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证券时报】归江:从中药和草药的区别看集中持股

证券时报 | 2009-10-26

编者按:国泰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归江曾任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特定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有过六年的社保组合管理经验,对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栏目特邀归江为嘉宾,从多个角度,对价值投资进行深入的抽丝剥茧的分析。

记者:为什么集中投资要从中药和草药说起?这两种药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归江:先讲个小故事。

有个病人问医生,我家亲戚吃了某个牌子的中药,推荐说效果特别好,想问问能否给我也开点吃吃。医生说,这个我不懂,没法提供参考意见。病人不肯罢休,继续追问这药到底行不行。医生终于不胜其烦,向他摊手说,你说的那种药其实成分是草药,而我们中医用来治病的却是中药,这草药和中药之间大有不同。

区别在哪儿呢?大体来讲,草药即野生的植物药材,一般其药用价值和作用还没有广为人们认识,尚未正式归入正统中药记载中,也没有经过加工炮制等过程,其疗效和风险都很难明确。而中药,是老前辈经过几百年的临床实践后纳入药典的草药,它的性味、药物作用功效、毒副作用,都有明确规定。草药有上万种,但被药典认定有明确功效的只有几百种。草药的效果可能很好,对个别案例确实有疗效,但也伴随着潜在的副作用,风险不低。

记者:但中药比草药少得多这是否意味着,适合于集中投资的股票很少?是否应该将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少部分像中药一般经过精心筛选的股票?

归江:我们的老祖宗虽然没有西药的严格检测机制,却能够用历史检验来筛选品种,控制用药的风险。股票投资也是如此。目前A股市场的股票有近1600只,经过历史检验,有长期增长回报的公司却少之又少。有关统计显示,连续5年实现净利润增长的上市公司只有70家左右。这就是草药和中药的区别。在价值投资者的眼中,真正值得长期投资的股票就像中药一样,少而精、宁缺毋滥。

中药的严谨与坚持价值投资的巴菲特集中持股的思想异曲同工。传统投资理论主张投资要多元化,利用资产之间较低的相关性来分散投资风险。可是,如果投资范围太广,投资标的超越了我们的认识和研究,就跟用草药一样,那些我们对其知之较少的企业可能带来无法把握的投资风险。巴菲特的集中持股思想简单而且鲜明:选择少数几种可以长期产生高于平均效益的股票,将你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追求长期稳定回报。

记者:应该怎么样来选择中药,也就是好的上市公司?它们有什么特点?

归江:关于集中持股的理论,巴菲特并非孤家寡人一个。在他之前,凯恩斯、费舍尔等大师级人物都大力提倡这一投资思想。费舍尔在1958年《普通股》一书中就写道:"许多投资者,当然还有那些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人,从未意识到,购买自己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可能比没有多元化还要危险得多。"这位对巴菲特影响深远的投资家认为,自己对公司越了解,专注越深,风险就越低,对应的收益就越好。

回到中药和草药的问题,其实价值投资者挑选的就是"中药",首先,在所有可选择的投资标的中挑选出几家好公司并持续跟踪它的经营管理状况。好公司的特征是业绩长期超过同类公司,管理层稳定,预期未来业绩也很有可能超过同类公司。将你的投资相对集中在产生高于平均业绩概率最高的几家公司上,因为买的股票越多,你越可能购入一些你对之不太了解的企业。而通常你对企业的了解越多,你对一家企业关注越深,你的风险越低,收益就越好。

评论(0)