经济体量不同,政策力度不同,条件也不同。这里我只想从一个片面的角度比较一下,从政府的执政能力上谈一下,首先介绍一下 重庆市长黄奇帆,背景我就不啰嗦了,直接看连接吧。

重庆市长黄奇帆讲述重庆的五个故事

现在回看,黄奇帆在重庆把这些都做对了

黄奇帆讲解如何调控房地产:别一根筋把地价推高

黄奇帆公开批评P2P:是个貌合神离平台

黄奇帆的重庆崛起密码:曾跟铁路总公司打赌,赢得运费连降


黄奇帆2001年于重庆上任,至今已经默默辛劳15年。重庆现在已经是一列高速的经济列车, 除了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都是节节开花。

高端服务业,如金融业也开始发力。三年前,互联网金融潮如火如荼之时,重庆对其严防死守。如今,P2P行业风险爆发,各地闻风色变。重庆却又敞开怀抱,让网络小贷、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机构落地重庆,阿里、百度、京东、平安、小米、乐视、海尔、苏宁等巨头纷纷赶赴山城布局。

黄奇帆的点金术:重庆金融一年狂增1410亿


之前介绍,青岛2000年后的各种情形确实是令人沮丧,别人小心翼翼的筹划,而我们却毛手毛脚的经营,结果可想而知。黄奇帆在重庆一直在努力营造“五低”环境。所谓“五低”,就是低税费成本、低融资成本、低要素成本、低物流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可如今,青岛除了低物流成本,其余成本都压的企业喘不过气来。当然吸引有含金量的投资是非常有挑战的,但是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喊口号炒概念,为一时政绩透支长期潜力。这样大家又会蜂拥涌入地产业,开始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西海岸新区现在地产库存高筑,再加上人口虹吸能力有限,房屋大片空置已在所难免。作为家乡人,实在是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形发生。

14个国家级新区房价走势分化 有的沦为“鬼城”

我国24年17个国家级新区获批 部分被指沦为空城


再加上‘国家级新区’的含金量已大大降低,未来可能批准新区的会达到二三十个。几乎每个省都会有。现在批准的国家级新区,已经不再与之前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一样,各种政策也不会有多少倾斜。现在的新区批准,更像是一种鼓励和授权,而并不是实打实的好处。长期来说,不修好内功,单纯靠低效的国企投资和炒作概念实是自取灭亡。


如今,青岛又重新上演了90年代的一幕,拥有丰富资源和优越地理位置而落后于众多同级城市。青岛人又陷入自我欣赏、自我满足、坐井观天、目光短浅的“红瓦绿树综合征”。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劣根性?稍有点成绩就开始走下坡路,现任领导貌似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口号可以学着喊,实际是不是做的到呢? 借用 @天下无贼 的两张图

当然这未必意味着青岛开始了转变。

@俗人一个 提到的 “总体感觉,北方城市除了北京全部都是投资拉动,全部都是强弩之末,饥不择食。北方政府坑投资商开发商真是臭名昭著,青岛更是黑,连央企都敢坑,来投资的深圳那些开发商各个都把青岛拉进黑名单。青岛本地文化非常不利于发展经济,盲目自大眼高手低,做项目各个都是口气比天大,但其实根本不适合青岛这么弱的基础。” 确实是一针见血。

--------------------------------------------------------------------------------------------------------------------------------------------

3. 未来

就个人来说,我希望青岛未来向好发展,虽说不能挤进二线城市像重庆天津,但起码不要落后于南京,宁波等同级别城市太远。但是客观来说,我对青岛的发展潜力表示担忧,还是那句话“高不成,低不就”。青岛虽又重新上演了90年代的一幕,但与彼时不同的是,青岛并不是简单的落后,而是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走了很远。青岛虽天然条件优厚,但后天培育的的商业土壤却非常贫瘠。相比于落后赶超来说,转型的难度系数显然是大了很多。


在90年代青岛落后的时候,青岛迎来了俞正声。而现在,有谁来带领青岛走泥潭呢?青岛本地民众对于土生土长的官员并没有好感,这些‘土鳖’官员在民众心中的形象通常是没能力,没眼光,毛手毛脚。现在,一提起90年代的领导,像俞,民众都是赞不绝口。但是,一提起杜,‘夏帆船’,‘张种树’,民众都是破口大骂。


回归主题,说起来青岛的发展,确实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青岛确实有非常好的条件,忧的是青岛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


--------------------------------------------------------------------------------------------------------------------------------------------

4. 补充

有朋友说看了我写的东西只感觉青岛未来发展没戏了,只有忧哪有喜啊?

所以有必要在这里补充一下“喜”的部分。

  • 人口优势

这里以大连为例。大连的人口流失问题现在已成近忧,用前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小学在校生人数”为例(虽然此指标有一定缺陷,但可以体现城市的人口问题)。从2008至2013年的5年间,大连的义务教育阶段数从52.2万人减少至43.4万人,减幅-16.9%,因为是义务教育阶段数,所以实际小学生下降比例会更大。而青岛小学在校生人数从47.7万人增加至49.6万人,涨幅4%。南京涨幅12.2%,杭州涨幅7%,宁波涨幅4.1% 。就这点来说,青岛现阶段来说还维持着比较不错的人气。只要有人,各种投资,比如基础设施,就有了意义,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上哪学 | 47个大中城市小学生数量变动表


而青岛未来也应该不会有太严峻的人口问题,因为青岛的大腿够粗。青岛背后是山东省,2014年山东省人口9789.00万人。而大连背后是辽宁省,2014年人口4391.00万人。山东的人口为青岛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里再说一点文化观念上的原因,可能很片面,但确实是我的切身感受。山东人与别省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山东人有着变态的乡土情结。虽然其他省份,比如福建人的落叶归根观念也非常重(从各种回乡祭祖就可见一斑),但我感觉山东人却不是那种出人头地后衣锦还乡式的观念,山东人是压根就不想走。以大学生就业举例,山东孩子领着极低报酬却固守乡土的不在少数,很多人并不是没有能力去别处发展,但就是固守。虽然这固守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山东人的发展,但这也为山东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好处。都出去去建设别人的家乡,谁来建设我们的家乡呢?


正因为有了人口保障,基础设施的投资才有了意义,若不是人口有保障,青岛的地铁项目不不知何时才能落地(青岛地势复杂,地铁造价奇高)。很多人评论青岛地铁的投资是一项亏本生意(票价收入远远不能平衡正常营收,与总投资来说更是九牛一毛),但我认为从微观的角度看地铁建设是很片面的,而且在中国没有几个城市的地铁能从票价上平衡营收,地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块钱的地铁投资,可能会起到拉动两块钱GDP的效应,而其中社会效益就更不用多赘述了。


看到青岛地铁的规划,还是很欣慰的。其中体现了规划者对人口密度,未来发展等多个因素的考量,这里为青岛地铁点个赞。从地铁的规划看,青岛确实是向“两翼”方向发展了,这有别于之前的“环湾”发展思路。很多人说这是某领导刻意的规划的结果,喜欢发展沿海。但这种看法我觉得是比较狭隘的,因为这并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原因在后面会有阐述。



  • 交通缺陷被大大弥补

青岛虽然有海洋优势,但青岛没有上海那样延绵的长江内陆运河,也不是交通枢纽城市。整个胶东半岛都处于全国交通网络的边缘末端,“来而不往”。在全国铁路或省铁路网上,青岛仅仅是一个小支路。


在现有的全国“四纵四横”铁路网中,青岛仅仅处在“一横”中的末端。得益于济青铁路,青岛虽然可顺利北上,但青岛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铁,也不是十分便利。青岛至济南乘火车最快需接近3小时,而济南至北京最快仅需不到两小时。而青岛南下更是短板,青岛至上海需7小时,而济南至上海仅需4小时。交通上的短板严重的限制了人流、物流。


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其中的“一纵一横”包括青岛。

其中“一横”的青银通道。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银川高速铁路(其中绥德至银川段利用太中银铁路)。连接华东、华北、西北地区,贯通山东半岛、京津冀、太原、宁夏沿黄等城市群。济南青岛段的济青高铁预计在2018年完工,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届时,济南至青岛最快1小时就可抵达,青岛北上和西进的不便利将被大大的改善。而原有济青线的货运能力会大大增强,青岛的汇集和辐射效应会相应增强。


而“一纵”的沿海通道。大连(丹东)~秦皇岛~天津~东营~潍坊~青岛(烟台)~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深圳~湛江~北海(防城港)高速铁路(其中青岛至盐城段利用青连、连盐铁路,南通至上海段利用沪通铁路),连接东部沿海地区,贯通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东陇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城市群。


沿海通道会将青岛南下的交通短板彻底弥补,天津至烟台快速铁路现在还未开工,相关内容给我会在后面阐述。但青岛至连云港段的青连铁路已开始建设,未来,青岛至上海仅需4小时,加上城际铁路的完善,青岛未来会成为胶东半岛南下的交通枢纽城市。


青岛铁路交通末端变枢纽 青岛境内已有7条线路


很多朋友对青岛“两翼”发展非常疑惑,但看到这里应该有一些感觉了。如果沿海通道贯通,南面禁锢的需求将会被大大释放。新的人流,物流将会生成,相应会有更多的旅游需求,商业需求等(回想一下,2008年北京至青岛动车开通的情形),这自然也会促进新商圈的形成,而西翼是青岛面向南方的窗口,所以两翼发展就是顺理成章了。


而青岛确实把城市框架拉的够大,下图1为新机场,2是红岛站,5是青西站。未来,青岛会成为区域性的(胶东半岛)陆运和空运交通枢纽。

“一纵一横”会弥补青岛交通上的短板,尤其是南下铁路的贯通更是会让青岛成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说来说去,讲的还是青岛各种条件上的优势,在人的因素上,青岛确实做的不够好,要承认。在政策条件甚至更优的情况下,落后于同级城市这也是事实。而烟台在各种条件逊于青岛的情况下,A股上市公司居然有30多家,而青岛才仅有20几家。还不够说明问题么?要知道,懂得自我批判才能进步。


况且,青岛的条件放在大地理区域下,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好,胶东半岛虽有海洋优势,但北,南,西三面皆有优势城市截流。北有京津冀,南有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南京等),西面有中原城市群(郑州洛阳等)。而省内还有济南截流。由于地理交通,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胶东半岛的人流,物流等被三面截流,潍坊青岛都受困于此,烟台更是被截的惨不忍睹。相关请看下图



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是“宝地”,其实也是“困地”。在渤海湾经济区中,天津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重要枢纽。加上天津的政治经济地位,大连被东三省晾在一边并不意外,烟台就更不必意外了(从图上看,青岛潍坊好像是被孤立的难兄难弟,大连烟台更是被孤立的牛郎织女。)


与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相比,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并不理想。从地理条件上讲,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以两个三角洲为基础,通过陆路相连,交通方便。而环渤海经济圈环绕渤海湾,且被渤海海峡的所阻隔,形成一个“C”字形状,经济区域松散的分布四周,地理跨度太大。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分布依托自己的中心城市形成了山东半岛经济圈和辽东半岛经济圈。而京津冀与山东、辽宁之间,山东和辽宁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都不够,环渤海地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经济圈,首先需要破解交通体系的瓶颈问题。

那有什么方法缓解这种格局呢?连通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烟大海底隧道。当然我不懂技术上安全上能不能建,院士说技术没问题,我也相信没问题,专家说能十年能收回成本,我也相信能收回成本。由于不懂只能放图,然后默默的不说话。


王梦恕详解"烟大海底隧道"项目 回应外界五大争议--强国社区--人民网

开通烟大海底隧道对大连辽宁和环渤海地区的影响

2016/12/28

======================================================================

回答问题几个月来,收到很多私信咨询各种问题,也看到一些提出质疑的评论,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


1. 有些朋友质疑之前回答中提到大剧院闲置的问题, 票卖的很好,很繁荣的景象啊?


此前回答中的闲置是指几年前的事了,但现在的繁荣与往日的闲置只是表象不同而已,我们来看看本质。真实情况是,每年财政补贴青岛大剧院接近3000万(数据都是可查的),反正都是亏钱,闲置莫不如补贴,又能让市民得点实惠,还能不冷场,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大剧院靠财政补贴这种情况,青岛并不是个别现象,省里的大剧院基本都是靠财政补贴。但是,济南大剧院每年补贴才1000多万,烟台每年补贴1000多万,相比之下,青岛大剧院的补贴是不是有点太高了?当然你也许认为,几千万的补贴对于财政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初始投资的差额呢?想想其他项目呢?大剧院是低效投资的一个偶然,还是一个代表?


2. 一些朋友提出,跨海大桥是为了三城联动和连接胶州,是为了拉动经济。还一些朋友提出,大桥是山东高速投资的和政府财政没有关系,不修大桥,钱也用不到其他地方。


首先,要明白大桥亏损的逻辑和隧道是不一样的。大桥在收费如此之高的情况下每年亏损几个亿,因为车流量连预计的一半都达不到,它的运营根本已经不是市场供需能够调节的,换句话说,它涨价降价都亏损。而隧道的通行量很高,单凭市场也是可以自给自足的(而现在市区的交通已经渐渐承受不了隧道带来的流量)。之前介绍过,大桥,高速,隧道这三者利益是捆绑的。什么是利益捆绑,背后有什么逻辑?首先,大家都知道山东高速接下大桥签署的是特许经营协议,政府把环湾高速的收费权做为补偿给了山东高速。如果不是大桥上马,负责任的说,环湾高速早就可以实行免费(按规定期限来说,2009年之前就应该免费)。从原则上讲,这就等于擅自延长收费期限,违规设站收费。当然,这只是原则上。本质上,ZF是把这个亏空转嫁给了社会,说到这里不禁想到,我们低物流成本的优势呢?再者,山东高速不是为青岛人民做慈善的,协议中当然会有竞争性的条款,若青岛修建与大桥竞争性的道路,按协议财政是要为大桥亏空补贴的。假设不建大桥,你看环湾高速会不会拓宽,未来的几条隧道会不会早几年上马。大桥确实已经影响到了其他项目的决策。


再者是三城联动和连接胶州拉动经济的问题。这其实和大桥车流量是一个问题,车流量的数据和收费标准在那摆着,拉动效果怎么样?相比之下,隧道流量如此之高,财政却硬是要补贴。而大桥吃不饱为什么财政不伸伸援手?因为即使是伸手,也不会得到多大的改观。这个黑洞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还是让社会先负担吧。而红岛的联动莫不如上马一条隧道来的实在,一条低价或免费的隧道,才能真正使红岛活起来,才能起到联动的作用,而货运真的还是靠高速吧。但在有了大桥之后,这个美梦还要再做很多年,因为跨海大桥是靠整个青岛来埋单的,即使红岛隧道上马,也要继续负起为大桥埋单的责任,因为利益是捆绑的。退一步来说,即使大桥应该建设,也不应该是彼时上马。因为投资是讲究效率的。该吃窝头的时候,却上白面馒头,那后面的饭还吃不吃了?很多朋友不明白什么叫透支,这就是透支。


当然这都是事后聪明,因为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的说,在当时GDP竞赛的背景下,各地都依赖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GDP,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看谁的投资效率高,后续的利用率更好。


3. 一些朋友质疑之前回答中关于东部房价问题。

本来不想理会这个问题,但很多朋友私信问我到底懂不懂房价,还有朋友评论说13年东部房价就4万了,是在单指万丽海景吗?而我此前回答的东部房价两万三万就是指2016年,而北京,深圳现在是四万五万的水平。说地区房价是指均价,就现在市南,崂山,你看过三万了没?麦岛的别墅最贵10W一平,是不是青岛房价已经到了10W的水平了?


4. 有些朋友说看了我的回答后感觉对青岛很失望,感觉青岛发展很畸形,没戏了。

首先阐明一点,我真的不是在黑青岛,只是自我批判一下,但就这也招惹了很多老乡不高兴,是不是稍稍感受到我们这儿的风气了?扯远了,青岛的发展确实畸形,看看房价和工资比,看看经济结构。但是,放眼全国,有多少城市发展是不畸形的?北京上海畸形不畸形?省竞争


2017/3/26更新========================

很多朋友私信期望更新,无奈水平有限,实在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5. 关于地产

这可能是朋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了,聊一聊地产其实不算跑题,因为地产和青岛的发展潜力紧紧相连。不想笼统的从什么经济实力,就业吸纳能力,交通便利程度罗列,罗列一堆数据再废话一通想必也不是大家想要的,只是想从点到面,帮助朋友们有些独立的思考。2016年的楼市简直是波澜壮阔,居民拼命贷款加杠杆买房,还有超高杠杆,像首付贷,众筹炒房,消费贷花样百出,房企也是拼命加杠杆非理性拿地,房价一次又一次的刷新。限购又取消又限购是为什么?我们就以限购为切入点吧。

我们先回顾一下青岛的限购之路。

  • 2010年4月27日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
  •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八条房地产调控措施,限购是重中之重。
  • 2011年1月31日: 青岛七区实行住房限购措施,郊区五市暂不实施。
  • 2013年2月20日:“国五条”出台,出售自有住房将按20%征个税。
  • 2013年3月31日:青岛“国五条”出台, 未明确提及征收20%个税
  • 2014年3月:公积金新政3月10日实施 提取限本人及配偶
  • 2014年7月:青岛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
  • 2014年8月1日:青岛“部分”取消限购, 黄岛、城阳区全面放开限购,东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区144平方米以上新房、二手放开限购。
  • 2015年9月1日:青岛全面取消限购,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购买房屋将不再受到限购政策的影响。
  • 2016年2月22日: 山东省契税缴纳的住房查询范围做出调整,首套房的认定由“市”变“县” (市、区)。
  • 2017年3月15日:青岛实施限购限贷新政,力度空前。

这里给大家罗列了青岛从首次实施限购,取消限购,再到限购的过程。

2011年为什么限购,08年四万亿,各地大举鼓励刺激地产等等等。大家都懂,不废话了。但08年经济危机后,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出天量信贷,大多数的二三线城市除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基本上是“无事可做”或者是“无利可图”。同时,民众手中迅速贬值的钞票没有地方可去,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看,唯有房地产是一个好去处。

宏观背景不啰嗦了,单点青岛。08年后,在天量信贷和ZF大举鼓励地产的背景下,青岛沿海一线房价持续暴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彼时的城市格局,08年的青岛与现在不同,那时青岛既没有开通隧道,也没有上马地铁,青岛还只是一个小格局的青岛,还是一块巴掌大的“镶着金边的抹布”。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咱这小框架的青岛要迎接爆炸式的需求,那时还没有限购,天量的投机性需求,加上天量信贷背景和奥运光环,各地的投资客蜂拥而至,房价飙升给老青岛们迎头就是一记闷棍。什么“ 宁要山前一片瓦 不要山后一间房 ”、“崂山十年起不来”等这样的老式谚语全被生生打脸。往日脏乱差的浮山后让投资客炒的炙手可热,像崂山这种价值洼地被瞬间抹平,现在已是洼地变高地,令人高攀不起。

2014年8月1日,青岛“部分”取消限购, 黄岛、城阳区全面放开限购,东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区144平方米以上新房、二手放开限购。为什么率先是黄岛,城阳?为什么先放开市区大户型?首先,城阳黄岛两区地产库存高筑,加上人口虹吸能力很有限,如果不靠投机性需求只靠刚需,在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如此高的库存。就拿很多朋友非常关心的西海岸为例,2011年的限购实施后,黄岛区房价在2012年骤跌8%左右,此后一直阴跌,成交量保持低迷,一直持续到2014年底解除限购。再者,市区内沿海一线的“豪宅”库存严重,入市的门槛又高,不多给一些时间,大户型真的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

2015年9月1日:青岛全面取消限购,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购买房屋将不再受到限购政策的影响。市区内的“豪宅”变的炙手可热,黄岛区量价齐飞,在央行发足弹药的背景下,也就放开闸口一年多,房价暴涨,库存任务迅速完成,放几个媒体新闻让你感受下。

中央喊话再提楼市去库存 2016年地方或有八大底牌

青岛新房一年卖13.36万套 2016基调为去库存

到此大家应该看出端倪了,从限购历史和影响看,城阳,黄岛,市区内的大户型,仅凭正常的居住需求真的是很难在短期被消化,那怎么办?刺激刺激,鼓励鼓励,本来不需要房子的,你给我投资跨区持有,还没打算改善环境的你给我换大房,没落户的买房我让你落户。好嘛,2016年ZF充当起了金牌房产销售,放出各种促销售去库存的政策,为什么?因为2011年限购之后,青岛的地产库存长期位于全国三甲,还一度排名全国第一。为了刺激需求,出台了“跨区首套”、“购房补贴”、“60平米落户”等,刺激刺激再刺激,就怕没人来炒房。所以,比起限购,恐怕青岛ZF在去库存促销售方面下了更扎实的功夫。很多民众直到现在才反应过来,原来2015年才是抄底年哇!通过一轮猛烈的刺激,积压的库存从开发商手中转移到了民众手中,GDP有了,开发商的资本活了,房价泡沫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通货膨胀和工资水平上涨消化一大块,这应该是ZF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但实际上损失的是托盘的民众,所以准确的说,并不是限购会导致青岛房价暴涨,而是ZF对地产市场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刺激。

2017年3月15日:青岛实施限购限贷新政。此次限购力度空前。中央工作会议上习大大给的信号“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后续的金融,财税,立法等会逐渐出台,一套组合拳会打出来,央行也喊话不再乱发弹药了,接下来就看央行会放出什么大招了。其实谁也说不准中央ZF此次对于地产调控的决心,一朝天子一朝气象,记得反腐之初,也有不少人在叫嚣“新官上任而已,也就半年的事儿”?可到头来反腐力度空前。

不多废话了,展望一下未来市场吧。

青岛限购限贷一出,总体上成交量骤减是必然的。但因为价格是有粘性的,这需要一小段时间刹车然后价格逐步平稳下来,这也就意味着高位接盘的投资者要开始痛苦的托盘之旅,在有价无量的市场里,出手的难度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大户型的出手难度更是会大大增加。银行在高位抽血,时间在折磨本金,资金困在山顶是有多难受。楼市不同于股市,变现成本极高。很多人可能会说,等就是了,等限购取消。但这里的问题在于,确定老经验不会失灵吗? 别忘了我所说的“一朝天子一朝气象”,如果ZF不像原来那样妥协呢?从二手房市场来看,炒房者的暴买对立的是套现者的暴卖,那到底是谁在承接更高风险和面对更不确定的未来?

在市区内,小户型可以稍舒一口气了,因为刚需就是刚需,限制的是投机的炒房者,但由于投机性需求被砍,小户型可能出手的周期也会变长,议价的底气也不会像原来那么硬了。真正痛的是大户型,从炙手可热到罕有问津的滋味会越来越重,大豪宅显然要受冷落了。为什么市区内144平米以上的户型要提前一年放开限购?因为大户型的库存高,再者入市的门槛高,不多给一些时间,怎么让更多的韭菜入场呢?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限购对青岛各区其实是不一样的,有心者可以再看一看限购历程。2011年的限购是不包括的郊区的,比如即墨胶州胶南。像很多朋友关心的西海岸,2011年限购影响的是原黄岛区而没有影响原胶南市,但现在黄岛胶南已经合并,同受限购影响,像很多朋友关心原胶南的那些N亿的大项目,恐怕会受更大的影响,因为2011年它们可是不受限购影响的,再就是你要知道,现在黄岛区的面积可是比主城区要大的多,那些郊区N亿大项目背后是天量的土地供应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跌,因为黄岛市区的库存在上一轮刺激中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但以黄岛2011年限购来看,那些N亿的大项目阴跌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换个角度看,青岛的限购是为了单单阻止围城外的人进来吗?青岛不是北京上海,虹吸能力绝对不是一个量级,像市区沿海一线豪宅空置率其实还是很高的,还有,郊区“大项目”的开发周期长的可以到十年以后,像青岛的这一轮的限购,正面看是为了打压投机性需求控制房价,但是换个角度说,限购也是让民众高位接盘后持续托盘的一种手段。所以限购也是为了限制围城内的人出去,在有价无量的市场,迅速套现离场是件容易的事儿吗?

稳定地产市场,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本身就是利于长期发展的好事。就拿青岛来说,人口稳定增长,地铁上马,各种交通欠账被解决,本身房地产市场就应该稳稳的向上发展。但爆炒的地产会对青岛的发展潜力给予重创,这里不列数据,放几个例子,一、像崂山区其实完全可以抗一抗金融,信息产业等高端服务业的大旗。曾几何时,多少人是奔着金家岭“金融新区”涌向崂山?可现在人们还记得青岛曼哈顿的名号吗?爆炒的地产把涌向崂山的年轻人挡在了门外,崂山正一步一步被塑造成养老基地,难不成住满富有的老人家崂山就会变成金融中心? 二、人们还记得高新区的全称吗? (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请问高新技术被摆在哪里?现在人们只关心北岸城区的规划和政府搬迁的小道消息,逢人就宣扬地产商的广告标语 “俺们这房子未来潜力无限!”。三、还记得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吗?现在技术在哪?人们只知道万达,中铁投了N个亿的地产大项目,只记得房价又涨了多少。四、 海信,海尔没几年功夫就杀入青岛地产三甲,但同时你是不是感觉格力,美的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了?

好,下面谈谈长期吧,胡乱聊一聊。

在山东,青岛的人口虹吸能力肯定是数一数二的,这就不必多废话了,但是放眼全国,青岛的人口虹吸能力其实非常的一般,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青岛的经济结构,创新能力,相关产业集群的就业吸纳能力,这些都不必细说了,想必大家都明白。

我想从一个侧面的点,窥视一下青岛人口虹吸的能力。有兴趣就看一下下面报道。

南深圳、北青岛:新一轮城市名校争夺战打响!-搜狐教育

为什么深圳和青岛引进高校力度如此之大?因为深圳和青岛是无可置疑的“高校洼地”。论高校数量,朋友们基本可以用手指头就可以把青岛的本科高校都划拉一遍。首先985/211,一二,数完。省属,三四五六七,数完。外地观众:啊!? 这就完事儿了?对,这就完事儿了,这就是现状。论质量,就说海大吧,海大在全国的比较对象有谁呢?试着举几个例子,中国农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本地观众:中国农大在哪? 民族大学是干啥的学校?北京科技大不就是个211吗?能和咱985比吗? 我只能说呵呵,反过来,这就是拿着海大学子出省所面临的问题。高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一个城市的虹吸能力,北京有上百所高校,每年高校毕业生二十几万人,上海每年也有小二十万人。再加上北上的经济实力,就业吸纳能力,这种巨无霸式的城市房价上天一点也不稀奇,放眼过去,纽约,伦敦,香港,东京等等早已是前车之鉴,历史总是是惊人的相似。

很多朋友质疑,诶?你这不对啊,深圳也算巨无霸,但也是高校洼地,为什么深圳房价也上天呢?首先,广东省的高校实力非常强,而且多聚集在广州市,而广州与深圳的交通异常的便利,高铁动车几乎超负荷运转。二,深圳的证交所,大企业和与之配套的小公司吸引着不计其数的年轻人就业。记得几年前的报道深圳人口平均年龄34岁。从这我们会感受到深圳是个多么年轻的城市。但即使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与北京上海的房价稳定程度上比,还是会略逊一筹,因为你不可能总是用强心针的方式吸引人口,中国的经济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科技的更迭也是需要时间的,一个产业链吸纳就业的量是会饱和的。假设说,如果北上深这种巨无霸城市的房价撑不住了,那也首先会从深圳开始。因为,“高校洼地”的帽子必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我承认青岛有着得天独厚的家底儿,山东庞大的人口基数,山东人变态式的恋土情结,适宜的环境,但紧紧靠这点儿家底儿真的够吗?看看鬼城榜上,有多少城市拥有无敌的宜居环境。很多朋友说,你别扯那没用的,那青岛的房价还不是挺住了?但青岛房价挺住的背后是ZF对楼市不遗余力的刺激。如此下去青岛会越来越向养老城市靠近,这座城市会变的越来越“老”。像厦门房价2016年已经超越广州,仅次于北上深,相应的,年轻人已经在渐渐逃离。论吸纳就业,青岛现在就几十家不大不小的上市公司,也没有像样的产业集群,一份薪水掰开养活几个人,在青岛司空见惯。为什么我要谈一下青岛高校洼地的问题,因为教育是一个城市非常重要的软实力,切关一个城市吸引人口的能力。毕竟,吸引到人的城市,才有未来,人才旺盛的地方地产市场才会坚挺。

回答问题中说了很多不相干的废话,但也是有感而发吧,关于其他问题,有时间再和朋友们交流。

编辑于 2017-03-30 00:13

青岛现在的主城区大致是指的是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李沧区。

这些地区集中了青岛的就业、政治、教育、医疗、商业、旅游、交通资源、所以也是目前房价较高的地方,其价值也已经体现到了房价当中。

但楼主问的是升值潜力,也就是未来,我们就应该把目光往更大的范围、更长远的时间看了。

青岛在全国的城市排名已跌出前十,原因有成都等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有的城市布局调整的过程尚未完成的原因,青岛的主政者显然比任何人都明白,现在青岛的主城区不足以承担起这个资源禀赋极高的城市的未来。

现在青岛有三个新城在同时建设,咱们一个一个说,首先是青西新区,这是个国家级新区,有着比青岛主城区还好的海岸线、蓝天和沙滩随处可见。但最早的黄岛区是青岛的开发区,基建已经很完善立了,但产业相对低端,去年的爆炸事件暴露了这里地下官网错综复杂历史遗留问题不少。

现在正在发力的其实在被划入青西新区的原胶南县级市,这里也有青岛港的未来,董家口。万达在胶南投资500亿东方影城现在已经开始卖房了。

黄岛到青岛主城区的海底隧道前几天再次降价,市财政补贴。实际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早已通车,穿海而来到主城区的地铁一号线也已经开工。

第二个新城是蓝色硅谷,在即墨市的东边,崂山区的北部,目前从主城区穿过崂山到这里的的轻轨已经开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在以主校区的姿态迁往这里,国家深潜基地等一干国字头海洋科研已经落户,势头还算不错。

最后一个正在开发建设的就是红岛,这也是我认为青岛最被低估的一块洼地。

红岛在胶州湾的中心,最早在德国人规划中这是首选的青岛主城区,但因为当时不具备条件而选择了现在的青岛,2000年以后青岛市政府对于红岛的态度是保护控制。

胶州湾大桥总投资100亿,几乎选择了胶州湾最宽的地方架桥,就是为了红岛。

青岛新机场选址胶州胶东镇,据青岛主城区超过30公里,而距红岛只有10公里。

新的济青高铁和青连铁路的红岛站定位是枢纽站。

从红岛出发,上胶州湾大桥,10分钟内车就行驶在李沧区的高架桥上了,有朝一日通行费减免,半小时内的通勤时间意味着什么呢。

规划中青岛市级的的青岛人民医院、青岛中学、奥体中心就在红岛的身后,青岛国家级高新区。青岛市级的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也在红岛。

机场高速,地铁机场线从主城区穿越红岛。

有兴趣的再查查青岛高新区的落户企业就可以知道这里已经可以确定不会成为空城。

主城区房价早已过万,好地角过了两万三万,黄岛,现在房价8000左右、即墨6000左右,红岛,5000左右(个人印象,可能不准确)

再有一个郊区城阳中心区房价也超过8000,当然,城阳的潜力也是很大的,但相比青岛现在房价洼地,性价比还是低了很多。

青岛是人口净流入城市,轻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有中国北方最好的港口,这里四五月份天气凉爽,自然禀赋出色,有北方少见的优美海岸线,四季都有应季海鲜上市,有崂山山脉,果蔬丰富质量高,有莱西平度等农业腹地(工业水平放到全国县级市中也是前列水平),

但青岛却没成为重庆那种巨型城市,因为经济腹地山东发展均衡,山东的地级市发展水平都不差,再加上省会济南的分流,并没有形成人口聚集效应。假如青岛是山东省会,现在的天津的城市排名一定在青岛之下。

个人觉得未来青岛的房价不会高不可攀。

发布于 2015-07-31 14:56

当大家都在谈“大”和“发展"的时候,我更在意的是”小“和”保留“。

青岛曾是一座真正适合生活的小城。

那时。

我们有其实拍的并不算好的广告片上所讲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我们有哪哪儿都能去,来了就有座,不用挤着上的交通。

我们有街边和善的可以给你讲任何故事的老奶奶。还有那些就喜欢把象棋重重的摔在棋牌大喊“将~!”的古怪的老爷爷。

我们冬天年年有几场可以拿块木头板就能顺着大下坡跐溜一下滑下去的大雪。那时,从信号山,观象山,观海山上望下去,一切都是白茫茫的,偶尔能看到漏出几片调皮的红瓦片儿,这景色会一直延续到海边儿,随之被一片大概是姿势没躺好而蠕来蠕去的淡蓝色所取代。

白茫茫,雾蒙蒙,空气凛冽而新鲜。有时旧的雪还没化,新的雪就下下来了。一场儿童的盛宴,一场亲情爱情友情的盛宴。之后雪就脏了,化了,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泥泞的脏马路。那时车不多,土著自行车骑的也不快,不会溅到身上,没几天泥泞也消失了。

夏天是土著们的天堂。一浴,六浴全夏敞开游,完全没有浒苔季的困扰。长辈们没事横跨个汇泉湾,爽爽哒。他们会像英雄般回归,他们的战利品通常是一大袋一厂的新鲜啤酒。各种便宜又新鲜的海货煮上。大树下,围一圈,之后和欢乐的知了一起吹牛逼。

孩子在大马路上各种跑,没有任何安全隐患,足球篮球跳房沙包jc抓小偷木头人捉迷藏能想到的全玩一遍,想不到晚上创造,明天玩儿。妻子们各种聊。老人们各种聊,聊累了会坐在马路边上静静的看着眼前的孩子们。

偶尔会从传来钢琴声。跟孩子的叫声,女人的笑声,男人的打呼声,老人的咳嗽声,知了声,树叶的沙沙声,自行车铃声,还有远处海边浪拍沙浪拍岸的声音融为一体。

这时,传来了基督教堂的钟声,咚~咚~咚~ 一切又都安静了下来。

“啪”~ 一声刺耳的枪声从远处传来,传进了土著的梦里,惊醒了他们。

然后像大部分城市一样,青岛进入奔跑模式。

青岛后面的跑友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跑着跑着路边的老人不见了,幽默的大叔不见了,爱笑的阿姨不见了。老房子不见了,大树不见了,便宜的海鲜不见了,大雪不见了,连孩子都不见了。

基督教堂的钟声再次响起,却被岛城新出现的声音所淹没。没人听的见钟声,没人停的下来。

如果说从前的土著是辛勤的工作,快乐的生活。那现在就是拼命的工作,只为生存。

逐渐的,青岛从过去的那个缓慢安逸舒适的海边小城发展成了如今这个浮躁拥挤充满戾气的全国知名城市。

这些就是我对发展的看法。很主观很狭隘也很懦弱。

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是热爱自己的家乡的,即使有些人为了生存刻意遗忘了这一点。

我明白如果身处家乡便可生存和满足自己贪欲,没人会去别处谋求发展。

青岛是一个值得去爱的城市,如果试着去静心感受,去那些未拆幸存的老街走走,或许便会清楚土著为什么会有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些大多与金钱无关。如果来青岛的目的与几年一换的市长一样,只拿青岛当工具,来时便知自己只是过客,终究将会离开。那物价高工资低的青岛大概不会给人很好的体验。

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还会爱青岛多久,现在仍很爱。可青岛跑的太快,我就要跟不上了。偶尔试图多看几眼路边的风景,便会落下一大段距离。如果青岛继续向着只能奔跑前进的城市发展。可能我会像许多只能适应慢节奏的土著一样选择离开,去寻找枪声响起之前的青岛。也可能我会像其他土著一样,无力逃开,留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继续奔跑,等待死亡降临。

-----------------------------------------------------------------------------

严重跑题。由看了其他知友评论之后有感而发。

其实,大部分从小娇生惯养,好逸恶劳,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的快乐的小土著,在枪响之后,在几年的迷茫和无奈过后,重新振作起来了。又或者根本没当回事儿~ (我属于矫情又多愁善感的小土著,喜欢没事就回忆过去玩儿)可能没从前快乐,可能比从前更辛苦,更不安,可我们仍急速奔跑。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家乡。

我期望 青岛 仍是那座小城。

编辑于 2015-05-16 22:47

都歪楼了。利益相关,青岛市南人,多年上海,目前在美国。


青岛潜力很大,因为潜力这个东西和目前形势似乎是两个概念。

青岛曾经很发达过,而且先天有着极好的条件。青岛是中国长江以北唯一一个国际主航线港口,腹地广阔,港口潜力远远大于天津。背靠山东优势很大。青岛紧靠市区北边有着300平方公里的盐碱土地,在我国这是所有城市求之不得的。青岛自然风光,气候条件非常好,西方的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来看气候好的地方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青岛最大的软肋水资源问题,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突飞猛进,每几年成本大幅下降一次未来也不是问题。

总之青岛不该是现在这样全国12-15名的水平。虽然在北方看青岛和西安沈阳可以竞争一下第三,但和苏州,南京比还是差距很大。


至于问题,讲一讲。

企业观念不行。有人说这工资特别低,其实是不对的,青岛个得税总额不低,和你们心中的高薪大都市武汉几乎是一样的。但是给应届生第一份工资特别低。对待新员工特别差。企业不知道y企业很封建。压榨毕业生,欺负应届生,所以应届生都觉得青岛工资低的令人发指。青岛企业没有劳动法,往死的加班,这点在上海苏州就好很多。

政策少,资源少。中国你懂的,哪个省会不是吸了一堆的资源,现在沿海非省会城市都不行了(除了政治地位bug有证交所的深圳0)。内陆省会开始发展。甚至青岛由于和天津很多方面的竞争在某人时受到非常多的打击。比如青岛远洋合并天津远洋,青岛整车进口是全国海港最后一个批的(虽然在两年内就成为进口额第三)。不过这点未来有所改变,目前青岛政策加强中央定位,批地政策都很好,下一任XX还是山东半岛人,青岛农大毕业。至少不会像天津宝宝那样坑钱的。

政府特别低效,例子就是大虾,这点事情都能发展到全国影响力都要退后好几天才公关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金融业发展落后。记得学妹到青岛德意志银行看完后直摇头。这个发展也是很快的事情。政府目光短浅,道路规划,拆迁规划都是例子。不必多说。这个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市长。

青岛老城区交通拥堵,道路狭小,这个没有办法解决,是无法拆迁的。老城区的抹布其实并不大,从市北最西边到机场沿着铁路的一条线。新都心,浮山后,东李什么的并不差,我走了全国多少个城市了。

其实青岛也有好的地方,黄岛就很好,没有这些问题。黄岛薛家岛长江路两个中心街道在房价上涨前把所有的村子都拆迁了。那里企业工资似乎比市区还好,至少对年轻人不是那么诡异——高的挣很多,低的3000元。房价是比较的便宜,10000元随便挑,6000的偏一点。城市也漂亮有都市的样子,和青岛市区交通越来越方便,人口增长很大,房地产销量巨大。

贴张一年前黄岛区的图吧,今年又变了很多。

发布于 2016-08-29 11:29

一、大学生在青岛的难处

先上结论:1、目前的青岛,对于以大学毕业生为代表的中端人才来说是很不友好的。

2、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好的公司企业还是少。二是房价偏高。三是整体创业氛围不够。

低端人才,大致就是做餐饮服务保洁出租车这些,他们基本没有强烈的买房需求,相对的工资和消费能够在青岛不错的生活。

代表的就是开发区的东北人群体。他们的幸福程度其实不低的。

高端土豪,来青岛海景房别墅买买买,也是轻松舒适。

问题就是大学生群体了。在青岛硕士毕业去企业3500一个月坐办公室,别嫌少,就是这水平。所以我大学校友来青岛的都去银行了。

大学生只身创青岛的话,实话实说不如直接北上广。很重要一点是“关系”的作用。

在北京、上海,你认识个处长想解决工作,很难。 但是在青岛一个处长就能帮你安排个不错的工作。后续的发展也会同样受到“关系”的影响。

2、青岛的前景

作为土著青岛人,在外上学10年之后,我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

A 崂山金融区初具规模

B 高新区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C开发区作为新城将成为移民城市同时也是青岛发展的新希望。

D青岛保税区将成为山东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接日韩。

E 市南区东部仍然是政治商业中心。

西部老城区以旅游为中心也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出很多新业态。

城市的经济发展,核心还是靠企业。

编辑于 2015-06-30 13:06

青岛是一个山海地形的城市,所以不像郑州那样好发展。在二十世纪,青岛的城市空间主要在前海一线和胶州湾东岸,前者是城市形象的代表,后者是工业生活区。


二十一世纪后,细数青岛城市空间的扩张,其实是经过了两个过程。


先是在市内四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建新区、建新城,如CBD、浮山后、新都心、滨海欢乐城、东李(中央生活区)、交通商务区等:





市内四区之外,黄岛、城阳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以上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二十一世纪前一个十年干的事。


前一个十年之后,青岛市区的这些新区、新城有的发展的不错,有的发展的一般。


但下一个十年,青岛城市空间一下子跳出了市内四区,在全市空间范围内四处开花:





除了上述新区,远在平度新河镇,这个青岛、烟台、潍坊三市交界的地方还建有新河化工园区。


由上图可见,以前青岛城市空间被山海隔断,现在被行+政力量隔断,整个城市空间成了一种被割裂的状态。


这么多新区,每个都是政+绩,都是房地产,最终发展成了啥样,我也不必多说了。


二十一世纪的这二十年,可以说青岛市区没发展成熟,郊区没发展充实,新区没发展成功。


所以,下一个五年,青岛规划向主城区回归。12月14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发布《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十四五”行业规划》,其中提到了“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和低效片区再开发的12个重点片区:





这12个片区中,有8个位于市内四区,另外4个也在青岛主城区的边缘地带。


并提到,开展全市城镇低效用地摸底调查。针对胶州湾老城区有机更新示范带低效用地分布相对集中的老四方工业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楼山区域等重点片区,先行启动盘活利用,促进区域产业转型、能级提升、功能完善、活力激发,形成示范效应,带动盘活全市城镇低效用地利用。


这说明,青岛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将向主城区和近郊区回归,这对于遍地开花的新区楼市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城山说”,和本知乎账号是同一作者,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青城山说”

编辑于 2021-12-19 19:02

前面很多答主都提到青岛的房价高、收入低,可是,可是,可是,这样抱怨的各位,你们真的对大陆的其他一二线城市全面了解过嘛!!!!!我就结合我所直接感受到的各大城市房价、收入比情况,给各位说道说道。

首先,我感觉青岛市区房价(包括西海岸)在2-5万的区间,郊区1-2万吧,平均工资4-5k。在这个基础上讨论。

北上广深厦宁杭津三亚这8个房价变态的城市,几乎都比青岛高。其中,北上深市区房价8-13万的样子,郊区4-6万,考虑房价,那所谓的高工资(算平均10000,总体比青岛高一倍可以了吧),性价比最多和青岛持平哦。广州虽然比北上深房价低一点点(厦门南京的水平吧),但收入也比北上深低一点点哈!!!!

厦门三亚,市区房价大都是5-8万的,旅游城市工资肯定比青岛高不到哪里去。天津,市区房3-6万,工资著名的低!(我曾经在天津体制内待过5年,嗯,一个每月公积金比到手工资高的奇葩城市!最近还在转型阵痛期,不知道3年内能不能缓过来。)

还有宁杭,新兴行业很好,总体工资可能是青岛1.5倍吧,但是,知道南京杭州市区房价多贵嘛,远的要死的地方(比如杭州宋城、萧山,南京相对不如杭州熟悉,但是听说江北也是房价很高很高。这些地方基本都是青岛城阳李沧交界的地段了。),也是3万+!

然后呢,成都,新兴行业可以,工资高一些,但最近疯涨疯涨,核心市区也过3万,一般市区2万,关键还在涨!

武汉,房价比青岛略低,次核心区域光谷大概3万吧,但工资绝对是不比青岛高到哪里去!长沙,房价以前很低,16年也跟着全国涨了一拨,市区一两万的也很多了,相比青岛确实低。但是,长沙的就业有啥?芒果台?整体收入很低的城市,雾霾还很严重(我老家离长沙很近很近,每次过年回家转飞机都要加吸一回莎莎的霾)……

对了,还有重庆,房价听说在补涨,但是应该比成都涨幅小,具体不了解,但它的工资肯定比成都低,也许比青岛高一点吧。

苏州,房价与青岛差不多,但是工资真心高不了太多,关键苏州也是工业型城市!!!对于大学生来说,总体就业环境比青岛好不了太多。(对了,苏州公务员待遇超级好!我曾经在某图做过公考讲师,有所了解。特别是昆山公务员,待遇可能全国首屈一指,好多20万+的,不过要有苏州户口才能报考…………)无锡宁波,房价应该低于青岛,收入没听说很高,也就是做生意的多,这应该不是大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东莞佛山,房价相对低!记得两年前还有好多七八千的房子,但是,听东莞顺德还有中山的朋友说,那边房子今年年初也是补涨补涨补涨!!!具体多少了没了解,就先算成比青岛低吧,毕竟以前和青岛房价差距挺大的。企业方面的收入不太了解,公务员收入高!!!(也有好几个在广州佛山体制内的朋友,广东体制内的高收入真是棒棒哒!!!)性价比应该高于青岛。

大连、沈阳,这东北大形势下,相信知乎的各位应该不会考虑了。

西安和郑州,房价也是暴涨、暴涨。收入,呵呵!!

济南,其实经济上和青岛真不一个级别,但毕竟省城,就业还是比青岛好一些,只是房价也在暴涨,虽然不如青岛高,但那生态环境和拥堵的交通……

这是我能想到的和青岛同级别城市的情况,也许抱怨房价高,收入低的各位,重庆东莞佛山可以考虑一下下能活下去……

抱怨不是办法,大大早就说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城市的潜力和人的潜力是挂钩的。我离开了天津和上海,跟着对象选择了西海岸新区,只能希望青岛越来越好!希望各位选到适合自己的城市!

编辑于 2018-05-05 02:00

本人是一个在青岛生活,天天就爱逛街买东西,对我来说青岛普通菜市场的东西真的不贵!说消费高的人真的是只爱逛市中心进口超市吧!佳世客 万象城是贵,但是青岛还有家乐福、大润发、利群、家家乐、真诚家、利客来……这种普通超市真心不贵,还有各个小区菜市场。看过青岛普通菜市场的价格再来评价青岛消费水平吧,青岛有钱人是不少,豪宅也不少,当然普通人更多。

题主对青岛的刻板印象:消费高 工资低 有大海

消费高这问题 一二线城市消费水平都比四五线城市高。 工资低? 二线城市普通工作工资都低。(这里说的是普通工作)大北京约均一万的工资对应青岛月均七千的工资 北京房租6000/月 对应青岛房租2000/月。要提高工资那得看自己有多少能力啦。也认识一些在家办公的人工资依然很高。不过通常那种事少,离家近,工资高,的职业要的都是顶尖人才。

说青岛工资低消费高的人你在干什么工作?我认识的青岛人月薪从5000—20000+到年薪更高很多人想不到的人都有,他们都没有买不起房生存不下去了的。当然在一座城市生活的舒服也离不了家里人的帮衬,我身边的人基本人除了晚婚的大龄青年基本上都在2016年全国房价翻倍之前就买好了婚房。当时首付才30万很多人承担得起。她们基本在2012-2016年上半年买了自己心仪的房。当然也有朴实无华的亲戚今年在崂山买了最好地角的高档小区,当然这个靠的是自己的能力不是爸妈。有的人在上学的时候就规划好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他们日后毕业从业从一开始就不依靠爸妈就能买得起任何自己想买的东西。自己人生规划没做好,又不想再努力了,又想住市中心,又看不上黄岛 李沧 城阳 均价16000/平的房子,父母又没钱帮衬 的人不适合来青岛了。

青岛就是一个适合小康家庭养老的城市,风景宜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海浪、沙滩、阳光、山林、美食、冬暖夏凉……这都是我喜欢的。所以我热爱青岛。

要奋斗不建议来青岛奋斗,建议去北上广深,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努力这几个一线城市会看得见,你总会成为这几个城市的那前排10%,靠自己的实力买到你在北上广深的一套房。就像很多黑子说的北方经济都不如南方?种地人的脑子去了南方准变成一个经商的脑子了,忽然就变得会做生意了。

青岛发展还挺快的吧,想想以前市政府就是农田现在是青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吧,每天人来人往的万象城、五四广场、奥帆中心…以前都是农田来的。青岛旅游胜地一直在增加,燕儿岛山公园、小麦岛公园、相信这些最近火起来的打卡圣地大家都听说过,都是政府给修缮和规划过的,以前都是野生的海边一角。旅游资源是不会枯竭的。青岛海岸线这么长景点太多了。还有那些被保护起来的德式老建筑群,青岛每年接待全国各地的游客比挖煤挖石油要来得长远。

青岛好的企业有很多,但是如果学历跟不上能力跟不上也没啥机会去,当然也有学历实力普通,但家庭实力在线的人就活得很舒服。

一座城市好不好其实看你消不消费得起,有钱她浑身优点,没钱她浑身缺点。跟城市发展潜力没啥关系,你自己发展好了自己,能在任何一座城市都过上舒服的日子。还有大多数过的很舒服的人是不看平均工资水平的。身边过得好的人也不上班不看工资的。

普通小市民还是应该看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能否在北上广买得起房子站住脚根,二线城市工资肯定和一线没得比,房价当然也是一线的几分之一。最好中和了房价和工资和自己能力范围以后再吐槽为什么工资还不涨?青岛也有阿里巴巴这种企业,但是一线企业倒是要不要普通人又是另说啦,普通人耗时间完了以后吐槽为什么工作时间久又赚不到钱,城市不公世界对不起自己也没啥用啊。很多青岛黑子会吐槽青岛工资水平低,这个低是基于青岛必北上广深低工资最高的北上广人均一万,房价当然也是均价六七八万。青岛的平均工资是高于省内其他城市的,当然有旅游资源加持房价也高于省内其他城市。青岛不欠任何人一份高工资,为什么有的人一个小时赚1000,有的人一个小时赚100,知识和能力就是决定了他时间的价值。看到有不少愤青吐槽自己一个月天天加班还工资很少,吐槽山东官僚化,办事要找关系。中国是人情社会,等你有钱你有实力你会发世界的大门都为你敞开了,就是没混出来个样子才会处处受挫。现我觉得吐槽愤青首先没有好好上学没有接触最高学府的环境熏陶,其次没有好好提升自己,多少年来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技术和能力,一直重复的重复劳动是最不值钱的。

青岛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知乎就是小马过河,有钱人过的轻松自在,没钱的过得捉襟见肘。自己来呆几个月,比看一个月知乎都强。说实话自己能力强大了,在任何城市只会感受到气候的差异。生活没啥大的区别。




编辑于 2020-07-04 21:07

一个2016年经济突破万亿、有希望入围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在知乎侠眼中连个好都没有。知乎的水平可见一斑。题主你还来知乎提问?有这功夫多赚钱,付个首付不行吗?

编辑一下:

评论区和这个问题下95%的人都不知道青岛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就知道XJBH。

补充我国两个权威机构意见: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报告,是社科院发布的,这几年,青岛可持续竞争力10(含香港,澳门),综合排名16。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是国家发改委编制的,青岛综合排名14名。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两份名单排名的科学性要绝对超过你们这些青岛黑满嘴的我认为,我觉得,我身边的,房价,没有互联网等等狗屁不通的论据的,毕竟相比于这两个机构的专家,你们只能算个屁。

2017.6.24再补充一点

青岛的产业有高铁,汽车,纺织,橡胶,造船,家电制造,化工。工业在国内完全是前10的水平,现在青岛有一汽大众,有一汽解放,有西门子在德国外的首个智能制造中心,有北船重工武船重工,有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有德国博世,有法国圣戈班,有中车四方机车,有海信,有海尔,有科龙,有日立。

GAWC关于我国国内城市,是这么评级和排序的:

Alpha++:

Alpha+:香港、北京、上海

Alpha:无

Alpha-:台北 、广州

Beta+:无

Beta:深圳

Beta-:成都、天津

Gamma+:南京、杭州、青岛

Gamma:大连、重庆、厦门

bGamma-:台中、武汉、苏州、长沙、西安、沈阳

High Sufficiency:济南、高雄

Sufficiency:昆明、福州、澳门、太原、长春、合肥、宁波、郑州、 南宁、哈尔滨、乌鲁木齐

洋大人都发话了……

我对这个问题下的青岛黑报以同情的目光……

编辑于 2017-06-24 22:39

纠正前楼几个常识性错误。

1、青岛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大连才是。海尔、青啤、海信、澳柯玛、双星 包括那个造火车的企业你都叫的出名字,大连。。。。。实德吗?噢 还有深陷债务危机的大连造船厂。

2、烟台威海的发展很迅速,而不是太慢,这导致青岛的核心优势不明显,资源有点分散,烟台是山东省上市公司最多的地级市,GDP总量全省第二,大概在青岛的7成左右。如果这么比较不够直观的话,还是拿大连对比,烟台的GDP比大连周边环渤海的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还高。。。。。。

3、山大搬到青岛,对青岛是极大的利好,即墨的发展前景看好,青岛的发展空间扩张。 以山大+海大+石油大学+4大海洋研究所为核心的第一梯队高校人才队伍初步具备了与理工+海事+东财+化物所掰手腕的潜力,当然目前仍然只是潜力。

4、青岛发展到什么程度,关键是定位问题,敢不敢把胶东半岛这个城市群明确下来。而不是不痛不痒做环渤海城市群的一个环节。

发布于 2016-04-08 08:08

有个答案写得不错,我也写写。

青岛是德国人开辟的一个港口城市,起家的港口运输,然后有了胶济铁路,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成为整个山东的中心城市,然后才有了日本人的纺织工业,英国人的烟草工业,德国人的啤酒。

说青岛一直在吃德国人留下来的并不为过。

颐中烟草以前是大英烟草,青岛啤酒是德国人的,四方机厂是德国人,纺织厂是日本人的。青岛在民国和计划经济时期轻工纺织是很强的,上青天,就是上海,青岛,天津。

这奠定了建国后,青岛工业城市的基础,一直到80年代。

90年代后,随着国企下岗,原有的工业企业纷纷倒闭。但是海尔、海信、澳柯玛作为家电行业崛起。

从大趋势看,这个时候恰恰是中国开始普及家用电器的时候,海尔,海信,澳柯玛在竞争中上位,和德国人留下的遗产一起构成今天青岛经济的主体。

今天青岛市区内的制造企业,大多是这两轮发展出来的企业。

2000年后,青岛和全国一样转入地产经济,再出来的企业的寥寥无几了。

看看2015年青岛企业纳税前25名


1 海尔集团

2 海信集团

3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4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

5 青岛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6 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7 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 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9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0 青岛万达东方影都投资有限公司

11 保利(青岛)实业有限公司

12 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

14 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5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

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1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

18 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

19 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21 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

22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

23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

24 青岛银盛泰集团有限公司

25 华润置地(山东)有限公司

去了房地产,去了银行,电信垄断企业,算制造业的本土后起的只有一个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有一个通用五菱,青岛城建集团算建筑开发企业。

所谓空心化不是说说,数据就是这样。对比一下北上广,大的外资制造服务业没有(上海有上汽通用,有苹果),本土强的民营企业(滨州还有个魏桥集团)没有。确实是弱爆了。

事实上,2000年以后,青岛房地产挤压实业,挤压的也很厉害。在家电之后,汽车的风青岛只抓了一个一点,互联网基本没跟上,智能手机也没怎么沾边。通信,无人机更不用说。

现在我们去商场买东西,在淘宝剁手,有多少东西是青岛制造的呢?

在家电以后,除了炒房子,没有新的产业机会,政府和老百姓都富裕不了,做做货物代理,做做贸易,炒炒房子提供不了多少就业机会。企业赚不了多少钱,工资自然上不去。

深圳工资高,华为,腾讯真赚钱啊,北京工资高,互联网企业一大堆啊。

青岛没有珠三角、长三角的工业带支持,家电有点产业链,其他行业要搭起来产业链还是比较难的。期望青岛本土发展起来一家很大的民营巨头,发展出互联网,发展出通信基本不可能。

青岛一个很大的劣势是人才劣势。

本土大学太少,大学毕业生少,而且大学档次不够,本土人才少。

而工资低房价高,特别是应届生的工资低,对外地学生没有吸引力,本土211的学生也会考虑外地工作。

没有人才,或者说人才太少,你能搞什么行业呢?

青岛的优势是自然环境比较好,比较适宜居住,土地资源也不像深圳那么紧张。其他就没有了。

工资低的问题,青岛本土是解决不了的,不能政府补贴应届生,只能让企业来解决,产业问题搭建不起来供应链,只给地是不行的,所以要选容易引入的产业。

但是,企业在其他地方发展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或者说因为成本过高搬家可以,为什么到搬你青岛来呢?

这个时候,地方政府就得有绝技才行,所谓绝技,就是能给其他地方给不了的优惠,能把企业拉过来。而在2016年之后的几年,青岛是有机会的。

从不搭建产业链的角度,最好的行业是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包括什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现在在2016年又一轮房地产暴涨之后,企业最大的痛点是新员工不能像老员工一样安居乐业。深圳的房价已经到了腾讯收入的极限了。

而工作几年买不了房,落不了户,结不了婚,生不了孩子是很麻烦的。有了孩子上不了学是很麻烦的

如果有城市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员工在工资不变,甚至有所降低的情况下安居乐业。给互联网公司一些税收优惠,那就会制造出吸引力。

其实以互联网企业的收入,日常生活压力不大,核心还是在房子上,就是说地方政府在房子上让利或者非商业化,就有机会把互联网企业来过来建立分公司。

发布于 2016-11-30 14:42

利益相关,不请自来~~就人才引进和就业问题发表一下看法

祖祖辈辈都在青岛生活,小时候也觉得青岛很好,蓝天白云红瓦绿树,重点是琳琅满目的海鲜和时令鲜果,但是大学毕业回来之后一切就都变了。

1.不尊重人才(大学毕业生)。

简单来讲,应届毕业生,乃至毕业1-2年内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廉价劳动力,工资极低,要是在企业,加班不商量,别提劳动法,大多数企业都这样。这里的毕业生,是各种意义上的,不管你是985还是硕士,去青岛国企招聘网站去逛逛,经常会看到某某职位,要求硕士,基本工资2200的字样,就算加上各种补贴,3000左右,真的没什么好稀奇的,有时候真怀疑这些企业怎么好意思招,可就这样的工作也有大把人争着抢着,因为去了私企,工资高不了多少,还要往死里加班。

2."关系"问题太严重,没有关系想进好一点的单位实在太难。

曾经考过一个不错的事业单位,资格审查的时候就听到有人接电话,是“关系户”。虽然只能听到电话这边的内容,但实在是太明显了,内容如下:“哎,对,现在是在招那个职位”、“想叫孩子过来?行,这样吧,让孩子这两天来先把资料先交上”、“还有个面试,这个面试我不负责,是那个XX部门的XX负责组织,你知不知道他?”、“知道啊,那你打电话问问他”(请自行开启“青岛话”模式)鉴于是结构化面试,也有抽签,我猜是暗中漏题或者最后直接“空降”~~(无奈脸)

3、好企业太少,好一点的IT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之前有去海尔面试,投简历的时候招聘方写的是海尔集团。然而去面试的时候,被告知,他们是小微企业,是海尔的企划和宣传部合并成的小微企业(懵比脸)guess what?伟大的张瑞敏同志把海尔划分成了无数个不伦不类的小微,这些小微既要承担本来的职能,还可以自主开拓其他业务,自主盈利。怪不得被格力全面反超,就算哪一天倒闭了也没什么可惊讶的。最奇葩的还是小微的负责人(负责人亲自招聘的),在跟我谈到薪资的时候,他坐在椅子上的身体稍稍后仰(据说这是交谈中自认占优势的姿势),稍稍得意的跟我讲:“我这个项目很快就要A轮融资了,等项目上了轨道,你每个月的工资、奖金加起来差不多有4000了,你之前的工资肯定没有这么高吧?”

我送你三个字:呵呵呵。

讲真,青岛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方面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以现在高学历人才难以生存,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国企盲目自大,官本位思想严重的现状,青岛跻身一线城市、成为下一个深圳的路还有很远。

编辑于 2017-05-19 16:39

青岛需要重新定位下自己,奥运会让青岛自我感觉爆棚了,现在青岛的心态跟城市发展水平不符,结果就是看上去很美丽,真的来了发现收入很三线。

我相信下一代青岛人,尤其是从外地求学归来的青岛人,会务实很多,能够认识到青岛跟北上广深,甚至是天津成都重庆苏杭(互联网it甩你两条街了好吗)的差距,让青岛除了啤酒海信海尔澳柯玛有点新兴的产业,不要满足于做一个旅游城市。

感觉是个待开发的城市,希望有个对政绩要求质量高点的领导,夏帆船张种树什么的就……

个人觉得,青岛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准一线城市,一定要靠山东省的支持。山东需要一个超级城市作为自己的名片,济南地理位置欠佳。威海、青岛、烟台,都有这个潜力。但是如果青岛房价再涨下去,阻碍城市二次发展;跟山东再闹独立,搞不好山东的经济中心都要商量下了。

最后,祝青岛繁荣发达。

编辑于 2016-03-09 13:18

土著特意上来回答一下:

青岛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很多答主都已经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我就不多重复了,单独说说工资低、物价高这件事,不吐不快啊!

很多答主有个很大的错觉:我应届毕业在青岛只能开到两三千的实习工资,转正也只能4000-5000,而我去北上广进bat,年薪百万人生赢家,我去苏州、成都也可以年薪十万二十万,这个错觉真的要不得,每个城市的老板们也都不是真正的人傻钱多(哪怕现在有些人傻钱多的互联网也一样,只不过现在有超高的额外利润而已,一旦没有了,工资自然而然也就下来了)。

说工资低、物价高这件事,我们就以房价来比较吧,青岛市区现在房子2万左右(李沧尚有1万出头的),工资5000转正。

那你在北京要拿到什么工资?怎么也得8000-10000吧?

你在杭州要拿到什么工资?也要7000吧?

你在苏州要拿到什么工资?也得5000起步吧?

怎么样?你觉得你在青岛拿5000和在北京拿8000的区别大吗?

什么,你和我讲物价高是说吃穿住行?如果你连恩格尔系数都不能抵御,还在为柴米油盐的价格发愁,你不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的。

还有很多人有另一个误区,全国都应该是北上广深,各种互联网、金融企业,高大上办公写字楼,写写代码洽谈个金融业务,年薪几十上百万。

我想对很多将要毕业做出选择的学生们说,错了,大错特错了,每个城市都有他鲜明的特点,就像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一样,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按照互联网的路来走,也不一定每个城市都要按照互联网和金融的模式来发展。

如若真的如此,那海口和三亚就不发展了?

东北老工业基地就直接关门歇业了?

东营、大庆、兖州直接解散?

青岛自从解放以来就一直定位在港口和轻工业,轻工业主要集中在家电制造业和棉纺织业,最近几年又增加了不少制造业类型:大众、南车等等,惠普的大数据中心也在黄岛区(在建),这样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新兴城市的模式,但是一样有自己的优势,千万不要以为中国只有一个模式,只有互联网才能救中国!

再说几句GDP吧,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但是确实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我们看看2016年城市GDP排名吧!

1.上海26688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415万)

2.北京24541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71万)

3.广州(广东1)20004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667万)

4.深圳(广东2)193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077万)

5.天津178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547万)

6.重庆17010亿元,同比增长10.7%(人口:3372万)

7.苏州(江苏1)154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万)

8.武汉(湖北1)11756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1061万)

9.成都(四川1)1172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万1573)

10.杭州(浙江1)1170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889万)

11.南京(江苏2)1045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24万)

12.青岛(山东1)101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71万)

13.长沙(湖南1)9309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743万)

14.无锡(江苏3)9157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651万)

15.佛山(广东3)860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735万)

16.宁波(浙江2)856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83万)

17.大连(辽宁1)815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669万)

18.郑州(河南1)792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957万)

19.沈阳(辽宁2)7644亿元,同比增长3%(人口:829万)

20.烟台(山东2)7003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702万)

我们分析一下这20个城市,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1.特大型城市、特区和省级行政单位:天然的优势(人口面积超大、国家政策的支持等),自然就是排名的前6位,这6个城市和其他城市明显拉开了差距。

2.武汉(8)、成都(9)、长沙(13)、郑州(18)这四个城市我们单独拿出来,我和朋友讨论的时候把这几个城市公认为“无赖”省份的省会城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几个省份的经济实力达不到,但是为了当地的政绩,集全省之力打造一个特大型城市(特NB型),将所有资源全部倾斜到这一个城市,全力打造GDP,这一类城市基本都是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

3.剩下其他的城市分为一类,基本是东部沿海省份的发达城市。

这样一分是不是就比较容易看出来了,去掉一二类,单独把第三类列个表格:

1.苏州(江苏1)154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万)

2.杭州(浙江1)1170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889万)

3.南京(江苏2)1045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24万)

4.青岛(山东1)101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71万)

5.无锡(江苏3)9157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651万)

6.佛山(广东3)860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735万)

7.宁波(浙江2)856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83万)

8.大连(辽宁1)815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669万)

9.沈阳(辽宁2)7644亿元,同比增长3%(人口:829万)

10.烟台(山东2)7003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702万)

恰好去掉了10个,青岛排名第四,正好是万亿城市最后一个,一个城市发展成这样,不会像其他人说的那样不屑,必有他的可取之处,而且,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青岛能够追赶以互联网和金融为主的特大城市,不正说明他的可取之处吗?

最后还想再打击一下刚毕业的学生们,如果你们的专业是互联网,想去BAT,那还是去北上广吧,不过BAT每年也招不了几个人吧,非国内前几的研究生想进可能性也不大吧,我们大部分人归根打底还是普通人,别做太多幻想的事情了。

发布于 2017-09-25 04:55

青岛土著,老中山路居民怒发回答。

我记事时候起,中山路百盛刚开始建,记得那时他是青岛第一高楼。然后去吃第一家肯德基感觉高大上。然后看着中山路即墨路那边的国货,东方,发达,还有一个名字叫不出来的大厦从牛逼哄哄的商务圈变成了烂尾楼。到现在,努力振兴中山路的那些建筑,一到晚上八点以后,人烟稀少。

其实我挺喜欢人少的青岛的。我怀念以前的小城青岛,人不多,欧式老建筑很多,傍晚的时候,吃完饭出门去海边溜达溜达,能有种渴望时间定格的感觉。

但是青岛的发展可能就像中山路,看着很有潜力,也盖了很多漂亮的建筑,但就是达不到人们期望的目标。因为方向错了。青岛的特点在于港口,旅游环境,但是后来的几任市长,除了面子工程,其他真是短见到极点。城市规划失误让很多地方根本发展不起来,之前想在中山路建商业区,可也不想想老城区的道路怎么可能满足现代化商业发展需要?最宽的才四车道,建了一大堆看着漂亮实际关门的楼,也毁了很多古香古色的建筑。

民生发展一坨屎,青岛变得越来越适合有钱人居住,本地人随着一次次拆迁,被撵的离老城区越来越远。物价高,收入低,让很多来青奋斗的人一辈子被套在了房子上。办了几个大活动就开始吹,我倒真不希望办这些,带给我的除了自豪一点别的都没有。

医疗更不用说,基本是那几家医院自己琢磨干。

青岛的潜力还是有的,但总感觉有力使不上,使不对。从杜世成到夏耕到张新起,情妇修路种树,没有一个靠谱。

早上起来,脑子很乱,顺手写的,有问题轻喷。

发布于 2016-11-25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